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说教材 <流动的空气>一课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3课,属于一节观察实验课,它和<了解空气>、<被压缩的空气>、<空气和我们的生活>共同组成了"空气"这一单元.  相似文献   

2.
一、教材分析 <我们长大了>是北师大版第二册第十五单元语文天地中的一项口语交际练习.本项练习是在第十五单元的主题"长大"的基础上设立的.这项练习重在让学生回忆、总结自己的进步,结合生活实际,体会"长大"的真正含义是变得"懂事"了,即能够体谅人、关心人.综合对教材的理解分析,以及<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求,本节课教学目标可定为:  相似文献   

3.
<正>2018年9月,笔者参加了南京市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心组备课活动,对以研讨吃透教学内容有了深刻体会。一、认真研讨,把握教材本次备课内容是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深深浅浅话友谊"。因为第三周就要上公开课,所以只进行了两次研讨:一是阅读文本,初步研讨,把握教材;二是试上新课,再次研讨,努力挖掘教材的原生价值,并以此修改和完善教学设计。1.阅读文本,初步研讨首先,研讨本框内容在本单元的地位。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包括第四课"友谊与成长同  相似文献   

4.
<逍遥游>为庄子内篇中的第一篇,主旨为追求绝对自由无所依恃的人生境界.人教版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庄子选读>第二课<鹏之徙于南冥>节选自<逍遥游>.该课的"相关链接"将"庄子的高远追求"阐释为"达到人生最高境界的,是那不偏执自我、不汲汲追求事功和名声的至人、神人或圣人".即庄子原文中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一理解吻合<逍遥游>.  相似文献   

5.
马静 《教育学报》2001,(4):29-30
在讲高中语文第一册说明文单元的时候,我调整了一下课文的排列顺序,将<南州六月荔枝丹>调整到<景泰蓝的制作>一课之前讲.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期望达到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明确说明文的阅读与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6.
教材分析: <屋内旅行记>是冀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文章.该单元的文化主题是"走进书的乐同":<晨读>描述了关于童年读书生活的深刻印象;<布勒门的音乐家>和<木偶奇遇记>是外国童话经典作品及节选;<空城计>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节选;而<屋内旅行记>则是苏联作家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的序言.在"阅读链接"中还涉及到了<三毛流浪记>等漫画作品.目的是引领学生喜欢读书,读好书,亲近经典作品,并初步了解一些相关的作家的信息,对作品及作家产生亲近感.  相似文献   

7.
一、教材分析 <保持乐观心态>足苏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的第二框.本节课主要讲的是保持乐观心态的意义以及保持乐观心态的具体方法.本节课是本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好习惯受用一生>的延伸,同时也是学习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三框<向自己的同标迈进>和第一单元第三课<优良的意志品质>的基础,因此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传鹏 《教学随笔》2013,(5):7-10,25
<正>考点透视2012版《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7—9年级)的"阅读"部分这样规定: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另有阅读的一条通则规定:"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根据这两条规定来解读中考说明文阅读考题,归纳出说明文阅读的基本考点:1.了解说明对象及其特点。2.理清思路,弄清说明过程或说明顺序。3.正确判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是<我们的民族精神>.这一内容是<文化生活>整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教材设置这一重点内容旨在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激励学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肩负起为中华民族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10.
<生物入侵者>是人教版课标教材八年级(上)第四单元课文.这是一篇具有现代意识、关注环保的优秀说明文.说起环保,人们头脑中闪现的是荒漠化、浊水横流、乱砍滥伐等等.认识"生物入侵",这是环保新课题,成人不知道,孩子更不知道.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开放程度增加,由来已久的生物入侵如不提上议事日程,其后果不堪设想.  相似文献   

11.
[单元概说] 根据教材编辑意图,初中第四册的阅读教学,主要是联系生活,着重培养阅读说明文的能力。第一单元是说明文教学的起始单元,教材选编的五篇课文内容有别,形式各异,但都从具体事物写起,或说明事物的外在特征,或揭示事物的内在原理,从不同侧面展示了一个新奇的世界。教学本单元,一方面要注意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大千世界的自然美和人工美,另一方面要着力帮助学生领悟文中说明对象的特征,理解作者是按照怎样的次  相似文献   

12.
周晓枫的<斑纹>是说明文吗?说明文可以这样写吗?传统意义上的说明文不是该板着脸孔正儿八经地说明介绍吗?作为课文的<斑纹>,是节选.它进入了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五的说明文单元,显然其说明文的身份是得到认可的,或许是为了更适应编织说明性文字的需要,编者砍削了原作中大量的抒情议论成分.  相似文献   

13.
教材说明:<保护大自然>是人教版自然教材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环境>的最后一课.本课是这一单元内容研究的落脚点,也是本单元内容的后续和总结.  相似文献   

14.
[设计说明] <诗三首>是人教版高中课标必修教材第一个古典诗歌单元的略读课(在必修2第二单元).该教材五个模块的阅读鉴赏部分共安排了20课略读篇目,这些略读篇目除必修1的<沁园春·长沙>放在单元第一课,其他都居于每单元讲读课文后.略读课是连接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桥梁,是教师指导阅读过渡到学生独立阅读的桥梁;教学操作上应重学生体验,重运用所学,重扩展阅读;教学程序大致为:学生回视单元精读所学→自己或在师生帮助下体验作品→总结单元学习收获(收束单元学习).  相似文献   

15.
万珊  孟超 《四川教育》2008,(2):88-89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编排意图 <我想和你做朋友>是<品德与生活>第一册第三单元"认识好朋友"中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针对刚入学不久的孩子实际,培养他们交友兴趣,消除在新环境中拘束、紧张情绪,帮助学生学会发现朋友优点的活动型综合课文.  相似文献   

16.
<正>一、教材及教学内容分析《石缝间的生命》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二单元第三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生命真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引导学生要探求生命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走好自己的人生路,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是"揣摩与品味"。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字里行间涌动着对拼搏精神与顽强生命的礼赞。学习这篇散文,要求在阅读中带着研究的意识,既要揣摩品味文章的语言,接受语  相似文献   

17.
<正>我国的等线巧妙设计主问题,是进行课文整体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设计到位的主问题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仅驾驭整篇文章的建构,亦能解读、赏析文章内容。余映潮老师说:主问题就是语文阅读教学中能从课文整体的角度或学生的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品味、欣赏的重要提问。人教版八上教材第四单元是说明文单元,单元提示说明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还可以学习正确的科学方法。阅读中要注意说明顺序  相似文献   

18.
<正>古人学习,重视读书和游历。一次语文阅读学习好比一次文字旅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带着学生远足,在语言文字里漫步,体验语言的存在与表达,获得对文本的理解和吸收,做一次身未动心已远的"阅读旅行"。《埃及的金字塔》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材中的一篇科普说明文,课文用准确、形象的语言向五年级学生介绍埃及的金字塔的地理位置和概貌,以及埃及金字塔  相似文献   

19.
<正>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策略,可以帮助他们提升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不仅在课后练习中有阅读策略训练,还从三年级上册开始专门安排了以"阅读策略"为学习目标的单元内容,意在集中学习,让学生掌握阅读策略。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预测策略"单元,是教材编排的首个阅读策略专题单元。这个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基本的阅读策略——预测,从  相似文献   

20.
万珊  孟超 《四川教育》2008,(3):88-89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编排意图   <我想和你做朋友>是<品德与生活>第一册第三单元"认识好朋友"中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针对刚入学不久的孩子实际,培养他们交友兴趣,消除在新环境中拘束、紧张情绪,帮助学生学会发现朋友优点的活动型综合课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