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一个人的接受心理是其文化、伦理道德和美学经验长期积淀的结果或下意识的瞬间心理反应。对于这些接受心理反应.文艺批评中的接受心理学理论并没有给出明晰的描写.大多数用于描写接受心理反应的词语自身意义含混不清.使用起来任意性很大,主观色彩很浓。为了探索一种具有相当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的接受心理的特征系统,我们使用逻辑的特征矩阵的方法.提出一套可以较客观认定电视受众接受心理类型的系统模型。  相似文献   

2.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精神世界的直接描写,能够真实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对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形象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现实生活客观反映的新闻,既描写新闻人物的行动、语言,也可以通过心理描写的方法来展现现实生活中新闻人物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打开人物心灵的窗户,表现矛盾冲突中的人物,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和艺术感染力。 新闻中的心理描写,可以更真实、更深刻地揭示新闻人物内心世界的感情变化,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增  相似文献   

3.
徐桂萍 《新闻爱好者》2011,(16):133-134
细致的心理描写是俄国文豪托尔斯泰《复活》的一大特点,小说通过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细致具体自我矛盾的心理戏剧性的演变、描写,艺术地展现了男女主人公的精神死而复生的艰难曲折过程。男女主人公的精神复活的灵光如两道起伏跌宕的股指曲线,牵动着读者的心弦,这种表现方法,  相似文献   

4.
细致的心理描写是俄国文豪托尔斯泰《复活》的一大特点,小说通过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细致具体自我矛盾的心理戏剧性的演变、描写,艺术地展现了男女主人公的精神死而复生的艰难曲折过程。  相似文献   

5.
巴尔扎克说过:“每个行星都有自己的太阳。”每个人都要有属于自己的一份生活体验,跳出人云亦云的窠臼,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才能升起自己的那一颗太阳。描写应该做到鲜明而生动。鲜明,指作者的感情要在描写显露出来;生动,就是要“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给人一种如临其境之感。好的描写应是作者主观感情的体现,它不应是照相式的客观描述。作为高中生,描写的关键是要写出自己的主观感情,主要方法是:景物的描写,要因情选物在作者眼里,“一切景语皆情语。”自然景物在自己的笔下应是“人化”的自然。要善于将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思…  相似文献   

6.
徐静蕾改编茨威格原著的电影获得了国际大奖,有些评论指出剧本在描写少女心理的细腻方面稍逊一酬。本刊特将原著中少女忐忑,执著,矛盾的心理描写集景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秦殿杰 《新闻三昧》2007,(10):49-50
一位通讯员与我谈到写作上的一个苦恼:写出的稿子呆板,没有起伏、变化;写作的方法单一,只会写消息,不会写通讯、特写;不会对人物进行描写、尤其是心理描写;也不善于抒情和议论。他的这些感受是真实的。作为通讯员,也要努力多掌握几种写作手法、多运用一些写作的技巧。  相似文献   

8.
杂文形象的另一手段是刻画人物。杂文刻画人物和小说等叙事文学有相同之处,但又有差异。其相同,在于它们都运用外形描写、心理描写和行动描写。但是,构成杂文区别于他种文体的特殊本质的,并不是这些带有普遍性的东西,恰恰相反,倒是它自身所包含着的特殊点或独特性。在小说等叙事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外貌描写要求具体的描绘其长相、身段、衣着;心理描写也要求随着故事情节的推移演进,展示人物在不同场  相似文献   

9.
通讯中可给人一种意境美,估计没有什么人会有异议。但消息中强调要意境美,可能会有人反对。自然。消息主要以概括性文字为主,不需要大段描写。但是,有些特写式新闻或故事式新闻,适当地穿插一些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给人一种意境美还是可以的。甚至同  相似文献   

10.
导语按写作形式分类有种种,描写式导语当属其中之一。所谓描写式导语,就是在导语中对新闻里最能表现主题、最有意义的特殊场面或最有趣的情节作简洁而有特点的描写。这在倡导现场短新闻及新闻写作要“软些再软些”的今天,无论是从新闻学还是从心理学、美学等方面来说,它都具有独特的效果。 描写式导语因以饱醮感情的笔调来再现生动形象的场景,进而能使新闻的思想性在第一时间里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11.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精神世界的直接表述,它是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来展现新闻人物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打开人物心灵的窗户,让人物栩栩如生地站在读者面前,增强新闻作品的可读性和艺术感染力。陈祖芬在《祖国高于一切》中,有一段描写王运丰与外商谈判,受到威胁时的心理描写: “不过他这时倒冷静了:其实死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不值得大惊小怪的一部分。当初轰炸柏林时,年轻轻的都不怕死,何况现在?人要是能死在他所爱的事业上。那也就找到了最好的归宿。……我是个科学家,一个热爱祖国母亲的科学家。母亲可以一时错怪她的孩子,但我不能不爱母亲。让我们感谢祖先传给我们的这样默默的献身精神吧!  相似文献   

12.
黄荆 《新闻前哨》2002,(12):39-39
如何写好人物的闪光点呢?这当然没有什么现成的公式可任意套用。但是人物通讯写作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抓准人物的心理、心声、行为细节,是写好人物闪光点的关键所在。(1)抓人物心理。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是展示人物闪光点的重要手段。这有两种方法:一是让人物倾诉自己的所想;二是由作者客观地叙述人物的所想。前者更能体现新闻用事实说话的特点,真实感人。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有一处是这样描述马玉祥的:“小孩子的哭声随着那滚滚的浓烟传出来,听得真真切切,当他叙述到这里的时候,他说:‘我能够不进去吗?我不能!我想,要…  相似文献   

13.
杨彪 《军事记者》2005,(7):16-17
亲历式军事报道伴随紧张激烈又神秘的军事生活而兴盛,在诸多军事新闻报道形式中表现出独特的魅力。而亲历式军事报道中精彩的场景描写,更是引人人胜,为展示记独特的观察能力和精湛的写作技巧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相似文献   

14.
第三,缝合型 我们所说的缝合,主要是指场面中人物对话间,对说话人神情、动作、心理、情绪、现场气氛等的描写的语言,它插在人物对话前、后、中间,这些文字对人物的话具有说明、提示、领起、补足的作用;对现场气氛有渲染作用。有时候,也借助对不说话人神情、动作、心理的描写,作为说话者的对象,这些插在单人讲话中间的语言,依然属于缝合。  相似文献   

15.
读者工作的语言艺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杨森 《津图学刊》2001,(4):68-69
提高语言艺术是优化图书馆服务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馆员在读者工作中应准确地把握和运用语言艺术,适时使用提问式语言、解释式语言、商量式语言、参照式语言、婉转式语言以及幽默诙谐的语言,可以在轻松的气氛中解决工作难题。培养图书馆职工语言艺术的修养,首先应加强职工的思想道德教育,要求职工研究读者心理,以便因人施语。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1月10日,毕淑敏携新作《花冠病毒》在北京举行首发。此书是毕淑敏五年来首部长篇小说,是中国唯一描写人类与病毒博弈的心理能量小说。《花冠病毒》作为国内首部心理能量小说,告诉我们要直面未来世界里人类的心理灾难,积极探索心灵危机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7.
新闻报道需要 不需要环境描写?目 前新闻学术界对这 个问题很少论及,不 少新闻写作教材对 此也只字不提。显 然,这与人们习惯上 将新闻作品称为“快 餐文化”有关。一些 人认为,环境描写是 文学创作的手段,不 是新闻写作的方法。 既然新闻作品是“快 餐文化”,就不必要 注重环境描写,只求 简单明了,将5个 “W”交待清楚就行 了。我觉得,这种认 识是片面的。 其实,新闻报道 并不拒绝环境描写, 中外许多好的新闻 作品都有环境描写。 试举《东方风来满眼春》中的几段文字为例: 国贸中心大厦,高高耸立,直插云霄。这是深圳人民的…  相似文献   

18.
杨军 《新闻爱好者》2011,(15):99-100
目击式新闻是记者在新闻事实发生的现场,用耳闻目睹的事实,再现于形象描写的纪实性、观察性报道。它着重强调"目击",具有很强的视觉感,即通过记者在现场亲眼目睹,及时报道新闻事件。目击式新闻因此也被称为视觉新闻、  相似文献   

19.
李艳玲 《出版广角》2018,(14):83-85
朋友圈是微信的重要功能之一,随着微信的不断发展壮大,发朋友圈和刷朋友圈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日常习惯.基于微信朋友圈具有满足用户的认知心理、好奇心理、表现心理和安全需求,自恋式传播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构建理想自我、寻求身份认同以及获得自我存在感是微信朋友圈自恋式传播的主要动因,然而,过度自恋式传播将会引发个体焦虑、助长虚荣心理并影响个体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播音学>中阐述播音语言表达样式有四种:宣读式、播报式、讲述式、谈话式.其中讲述式、语言表达变化丰富,包括讲解、说明、叙述、描写、评述等多种特征.因此"说新闻"具有交流感强、距离感短的优势,使受众有亲切、自然、轻松、活泼的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