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现阶段,进一步提高社会道德文明,需要不断地加强道德建设,但重在法制建设。其原因一是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运行的许多规则,人们还不完全熟悉和适应,有些道德行为失范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而客观方面原因主要是由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引起的。二是由于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带来了社会关系的复杂,在转型期调节这些复杂社会关系时,道德调节力度不够、过程缓慢,一些本该由法律调节的,仍然由道德调节,人为扩大道德调节范围,致使道德文明的发展不能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发展同步。因此,在社会转型期,社会道德文明重在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2.
道德缺失造成一系列影响恶劣、严重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件,严重冲击着社会道德的底线,让社会各界充分感受到道德缺失的巨大危害.道德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市场经济发展对传统道德的冲击、社会调节机制不健全、道德教育滞后于社会发展是形成道德缺失的深层原因.解决道德缺失现象,要从加强法制建设、提供坚实法律保障、提高国民道德修养、加强社会公共道德建设、提升道德教育的高度和扩大道德教育广度,增强教育的有效性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从社会关系深刻变化角度把握转型期发展中各种复杂的二元现象,探索现实市场经济规律,以期完善市场运行机制,培育市场文明因素,缩短社会转型期“阵痛”,并在一定程度和层面对市场利益协调、市场行为规范、市场秩序稳定和市场道德人文关怀及市场文化力生长机制进行重构;缓解处在分化、冲突和整合三环节交替过渡期的不稳定因素——社会群体结构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4.
我们要正确认识我国的社会道德现状,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缺乏调节现代社会关系的社会道德体系,市场经济的弊端,一些舆论不符合事实的宣传.我国的社会道德并未善失,要对未来的社会道德建设充满信心,特别重视发挥审美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体制转型期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社会转型期的道德建设必须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制度、文化观念等相适应.  相似文献   

6.
<正> 一 会计道德与会计法不可或缺 我们常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但法制不是万能的,法律只能是规定市场经济最基本的秩序,有许多领域法律是触及不到的,需要有职业道德建设来调节。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相辅相成、互为联系。道德建设需要法制建设来支持,法制建设同样需要道德建设为其创造条件。一方面,法律给道德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后盾和支持,法律越完善,道德建设就越有保障。另一方面,道德是法律的得力助手,为法律的进一步贯彻实施辅平道路,扫清障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是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处于转型期的社会,更应加强道德建设。正确认识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是道德建设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8.
经济人道德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冲动与道德抑制的均衡构成经济社会的和谐。我国在体制转型期的精神文明建设中,要充分承认经济人行为的道德合理性,并以社会道德加以框定,这样才能培育出具有高度伦理素质的经济主体,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前中国处于社会发展的大变革时期,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本文以现实例证分析来说明:道德准则的确立对完善人的全面自我发展,把握社会发展方向,调节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社会与自然的关系,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主体行为与社会道德规范要求相背离是当前我国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之一,其主要原因有来自于传统道德的影响,有社会转型期道德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不一致。对这一问题的矫正可以从对社会利益结构调整、社会道德规范内容的改革、道德主体性的引导等方向着手。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的实质就是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用自愿协作的方式组织生产,并以自由贸易的方式进行商品交换。市场经济需要完备的法制来规范其秩序,但光靠法制不行,市场经济还需道德的支撑,需要社会成员具有起码的社会公德:诚信、不损人利己。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与法律建设并不矛盾,两者不是彼消此长的关系而是相互影响、相互支持的。市场经济必然既是法治经济又是道德经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法制建设是·关·键,道德建设则是·根·本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建设与道德建设中存在许多方面的不和谐。要构建市场经济建设与道德建设的和谐,要做到人、“经济人”、道德人的和谐统一:在加强经济建设时重在完善制度,培育良好的经济环境:同时要建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  相似文献   

13.
浅谈道德在社会运行中的导向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东景 《天中学刊》2002,17(1):15-17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能够对社会运行方向产生导向功能。道德观念是引导社会运行的价值观念,道德活动是道德对社会运行发生影响功能的具体实施途径。从理论上讲明这一点,对于走出道德虚无主义和道德决定论的认识误区,更好地体现以德治国的要求,加快生产力发展,促进法制建设进程,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正处在一个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由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过渡的社会转型时期。转型期社会道德的失范现象,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讲,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需由法律体系来保障。而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竞争规则有待于完善,道德建设方面出现的问题是旧的道德规范被削弱、淡化之后,个人非理性冲动缺乏新的有效的约束而造成的。这要通过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尤其是要通过以法制作保障来加以解决。法制可以使公民的权利义务统一起来,增强其涵养道德的主动性;克服现代科技发展的负效应,确保道德教育和道德更替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实道德表现日益理性化的发展趋势;在改造传统化基础上弘扬传统道德的现代价值;道德重建,重在吸收和创新;把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法律的保障作用;注重社会实际,探索道德建设现代化的路子。体现出了现实道德理性化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6.
对社会转型期道德流变的现状进行了理性的分析,认为这种变化是由深层原因引起的,并对道德流变的趋势进行了分析把握,提出关爱人、发展人是道德流变的总趋势和归宿。  相似文献   

17.
我国道德危机的主要原因是由法制不健全引起的,因此,道德重建应从法制建设着手。 道德上的一致性是个人、社会对自身存在意义的一种反省的结果,道德的强与搦反映了一个社会中的个人或社会对自身存在的认识程度的深与浅。道德是个人一贯性发展的保障,它使社会的发展不至于迷失方向,通过法律对道德的基本存在条件进行保障,正是道德重建的最基本要求。法律是个“实然”的范畴,如果实然的东西不存在,“应然”就会失去基础。社会秩序若处于失控状态,“应然” 规则的存在和效力的合理性就成问题。因此,我国的法律建设的发展不但是为了推动和保障我的市场经济改革,也对思想道德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我国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对法治的要求更为迫切,它成了物质、精神二方面共同发展的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道德滑坡"已经成为人们对当今中国国民道德素质的一种普遍认识,中国老百姓真的"道德滑坡"了吗?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厘清道德的内涵以及什么是"道德滑坡".事实上,国民的道德素质并没"滑坡",而是道德失范.造成道德失范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而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失范是导致国民道德失范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叶其全 《天津教育》2006,(10):15-16
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社会发展与道德进步的二律背反问题日趋严重。封闭时代的结束,促使传统的一元道德观念瓦解;开放时代的到来,使得学校德育置于多元道德观念并存且互相冲突的社会环境之中。青少年正处于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成长阶段,可塑性极强,在新旧道德观念并存的大背景下,评价善恶的标准不清,社会评价与道德评价分离,各种复杂的道德问题客观上造成了他们道德价值取向上的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20.
道德法律化的学理基础是道德和法律的内在共性及其道德功能的局限性。道德法律化无论是在我国当代立法还是西方国家立法中都有重要的表现。法律不是万能的,道德和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不尽相同,有些社会关系只能依靠道德来调节;法律是一种外在的规范,它一般只调节人们的行为;法律不能超越一定的历史阶段普通社会成员道德观念所能接受的程度;对法律的过分依赖可能造成道德的弱化。这些因素使道德法律化存在一定的限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