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国际劳工迁移是指人们为工作需要由出生所在国或居住国迁往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活动,是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组成部分。“二战”后,随着经济的普遍高速发展,一些国家因劳动力出现短缺而大量寻求国外劳动力,从而促使了国际劳工迁移的迅猛发展。从整体上看,当前的国际劳工迁移表现出六大新特点:迁移规模大型化、迁移方式多样化、  相似文献   

2.
国际竞争力研究属于战略管理范畴,学术职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升战略是指学术职业为了在国际学术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以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从高深知识的资源存量、资本增量、流向和国际声望、作为支持产业的高等学校、高深知识的生态等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出发,提升中国学术职业国际竞争力有五个重要的战略选择,即高深知识的差异化、学术职业权力的优先化、学术职业伦理的普适化、社会利益的长远化和学术职业生态的和谐化。  相似文献   

3.
国际分工与贸易理论的主线是:利用和创造比较优势,形成竞争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分享贸易利益,增进世界福利。本文就国际分工中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内涵、关系、来源和时空演化规律作了探析,以期为一国或一地区的产业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与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洪涛 《文教资料》2005,(23):58-60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发展了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实现了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飞跃。入世后,我国将在更广的范围和更大程度上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只有转变到以竞争优势为导向的外贸发展战略上来,从注重比较优势的发掘和发挥转变到注重国家竞争优势的培育,才能经受住挑战,把握住机遇,不断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1、国际产业转移呈现地理集聚的特征。产业通过集聚产生的外部规模经济有利于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在国际分工中获得优势地位。产业集聚提高了生产率,降低了厂商成本,有利于出口,同时还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和竞争机制。波特揭示了一个重要现象:产业的竞争优势是通过一个高度本地化过程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个在国际上成功的产业,其企业在地理上呈现集中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关于提高高校学报国际竞争力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世后,学报也势必或迟或早地走进国际环境参与国际问的竞争.本文就学报面对国际竞争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在国际资本流动下的国际贸易流动、技术进步和规模经济是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并依据该观点提出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引资中存在的弊端,认为中国应坚持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优势为前提,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并相应制定有关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学习迁移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习迁移是学习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因此,学习迁移是学习心理学的一个主要问题。本文简要概括了迁移的种类和迁移理论的发展,分析了影响学习迁移的多种因素,最后提出促进学习迁移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国际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企业取得和保持竞争优势的源泉,国外对企业核心能力的研究已经如火如荼。如何识别企业的核心能力对于国际企业培育、巩固和更新其核心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般地说,国际企业核心能力与一般能力的区别和核心能力的识别特征可以通过企业核心能力“与核的关系”和“与企业战略资产的关系”两方面进行界定:而且通过对国际企业核心能力与企业资源关系的研究,可以描述出体现在技术系统上的、体现在人的知识技能上的、体现在管理系统上的以及体现在价值观念与行为规范上的核心能力的四种具体表现形式,并最终得出结论:核心能力是国际企业赢得竞争优势地位的根本,优势地位的取得需要核心能力的支持,有时优势地位的巩固同样也需要核心能力的增长。  相似文献   

10.
查爱霞 《双语学习》2007,(5M):73-75
本文运用迁移理论,论述了普通话和方言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对英语语音的迁移作用,既有正迁移,也有负迁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根据迁移规律,减少或避免负迁移,促进正迁移。同时,也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母语的迁移作用。  相似文献   

11.
国际驰名公司结成技术战略联盟是公司获取高精尖技术的重要战略。它们在华投资采取区位优势的策略,具有其独特的战略,既有利于中国技术的调整与提高,又会带来负面影响。我国企业要借鉴其先进的管理办法,搞好科技合作以提高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朱晓琴 《贺州学院学报》2012,(4):129-131,135
九十年代末兴起的动态能力理论已成为战略管理理论的最新热点,它的出现标志着人们认识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探索竞争优势的源泉一直是理论界和实践界共同的任务,对此的认识也经历了好几个阶段,从最初的产业观到现在的动态能力观,学者们跟随环境的变化运用不同的范式和视角追寻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文章相继描述了各个时代有关竞争优势来源的主流观点,并对目前流行的动态能力理论进行详细地阐述,以及对研究中的问题和未来发展作了简要评论。  相似文献   

13.
我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旅游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显现。从国际贸易的角度来看,入境旅游属于风景的就地出口。我国旅游资源数量众多,门类齐全,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性要素较好,但在要素条件、需求条件、支持性产业和相关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政府行为及机遇等方面均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要发展我国旅游业,不能仅仅依赖我国现有的旅游资源,还必须同时重视刺激国内旅游需求、发展相关产业、抓住机遇大力提高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了毛泽东国际战略和邓小平国际战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指出了中国的国际战略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作用。阐述了毛泽东、邓小平等主要领导人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灵活运用于国际战略.方使我国的外交及国际地位不断改善和提高。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国际战略思想对我们正确处理今后的国际事务和国内事物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后发优势是指后发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和迟缓所形成的有利条件或存在的各种机遇,它主要包括技术和制度两个方面。文章主要根据后发优势在技术方面的表现来研究国际贸易的发展问题。分析结果表明,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和国际贸易的发展非常重要,我国应积极利用后发优势来提升本国技术水平,加速经济和贸易的快速、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者"有别于一般师范教育者,要在中华民族重视师德的师范教育基础上,进一步强调这类教育者应当具备世界各民族教育文化多元的意识。加强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者国际视野的培养,有助于汉语二语教学在转型中获得中外对比在教育、语言与文化领域的营养补充,改变目前"汉语国际教育"学历教育与国际汉语教师赴外培训"双轨并行"的态势。提升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者的国际视野将有助于中国的教育改革引领世界潮流。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前景下,具备国际视野应是未来教师教育者共同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组织随着国际关系的转型经历着新的变化。全球治理理念的兴起,强化了国际组织作为独立的国际关系行为主体的意义,国际组织的触角不断深入国家主权的管辖范围。新兴国家的迅速崛起,推动着国际体系结构的转变,冲击了西方国家主导下的国际组织体系。以此为契机,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也在不断加深、调整和重构。国际组织不仅是中国实现、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途径,而且是中国承担国际责任的重要平台。中国经济实力的显著增强,为进一步参与国际组织的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着眼于长远发展,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仍亟需从外交战略高度加以全面谋划,切实增强议程设定能力,重点推进周边的地区性国际组织发展。  相似文献   

18.
波特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认为,一国国家竞争优势主要决于六个因素。该理论对我国国家竞争优势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入世后我国面临的国际经济发展形势和国际竞争环境使我国国家竞争优势的培育和外资发展战略从比较优异导向到竞争导向的转变成为必然,而政府和企业这两个不同的主体在国家竞争的培育过程中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但却是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applies an action research (AR) design and action learning (AL) approach to network capability development in an entrepreneurial context. Recent research suggests that networks are a viable strategy for the entrepreneurial firm to overcome the liabilities associated with newness and smallness. However, a gap emerges as few, if any, studies have examined the process and challenges in developing and using network capability to generate advantage through collaboration with network actors. In recognising that capabilities are developed rather than acquired, this paper address this theoretical gap and contributes to literature by tracing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capability in an entrepreneurial context. A further contribution of the paper is in applying an AR design and AL sets as a method for capability development for the entrepreneurial firm. Findings suggest that, although network capability is of use, to develop the ability to use it requires a change in the market making perceptions of the entrepreneur from an independence mind-set to a more collaborative, interdependent one. Our research also supports the applicability of AL as an intervention strategy to promote action and learning among entrepreneurs for capability development, fitting the learning preferences of the nascent venture. For practitioners, evolving towards an interdependent mind-set facilitates network capability use and has the potential to relieve some of the resource pressure on entrepreneurs by providing them with strategic routes through their existing and potential network ties. For the entrepreneurship literature, a benefit stemming from this study is in introducing AR in its design and AL sets as an invention strategy in addition to developing theory in relation to network capability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20.
知识经济时代,民营企业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竞争方式,而且随着企业规模的壮大、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企业价值与企业目标能力也在逐渐改变。民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空间不断扩大。在各种市场行为中,管理者自觉地将企业能力作为企业发展的要素,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在企业内部强化能力战略体系的建设。它既蕴涵了企业管理全过程的能力战略体系,又为民营企业的战略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