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琦来  普宏 《新闻世界》2014,(11):213-215
本文以"为何传播"、"传播什么"和"如何传播"为分析框架,对四所高校的"科学传播概论"类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发现对"科学传播"持狭义认识的课程在"为何传播"和"传播什么"上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讲述,对"如何传播"也比较重视。  相似文献   

2.
王祚 《新闻世界》2014,(6):214-216
国家领导人形象是政府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排队买包子"事件的相关传播活动是一次政府形象传播的创新尝试,信源、传播过程、传播效果都与以往显著不同。本文从"传播流"视角,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此事件传播过程中的"信息流"和"影响流"走向,梳理出政府形象传播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一、新闻传播的"中国化"定位。这里的"中国化"指涉着当代新闻传播的空间定位,即这是在中国所进行的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传播的"中国化",就是指其内蕴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相似文献   

4.
题材是有效传播中的关键因素之一。作为特殊的对"外"传播形式,对台报道加强对题材的发掘和规划,有助于形成传播合力,促进"入脑入心"。本文从新时期台湾受众的心态变化入手,提出当前对台报道要立足"两岸",加强对"和"、"通"、"同"、"突"和"民"五个方面题材的发掘与规划,促进对台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5.
从明星“车祸门”事件看公众人物危机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大众传媒影响力的日益增强,公众人物危机事件也随之增多,"车祸门"、"涉毒门"、"结婚门"等事件层出不穷。本文以危机传播的"信息流"、"影响流"、"控制流"为理论基点,对比分析两起"明星车祸门"事件中的危机传播策略和传播效果,来探讨公众人物危机传播策略问题。  相似文献   

6.
吴瑷瑷 《新闻世界》2011,(3):107-108
网络广告作为一种经济和文化现象,不仅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还要与社会伦理道德、行为规范相契合。充斥网络的"失范广告"和"问题广告",彰显出网络广告传播主体在真实性、价值观和审美标准方面的迷失。网络广告的文明传播要求遵循"真善美"的原则,建构和谐传播关系,以达到更好的把握和引导网络广告传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从Twitter看网络传播模式的发展与创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简要介绍了twitter作为一种新型传播工具与以往传播工具的不同。并以Twitter为切入点,分析了在后现代网络传播模式中,用户参与信息传播、信息传递"碎片化"导致的内容"碎片化"和受众结构"碎片化",并分析了信源可信度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冷战的终结和全球化所带来的资本、人员、信息和视象的跨国、跨文化和跨语际的自由流动,彻底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国际传播概念,以民族-国家为主体的"国际传播"正在被更具广泛性和包容性的"全球传播"所代替,本文对此传播范式的转换做一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钱大同 《报刊之友》2013,(8):143-144
本文以"陈欧体"的流行现象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传播的渠道、传受关系、传播内容以及传播效果,本文笔者认为社交网络和"生产型"网民推动着"陈欧体"的流行,最初的传播者"聚美优品"获得了关注。同时也发现了,在全球信息化时代下,"陈欧体"的再创作文本存在缺乏深度等一系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王作金 《新闻通讯》2014,(11):56-57
所谓电子媒体,就是以电子设备为介质的信息传播媒体,主要包括电视,电影,广播,互联网络,移动通信等。其特点是:信息量大、快捷、可以随时更新即时内容。基于新传播工具和技术,传播范围广,受众命中率高(利于窄众传播),交互性强,个人作为传播者的作用加大,整合了除人际传播外的其他传播类型。"全媒体"是"媒介融合"的必然产物。这一概念随着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应用和普及,从以前的"跨媒体""多媒体"逐步衍生而成。在信息传播活动中,网络等电子媒体,的确存在报纸所不具备的优势和特点。因此对报业产生巨大冲击。  相似文献   

11.
科普传播存在着媒介歧视、效率低、边缘化等诸多问题,"三网"融合为构建跨媒体科普传播模式提供了可能。本文以三网融合及其对科普传播的影响和科普传播现状为背景,从体系结构、组织形式和社会效益等方面浅析了科普传播在"三网融合"时代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微内容"传播作为Web2.0的典型应用,正在显示着它独特的传播价值和影响力。本文试从社会学角度对"微内容"的传播特点进行分析,还原出"微内容"传播的本质特征,并对其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3.
杨子平 《新闻实践》2014,(12):42-45
在这个快节奏时代,新闻传播呈现快餐式、碎片化特征。作为传统媒体,除了紧跟"快时代"、追随"快传播"之外,还可以反弹琵琶,进行"不求最快但求最好"的"慢传播"。即自愿地花精力去寻找独有的新闻素材,追求传播对象的最优化;自觉地花时间去等待合适的传播时机,寻求传播时间的最优化;自动地花工夫去雕琢完美的新闻作品,力求传播产品的最优化,从而实现传统媒体新闻生产和传播的完整性与完美性,在新的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中展现自己的独特魅力、确立自己的独特地位,赢得自身应有的舆论影响力、市场竞争力,继续发挥主流媒体的主流作用,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  相似文献   

14.
在新媒体环境下,突发公共事件噪音以"沉默的螺旋-民间传播-整合传播-沉默的螺旋"模式进行传播。以新媒体为主的自主传播和传统媒体的跟进,使突发事件传播系统具有噪源泛化、噪音强化的特征。当局者一旦陷入"危机迷情"就会变成噪源,传播噪音。随着政府的公关和权威信息的公开,现象性噪音逐渐消解,本体性噪音需要长时间引导。  相似文献   

15.
徐红  涂江浩 《新闻世界》2013,(12):68-69
传播视域下的"标签化"无形中产生传播的偏向,一定程度上失去事实的客观性。本文除了论述"标签化"是传播偏向产生的一个基本因素,还分别从顺标签化传播的奖与罚和逆标签化传播的是与非,四个方面分别阐释标签化传播的种种偏向。当然,标签是双面的,一方面向人们传播虚拟的"群体影像",扭曲人们对社会的认知;另一方面又是一个个体自嘲和情绪疏导的阀门,是对认识社会的简化。  相似文献   

16.
肖博 《新闻世界》2014,(2):66-68
作为沟通中西的桥梁,CCTV News的新闻类节目已经成为"传递中国声音、表达中国观点"的重要窗口。本文从传播模式切入,基于对《Dialogue》节目的考察,从"传播者"、"媒介"、"受众"和"讯息"等维度分析全球传播背景之于CCTV News新闻节目主持人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7.
2010年"两会"期间,国内多家报业启动"全媒体"报道阵容,充分融合各种报道形式和传播介质,以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报道形式,通过报纸、网络、手机、微博等各种传播载体,全方位传递两会声音、解读两会精神、反馈民情民意,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8.
吴娟 《新闻传播》2010,(4):26-27
科学知识在深度和广度上的传播,对于提高公民科学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科学松鼠会"为个案,研究分析其传播特点,揭示其在传播主体、传播渠道、传播内容和方式等方面的新颖之处,以此探寻科学松鼠会对科学传播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汶川地震中,电视媒体以其优异表现显示了突发事件中电视传播能力的提高。本文从媒介生态学的视角出发,从宏观语境、中观生态和微观运作等几个层面探讨了电视灾难报道中的和谐传播生态内在动因和现实表现。本文认为,电视媒体在汶川地震中以"和谐"对公众、国家、社会负责,以"和谐"面对市场竞争,以"和谐"规约自身存在和发展,实现了其"和谐传播"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20.
何竞平 《报刊之友》2014,(11):40-42
政务微博已成为政府公关传播的重要载体。该文基于公关传播理论,主要采用个案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选取新浪微博平台"微博云南"和"上海发布"为例,从公众、形象定位、信息和媒体等四方面,分析这两个典型的政务微博2012年期间针对目标公众的公关传播策略;进而得出可供政务微博借鉴的政府公关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