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朝与琉球已确立册封朝贡关系。明清时期中国政府共23次派出使团远赴琉球举行册封仪典。本文对国家图书馆藏琉球资料做了梳理,着重考察了明清册封使所记录的琉球演剧史料,可知琉球演剧深受中华戏曲(尤其是四平戏、梨园戏、莆仙戏等)的影响。演出者多为琉球"闽子弟"。及至清康熙年间,琉球才出现本土专业演员,其表演亦受中华演剧的启发。  相似文献   

2.
中琉两国关系源远流长,早在隋唐时期就有了交聘往来。至明洪武年间,明朝开始册封琉球国王,使两国关系更加密切。清朝建立全国性政权后,沿袭明制,仍册封琉球国王。清朝第一个册封的琉球国王是尚质,其册封过程经历了十余年时间,通过这次册封,最终恢复了清代的中琉两国关系。所以,搞清楚清初册封琉球国王尚质的全部过程,对研究有清一代中琉关系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新近发现的清官满汉文档案,并结合有关文献,对清初册封琉球国王尚质的全过程试作论述。 一 顺治帝第一次遣使“招抚”与琉球国世子尚质遣使上“投诚表文” 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五月初四日,琉球国中山王尚豊后,其子尚贤即位,称世子,按册封例,国王薨后,继承王位者,在受封之前,不可称王,只称世子,俟册封后,方可称王。崇祯十五年三月,琉球国世子尚贤按定制特遣正议大夫蔡锦等人赴中国进贡请封。当时,明王朝岌岌可危,东北地区有新起之满洲,中原腹地有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起义军。危难之际无法遣使赴琉球国行册封之礼。因此,正议大夫蔡锦等未能完成使命即行回国。崇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 为庆祝日本冲绳县公文书馆成立五周年,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与日本冲绳县公文书馆共同举办的“清代琉球国王表奏文书展”于8月1日在冲绳县公文书馆公开展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共提供展品80件。其中有49件是琉球国王向清朝皇帝进呈的表文、奏本。最早的为乾隆二年(1737年)琉球国王尚敬为遣使进贡事的奏本,最晚的为同治十三年(1874年)琉球国王尚泰为遣贡使毛精长等入京进贡的表文。另有25件录于《史书》中的雍正及乾隆时期的琉球国王表奏文。其主要内容为进贡谢恩、贺皇上登基、祭奠故皇进香、谢册封为王、谢赐御书匾额及物品、谢…  相似文献   

4.
中琉关系,由来已久。明朝洪武五年(1372),朱元璋"命行人杨载以即位建元诏告其国,其中山王察度遣弟泰期等随载入朝,贡方物",是中琉两国政府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口嵩)矢。洪武二十八年(1395),琉球中山王察度薨。永乐元年(1403),其世子武宁遣侄讣告中国。永乐二年(1404),明成祖遣行人时中赴琉球吊祭察度,"赙以布帛,遂诏武宁袭爵",册封为中山王。此后,一直到清朝同治五年(1866)的四百六十三年间,每当琉球国王薨,其世子必遣使报丧请封,中国政府派遣册封使赴琉球,册封琉球国王凡24  相似文献   

5.
琉球国位于福建以东的海上。元朝末年,琉球分裂为3个各自独立的国家:中山、山南和山北。其中,以中山国的势力最为强大。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琉球3国都是与日本历代政权平等交往的国家。公元1372年(明太祖洪武五年),明政府派杨戴出使琉球3国,分别册封了3国国王。琉球3国也明确表示向明朝政府称臣,正式成为明朝的藩属。几年之后,中山国灭了其他两国完成了统一,中山国国王被明政府册封为琉球王。  相似文献   

6.
《清代中琉关系档案选编》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两朝,中国与琉球国(今日本冲绳县)之间以“册封”和“朝贡”为轴心的友好往来持续了500余年的时间.频繁的交往在两国政府之间、中国的官府衙门之间,形成了大量的往来公文书和记录等历史档案资料,随着中琉关系史和冲绳文化研究的拓展与深入,中日双方就这一课题学术交流的扩大,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的《清代中琉关系档案选编》(以下简称《选编》)一书,也于1993年4月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了.  相似文献   

7.
赵航 《兰台内外》2020,(6):67-67
企业文书档案工作者做好文书档案收集、鉴定工作,规范文书档案保管、利用,可以满足新时代企业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的现实需要,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信息服务。1认真做好文书档案收集1.1明确收集范围文书档案收集是一项基础性、重要性工作,是文书档案鉴定、查询、利用的首要环节。根据《企业档案管理办法》《企业档案工作规范》及企业实际,明确文书档案收集范围:企业日常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企业贯彻落实上级主管部门的文件资料,以及党政工团等方面的文件资料。具体包括发布性文件(如重要事项通知、通告、公告、公示等)、内部使用文件(董事会会议记录、年初工作方案、年度工作总结、规章制度等)、记载性文件(企业大事记、重大活动报道等)、证明性文件(党组织关系转移、接收、介绍信存根)等等。  相似文献   

8.
明清两代,琉球作为中国封建王朝的藩属长达五百余年。其间,琉球国频频入贡,中国封建王朝亦时常遣使前往册封,彼此关系十分密切。对此,明清两代的正史、实录、会典、方志、丛书以及笔记中有关记载很多。然而,这些记载或过于琐碎,或失之于简略,难以给人以清晰、完整的轮廓。在这一方面,琉球编纂的《历代宝案》恰好弥补了不足。鉴于这部历史档案的史料价值甚高,而且国内流传不广,知者有限,本文拟对《历代宝案》一书的编纂、版本及其流传情况、具体内容、以及史料价值作一概述,惟望能对史学界、档案学界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日本冲绳县教育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琉关系史学术研讨会”,1995年8月3日在日本冲绳县召开。参加此次会议的中日专家、学者共80余人。中国档案代表团副团长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长徐艺圃,偕同5位中国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学者共向会议提交学术论文6篇。其中中方4篇,日方2篇。 8月3日上午9时,“第三届中琉关系史学研讨会”在冲绳县公文书馆大厅举行。会议由冲绳县县立图书馆副参事富岛壮英主持。《历代宝案》编辑委员会委员长神田信夫致开幕辞。冲绳县图书馆玉木敬馆长、代冲绳县教育委员会仲里长和教育长宣读了致会议的贺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徐艺圃馆长发言致辞。主办双方共同回顾了几年来积极融洽地学术交流与合作,肯定了几年来的学术研究成果及其对中日学界的重大影响,并衷心预祝会议成功。接着由中日双方组成的议长团主持,对中琉关系史方面的若干问题进行学术研讨。下面依据发言的先后,分别加以介绍: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历史档案》杂志社总编辑俞玉储先生的论文题目为:“三论清代中国和琉球的贸易——围绕册封活动所进行的贸易”。文章通过对“冠船贸易“的状况和册封过程中其它贸易活动的考察,对清政府在册封琉球国中山王过程中,中琉之间所开展的贸易活动进  相似文献   

10.
《册封琉球国记略》中提到:嘉庆十三年(1808),沈复以"太史司笔砚"身份,随太史齐鲲、侍御费锡章出使琉球。期间,他记叙了所乘船只经过中琉边境时的情景:"十三日辰刻见钓鱼台,形如笔架。遥祭黑水沟,遂叩祷于天后,忽见白燕大如鸥,绕樯而飞。是日即转风。十四日早,隐隐见姑米山,入琉球界矣。"这段文字记载表明,  相似文献   

11.
正北京大学教授欧阳哲生著《古代北京与西方文明》,2018年6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北京作为元、明、清三朝古都,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该书以时间为经,国别为纬,从教会与使团的视角,详细论述了元、明、清(1840年以前)三朝,西方传教士与使团来往北京的路线、在京居住与生活等情况,探讨在中西文化碰撞与交流中,"西方元素"是如何深刻地  相似文献   

12.
明清两朝,琉球作为中国藩属国之一,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深受中国影响,琉球的历书文化即为这一影响之独特体现。本文探讨了明清两朝册封颁历琉球的概况,历书、历法文化向琉球的传输,及琉球人在学习、吸收、消化天文历法知识的同时在本国造历,建立和逐步完善本国历制的过程。其中注重对中琉双方史料进行对比分析,深入挖掘,围绕琉球历书起源、演变,展现明清东亚文化圈生态图景之一角,呈现古代中琉交往史上一段富有特色的天学传播历程。  相似文献   

13.
最近在《东原杜氏族谱》中,发现多件明代杜三策出使琉球文献,其中《使琉球疏》系三策向明廷奏报出使经过之公文,此文未见载于各种史籍,乃是一篇新发现的奉使琉球文档。历述航海之艰辛,归途之惊险,许多内容可与《历代宝案》等中外史籍互相对勘。  相似文献   

14.
琉球(今日本冲绳县),明清时期为中国的藩属国,清光绪五年(1879)被日本强行吞并。中国与琉球,一衣带水,两国关系源远流长,特别是明清时期,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十分频繁。在这友好交往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官方文书档案,这些文书档案既是中琉友好往来的真实记录,也是研究中琉关系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中国方面保存的中琉关系档案主要分藏在三个地方:一是北京。北京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以下简称一史馆)为国家级档案馆,专门保管明清档案。一史馆所保存的1000余万件清代档案,其中中琉关系档案大约在3000件左右;二是台北。台湾地…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6,(15):18-25
《战国纵横家书》是1973年出土于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的帛书,主要记载了战国时代纵横家苏秦等人的书信和说辞。本文认为《战国纵横家书》中的上行文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新闻信。《战国纵横家书》上行文书具有时效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等新闻价值属性,"5W"要素较为齐全,同时还体现了中国早期的劝服传播理念以及两面提示、恐惧诉求等传播技巧。本文认为,《战国纵横家书》的上行文书已初具现代新闻故事结构,孕育了中国的早期新闻文体。上行文书的传播活动推动了策士与战国各诸侯国君间的信息交流,是唐代进奏院状的先声。  相似文献   

16.
赵欲勤 《兰台世界》2013,(Z3):43-44
<正>《文书档案案卷格式》中对文书档案的定义是:"反映党务、行政管理等活动的档案"。《企业档案工作规范》中指出":企业档案是企业在研发、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的文件"。本文援引上述两个标准中的定义,认为企业文书档案是指企业在研发、生产、经营和管理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有关规定,为了便于各级党、政机关和人民团体(以下统称机关)准确地划分档案保管期限,使保存的档案既能反映和维护机关的主要职能活动的历史面貌,又便于保管和利用,我们对一九八三年制定的《关于文书档案保管期限的规定》及《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进行了修订,并作如下规定:  相似文献   

18.
本书是一部填补琉球史空白的学术专著。据史料记载,明朝时期,琉球与朝廷就建立了稳固的藩属关系,琉球每一代国王都需要接受来自大陆朝廷的册封。15世纪以来,琉球不断受到倭寇等外族的侵扰,尤其是“二战”以来,琉球人民在美日铁蹄之下惨遭蹂躏,关于这片土地的历史资料也遭到人为毁灭。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琉球国为中国的藩属国.在与中国长达500年的交往的过程中,琉球国王呈递给中国大量的表奏文书,这些表奏文书不仅采用汉字书写,而且使用中国纪年和公文格式.这些特点,一方面反映中国与琉球国的君臣关系,同时也反映出中国汉文化对琉球的影响,是中琉两国友好交往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有法律法规中关于档案的保管期限、移交期限、封闭期限、保密期限等时间规定之间存在着诸多矛盾与冲突.文章以新《档案法》《保密法》《档案法实施办法》《信息公开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为分析对象,围绕文书档案的保管期限、移交期限、接收条件、封闭期限、保密期限、政府信息公开期限等核心概念,进行现状梳理与分类讨论,归纳出三类矛盾,并针对这些矛盾对《档案法实施办法》《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机关档案管理规定》等三部法律法规提出了七处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