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芳 《知识窗》2013,(7):31-31
相传古代有一个书生进京赶考,逢大雨便在一农家借宿.那晚他蹲厕所时发现鞋尖上有一粒米饭,因思一粥一饭之不易.因对物力维艰的尊重.便捡起来放进了嘴里。后来,他的考卷上.一个“主”字漏写了上面一点.写成了“王”字,这在当时不仅不能考上.  相似文献   

2.
刘绍义 《知识窗》2014,(11):43-43
翻开《辞海》及各种版本的《名人名言录》,都把“知识就是力量”归属于培根名下。就连学校的教室里、图书馆的墙壁上,也在这句名言的下面写上了“培根”两个字。其实,“知识就是力量”是咱土生土长的国产货。  相似文献   

3.
权蓉 《知识窗》2011,(6):8-8
在吃老师的藤条之前.“豌豆”这两个字我是不会写的,总把“豌”写成“碗”。但豌豆尖,却是我还冒着鼻涕泡泡的时候就会做的菜.从地里把绿绿的豌豆尖掐回来.洗净后放在滚水里一汆.捞出来淋上煎好的辣椒油,再放进芝麻之类的作料一拌.就是地道的一道家常莱。  相似文献   

4.
曾教一个洋朋友写汉字,他老人家像画画一样左描右描,最后说:你们的每个字都是一幅符咒图——他没说像鬼画符,其实就是那个意思。中国人迷信“字”,觉得“字”像咒一样有奇妙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相传,清朝乾隆皇帝某年元宵节在文华殿欣赏灯谜,大学者纪晓岚写了副字谜联,打两个字。联曰:“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猫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畜;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模糊,虽为短品,却是妙文。”这副谜联确实费人猜度。上联说“黑、白、红、黄”都不是,原来是个“青”;与“狐、狼、猫、狗”仿佛,都有  相似文献   

6.
《科学与文化》2009,(4):18-18
我们在观看有关清代历史的影视作品时,经常会看到一些战士的胸前或背后,写着一个很大的“兵”字或“勇”字。他们虽然都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战士,但其性质却不同。  相似文献   

7.
衰老:一个悬而未解的谜 每个人的一生几乎都可以用“生、老、病、死”四个字来概括。在解释这一现象的过程中,科学已经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比如过去,人们不能理解为什么夫妻同房之后.就会生出孩子来,而“小不点”又怎么会长大。是科学为我们揭示了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来自父亲的精子和来自母亲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相似文献   

8.
汉字变变变     
《科学与文化》2011,(10):52-52,56
1、“只”字加一笔,会变成什么字? 2、“人”字加一笔,除了“大”和”个”,还可以变成什么字? 3、“日”字加一笔,能变成哪些字?  相似文献   

9.
张森凤 《知识窗》2008,(3):22-23
不少到过山东孔府的游人,可能会记得孔庙大门的一副对联:“与国成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但“富”字顶上没有那一点。“章”字下部“十”的一竖直通到上部“立”字。这既不是岁月风尘的磨蚀,也不是刀笔匠的疏忽,而是孔子后人特意关照工匠如此雕刻,寓意是盼望孔家永远“富贵无顶,文章通天”.  相似文献   

10.
对于“问题生”的教育,作者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探讨:(1)对“问题生”家访;(2)多关注“问题生”;(3)多提建议思路;(4)小组常态协作,期望能起到对问题生的教育和转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这个时代.人人都被“成功”一词挤压,绝大多数人(尤其是年轻人)潜意识里又都认为自己不成功,于是,当下最流行的心情词语便是两个字:郁闷。  相似文献   

12.
《知识窗》2009,(5)
“楷模”二字都带“木”字,原来“楷”和“模”是两种树木的名称。  相似文献   

13.
在发明创造的过程中,“变换”二字不能忘,就像炒菜不能忘记放盐、做馒头不能忘记使用酵母一样。如果忘记了“变换”二字,思维定势难突破,老一套经验难摆脱,发明创造就难成功。“不能忘”,不仅是个记忆问题,而且更是个思想方法问题。要想不忘并熟练掌握它,根本的办法是多加练习,变陌生为熟悉,才能热能生巧,运用自如。变换的方面很多,但笔者认为以下几方面尤其要重视。  相似文献   

14.
《咬文嚼字》的主编郝铭鉴在南京向中学生谈道,有位学生写一篇600字的作文,其中竟有72个“死了”,包括“心里烦死了”“、功课紧张死了”“、热死了”等。这说明学生的词汇量相当贫乏。中学生写作文,竟有1/4的文字是“死了”,的确用词贫乏。一位中学教师通过调查发现,学生一篇文章的用词不超过200个,大量词汇重复使用,且是常见词,缺乏想像力、创造力。这些现象表现出学生患了“语言贫血症”。看来,中学生“语言贫血”是事实,已影响了语言表达效果。学生作文“语言贫血”,很重要一点,是因为他们缺少阅读。我们知道,读书是写作的基础,只有知识…  相似文献   

15.
“创新”和“走出去”是当前的两大主题。跟这两个主题有关的一个研究问题是:我们的专利“走出去”了吗?本文试图在一个非常简单的层面了解创新成果“走出去”的情况,也就是专利在国外获得授权的情况。首先,这里有两点说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郭学丽 《科教文汇》2013,(14):F0003-F000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价值取向的角度来看,小学美术课堂理应充满生本关怀。因此,笔者就从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塑造”人这四个方面入手,探讨如何让生本关怀的阳光洒满小学美术课堂。  相似文献   

17.
人生三认     
海岸 《知识窗》2008,(5):5-5
常在电视剧或一些老板办公室看见挂着一个“忍”字,我的一个朋友挂的“忍”字却比人家多个“言”字旁,“忍”就咸了繁体的“认”——“認”。朋友说那是他父亲所题所赠。  相似文献   

18.
许瀚予 《知识窗》2013,(1):26-26
当我翻开蔻蔻梁的新书《辞职,去旅行!》,我的脑海里顿时怪异地蹦出四个字:前“白骨精”。 蔻蔻梁以前可是一个非常乖巧的“80后”.从小在父母的规划下学了不少东西.比如乐器和才艺等等。大学毕业后.  相似文献   

19.
它的样子与普通抽纸筒差不多,只是在普通抽纸筒的两侧加了两个方方正正的口,我给着个口起了个名字“示卡口”;里面有一个“卡轴”。它由“卡”和“轴”组成,“轴”是空心的,而“卡”的一侧标有“缺纸”这两个字,另一侧有一个可以正好插在“轴”上的小棒棒,并且大小比“示卡口”的要大一点;在提示缺纸的抽纸筒的两侧的内部有一个“卡轴槽”,它是“卡轴”活动的一个槽。  相似文献   

20.
李弗不 《知识窗》2008,(2):30-31
《三国志》里有这么个故事:周瑜非常精通音乐,特别是在喝醉酒的状态下,对音乐更是有直觉的感悟能力。有一次,一人故意将曲子弹错,结果引得喝醉酒的周瑜频频回头注视弹奏者,这就是人们说的:“曲有误,周郎顾。”后来唐代的诗人李端根据这个故事写了一首诗《听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