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红英 《大观周刊》2012,(6):262-262
美术课堂上的情感教学的手法千变万化,我们要树立大美术教育观,立足小学美术课堂,积极向外拓展和延伸,大力开发并有效利用各种美术课程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校外美术活动。这样,课内外相互配合和补充,形成美术教育的合力,以此实现情感教育的多元化目标,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刘艳芹 《大观周刊》2011,(33):255-255
美术课堂上的情感教学的手法千变万化,我们要树立大美术教育观,立足小学美术课堂,积极向外拓展和延伸,大力开发并有效利用各种美术课程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校外美术活动。这样,课内外相互配合和补充,形成美术教育的合力,以此实现情感教育的多元化目标,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江娜 《大观周刊》2012,(41):339-339
美术课堂教学本身是艺术教学,而艺术教学就更需要讲究教学的艺术性,以体现艺术的美、教学的美。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潜在的精妙之处,如果教师能细心寻求,深入钻研,精心设计,使学生在美术课堂中感受到美的环境,插上美的翅膀,实现美的创造,。  相似文献   

4.
蔡书娜 《大观周刊》2012,(50):339-339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渗透,使学生在课堂情境的感染下,加强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是美术教师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5.
王云剑 《大观周刊》2012,(25):293-293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大环境下,高中美术课堂也理所当然地注重在教学课堂中加入形式丰富多样的教学互动。作者针对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当前高中美术课堂在教学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高中美术课堂开展教学互动的策略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潭鸿 《大观周刊》2011,(37):271-271
新课程理念,要以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感知和评价等能力作为初中美术教学目标,以个性化的教学指导为手段。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提高学习信心和效果;要加强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热情地帮助学生;要努力增进师生情感交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7.
李德成 《大观周刊》2012,(28):310-310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主体性的培养;让学生感觉美术课堂是自己的课堂,让他们在课堂上享受快乐,感情美术带给他们的美.在美术课堂上对主体性的培养要首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树立主体意识,在教学环节上下工夫。用多种学习方式学习,在学习后。让他们参与到教学评价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主体性的发挥与培养。  相似文献   

8.
姬云飞 《大观周刊》2012,(40):156-156
实践证明,美术课堂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因此美术课堂随时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多渠道创设-喻快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进入美术领悟的情景,是保持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美术课堂学习效率关键。  相似文献   

9.
张伟 《大观周刊》2011,(26):209-209
课堂演示是美术教学的重要手段,是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的初期阶段,对学习规律不熟悉,还未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面对这样的教学对象,更需要教师手把手的教学,课堂演示也就更显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党育民 《大观周刊》2011,(19):155-155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如果能把音乐引入到美术的课堂教学中来,体现学科的整合,将音乐与美术有机融合对美术课堂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多方面激发兴趣;引发想象,培养想象力与创造力;总之把音乐融入到美术课堂中,可以更好地拓展艺术空间,增强艺术趣味,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力与创造力。  相似文献   

11.
王文英 《大观周刊》2012,(43):408-408
本文针对高中美术课程的现状,从美术教学的课堂实例出发,去探索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去进行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2.
雷宇 《大观周刊》2011,(15):249-249
所谓“审美教育”,就是我们常说的美育.它是培养人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点的教育。其主要任务表现为三个方面:培养、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树立、端正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陶冶人们的性情、情感,美化人们的生活,使人们更加热爱美、热爱生活。审美教学是中学美术教学中的主要内容,是培养训练学生良好审美素质的重要途径。那么,在当前的初中美术课堂中,如何有效开展审美教学呢?笔者就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了如下看法,供广大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3.
张均 《大观周刊》2012,(39):144-144
《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多领域的发展,包括知识、情感、人生观。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认知因素.更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兴趣、学习方式、情感体验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知识通过情感、能力这个媒介更好地为学生接纳和内化。因此,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方式、情感、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从激发兴趣、自主合作探究课堂、生活化课堂、促进师生的情感交融、关注学生情感体验、重视教学评价、学法指导方面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感体验,能力培养,实现思想品德的课程标准,从而搞好思品课堂教学,让思品课堂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  相似文献   

14.
尚仙藕 《大观周刊》2012,(51):475-475
《思想品德》阳光课堂强调: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多领域的发展,包括知识、情感、人生观。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认知因素,更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兴趣、学习方式、情感体验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知识通过情感、能力这个媒介更好地为学生接纳和内化。因此,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方式、情感、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从激发兴趣、自主合作探究课堂、生活化课堂、促进师生的情感交融、关注学生情感体验、重视教学评价、学法指导方面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感体验,能力培养,实现思想品德阳光课堂。  相似文献   

15.
张珏 《大观周刊》2012,(41):347-347
美术课程进行了新的改革,有了新的突破,分几个学习领域进一步明确了美术教学的方向,鲜明地提出发展学生的基本美术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审美能力。利用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使之与美术教学的整合,能更好地达到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即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方法、丰富视觉、触角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并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美术语言的基本表达方式和方法,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相似文献   

16.
在兴趣教学法中贯穿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关注美术知识与技能、学习过程与方法、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始终以激发学生美术兴趣为前提,密切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创设和谐教学情境,让孩子们在情感体验的同时获得创作的乐趣,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相似文献   

17.
范会娟 《大观周刊》2012,(32):251-252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美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质,陶冶商尚情操,完善人格。”所以美术教师要真正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艺术魅力,提高课堂效益,创新求变,才能实现审美教育的甘的。  相似文献   

18.
张丽娟 《大观周刊》2012,(11):269-269
小学美术课要求我们学校通过美术教学,让学生了解民族传统艺术和独特价值,激发珍惜美术遗产、关爱民族民间文化的情感,让学生学会传承与保护文化遗产,这是美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美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相似文献   

19.
宋晶 《大观周刊》2012,(41):343-343
本文以美术教学与地方博物馆资源相结合为研究对象,旨在充分利用地方博物馆的美术教育资源,不仅弥补课堂美术课程的不足,也为当地学校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场所,也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学校美术教学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0.
叶华 《大观周刊》2012,(17):146-146
《美术新课程标准》(简要引入《美术课程标准》中关于兴趣的原话。)一张学生的画,就是学生真实思想的写照,是学生思维活动过程的记录.也是学生情绪气质的表现、个性的张扬。中学美术课的目标不仅是培养画家,更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完善的人格、丰富的情感和健全的智力。作为一线教师,我认为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使每个学生积极的参与美术学习.从而促进每个学生在各自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如何点燃学生们的艺术火花.开启学生的心灵.下面结合美术课堂教学来谈一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