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取东亚11个经济体亚洲开发银行( ADB)亚洲区域一体化中心的季度GDP增长数据,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法、 BP滤波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提炼东亚共同经济周期。实证分析显示:东亚各经济体的经济周期相关性在增加,波动比较一致,同步性程度较高,受区域外因素影响较大。从2001年到2011年,东亚各经济体逐步形成5次共同经济周期趋势;在世界经济收缩的2001年、2008年都有同步的收缩,之后在经济企稳、政府采用扩张性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下,又有同步的复苏与繁荣。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区域化发展趋势,中国与中亚国家近年来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各自形成了本国参与全球区域经济合作的格局,但都处于经验积累和探索阶段,都以周边为主,并有双方共同参与的区域组织,为中亚区域经济舍作提供了更多可以相互借鉴的经验与模式,为双方合作提供了更多的契机,对促进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中国与中亚国家建交以来,政治经济关系有了快速发展.中国与有共同边界的三个中亚国家顺利解决了边界划分问题,签订了睦邻友好条约,与中亚五国建立了密切的政治互信关系.可以说,中国与中亚国家已经不存在阻碍政治关系发展的任何障碍.在经济方面,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关系也是日益密切.双方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互通有无,贸易额不断增加,经济合作的规模不断扩大,档次不断提高,双方已经成为重要合作伙伴.中国与中亚国家发展良好的政治经济关系,对维护地区稳定,促进中亚国家经济复苏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展望未来,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会更加稳固,前景更加广阔.  相似文献   

4.
经济周期性波动是经济发展的固有特征,它必然会对技术研发和转移产生影响。企业技术研发周期与经济周期演进的四个阶段具有密切的关联性,二者基本上表现出同步性;同时,经济周期影响着技术生命周期,而技术生命周期决定着企业技术转移。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中亚国家政治经济形势,回顾了中国参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历程与现状,指出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中亚区域经济合作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展望了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未来,这一进程将会加速并不可逆转.  相似文献   

6.
资本经济周期性危机的社会经济根源始终是相对需求不足,虽然引爆的具体原因不同。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结果使危机的同步性提高,因此高贸易依存度使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经济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一般阶段,而危机阶段又包括九个段落,并与金融危机密切相关。认识危机、认识中国自身优劣,才能克服危机。但是,克服危机还需要马克思学派的正确理论指导,需要根据中国实践选择突破口和经济杠杆。  相似文献   

7.
中亚地区的区域一体化是中亚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冲击的必然趋势。然而,中亚地区的一体化问题在现阶段最主要面对的是中亚地区的国家主权观发展显示出多层次的特点.对中亚国家内部一再强调绝对主权论;对其他大国又表现出“有限主权论”。比较欧洲区域一体化的进程.我们可以得出.中亚地区只有转变本国的主权观,才能实现主权让渡,进一步实现区域一体化。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区域交通运输合作现状及主要障碍性因素进行分析,指出双方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合作前景看好,共建欧亚大陆无障碍运输畅通走廊的愿景定将实现。  相似文献   

9.
资本经济周期性危机的社会经济根源始终是相时需求不足.虽然引爆具体原因不同.世界经济一体发展的结果使危机的同步性提高,因此高贸易依存度使中国不可能独善.经济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一般阶段,而危机阶段又包括九个段落.并与金融危机密切相关.认识危机、认识中国自身优劣,才能克服危机.但是,克服危机还需要马克思学派的正确理论指导,需要根据中国实践选择突破口和经济杠杆.  相似文献   

10.
运用HP滤波方法处理1990-2013年样本,得到安庆、铜陵、池州三市经济增长的周期数据,并以之探索三市之间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之间联动关系。结果表明,在样本周期内,三市之间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存在联动性,尤其是在皖江开发期(1995-2005年),三市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均表现出较好的同步性;但随着2006年新一轮的国家层面的皖江开发,三市之间的这种联动性反而减弱了,经济缺乏深度整合,协调出现困难,合作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整合协调。  相似文献   

11.
中亚国家毗邻中国新疆,是典型的农牧业国家,是亚欧大陆桥贯通的必经之路,是中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对我国实现东西部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详细分析了中亚国家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中国与这些国家间的农产品贸易现状,指出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中国尤其是新疆与中亚国家发展农业合作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国际化被认为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趋势。中亚国家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受欧美国家影响较大,随着其科研实力的增强和经济发展的诉求,近年来中亚国家开始主动开拓国际教育市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战略规划将中亚国家的目光逐渐吸引至中国,与中国协同发展教育服务贸易,为经济带建设培养国际化人才是中亚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以来中亚国家的区域一体化明显增强,经济、文化及生态等问题的共同性决定了中亚一体化进程的必要性。一体化是中亚国家应对全球化冲击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4.
经济周期是现代经济的一个普遍现象,一直以来都是各经济学派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并形成了不同经济周期理论。建国以来,我国与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经济的发展是非直线式的,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但稳定性要远逊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国内学者通过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研究,得出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结论。本文简要地回顾了中国经济周期的概况,分析了与中国经济周期(改革开放以后)密切相关的主要宏观经济因素,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经济形势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是中国面对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试图从世界规则和标准被动的接受者和参与者转变为主动的倡导者和制定者的一个主动选择。而标准一致化建设将为政策沟通,减少贸易投资障碍和壁垒,促进区域贸易投资便利化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从出入境检验检疫领域入手开展务实合作,是促进"一带一路"贸易便利化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基于此,文本以中国与中亚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领域合作为例,对"一带一路"标准一致化进行研究。近年来,中国与处于"一带一路"核心区的中亚国家在出入境检验检疫领域的制度虽有不同,但在功能领域已有多方面的合作,并建立了双边和多边的制度安排。经过多年的实践,中国与中亚国家在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一致化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需要在建立沟通机制、信息共享、标准制定等多方面开展更加积极有效的合作。这将对促进"一带一路"贸易便利化起到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热点背景]目前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欧亚接合部的广大区域是重要的一部分,它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潜力巨大的市场和丰富多彩的文明,在世界和平、发展、合作的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上海合作组织10个成员国、观察国人口占全球人口的2/5,面积是欧亚地区国家面积之和的3/5,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近年来,中国与中亚五国经贸合作稳步发展,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额大幅度增长,在中国和中亚国家政府的积极推动下,中亚经济圈有望形成。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一个重要战略性任务是深化改革,调整经济结构,转换驱动要素,保持经济中速稳定增长。"一带一路"建设务必遵循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潮流,形成两个"开放新格局":国内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格局和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前者要打破地方、部门保护主义和市场割据,对内对外全面开放,实现国内区域和跨区域经济一体化;后者通过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实现对外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相关国家和地区共建"欧亚共同经济空间"。  相似文献   

18.
新疆与中亚国家加强经济合作,是双赢发展的需要。当前,影响双边经济合作的因素主要是中亚国家社会制度与我不同,体制性差异大,法制建设滞后,社会不稳定,民族文化心理阻碍,地区安全因素等。中亚国家巨大的资源和消费市场亟待开发,双方拥有共同开发的核心项目,合作前景广阔。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新疆应抓住机遇,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的国际竞争力,积极与中亚国家加强经济合作,不断拓宽发展领域。  相似文献   

19.
2010年中亚地缘政治形势主要有三大变化:俄美在中亚再次出现协调一致的情况;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达到历史最高点;中亚国家的分化趋势越来越明显.2010年中亚五国各自寻求加强与大国、特别是加强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平衡俄罗斯在中亚的影响.与此同时,中亚国家在对俄方向上继续维持双边关系的稳定发展.在对华关系上,中亚五国积极发展双边经济合作,寻求中国的经济支持.大部分中亚国家之间的关系不但没有改善,反而进一步恶化.文章聚焦于2010年中亚五国外交,通过分析中亚地缘政治形势以及中亚五国外交的变化,旨在探寻中亚五国外交变化的内在规律,并对2011年中亚五国外交的走向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20.
开放经济下,实现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的同步性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竞争力的提升意义重大,区际贸易作为对内开放的产物,更能彰显"大国优势".在深入剖析区际贸易对区域竞争力推动机制的基础上,分析湖南省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区际贸易的发展绩效,探讨三市进一步谋求区际贸易增长的方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