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的社会活动,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三类:生产活动、消费活动和传播活动。”人类的传播活动和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教育史就是人类传播史的一种。那么.从传播学视角看教育,教育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须品,但人类对它的认识却不多,为了充分发挥水的作用,保护水资源,使人类健康生存,社会持续发展,本文从水的性质、组成、循环,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水中污染物导致的健康问题,水对生命及生命活动以及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如何保护水资源等都做了全面的论述,从而达到教育人们爱护、节约水资源,提高环境意识之目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人类掌握世界的五种活动方式为轴线,通过对各种活动中人的情感的分析来透视人与世界、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阐述了人类情感掺杂于人类掌握世界的各种方式中并起着特有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地球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指出地球是人类发展的母体,人类是地球的一分子.地球对人类活动有反作用力,人类必须赋予地球受保护、被尊重、环境被改善和可持续发展等权利,且这些权利必须受全人类法律和道德维系。  相似文献   

5.
以中国为例,通过第四纪以来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产生的有利和不利因素的分析总结,认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间存在着相互反馈作用。根据人类活动在历史上产生的各种环境后果,提出今后中国地理环境定向改造的方向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物品像车轮、杯子、瓶子、水管等等,它们的外形是圆的.为什么要用圆形,这除了圆给人以视觉上的美观外,更重要的是由圆的性质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夏家顺 《学语文》2010,(3):33-34
评价是人类的一项重要意识活动。其实质在于促进人类活动日趋完善。是人类行为自觉性与反思性的体现。教育评价是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是达成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教育评价伴随整个教育活动过程.具有导向、诊断、甄别、选拔、反馈、激励和发展等多项功能,它是教育成功的保障。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蟑螂的颂歌     
杨丽艳 《阅读与鉴赏》2009,(11):23-24,53
每每提到蟑螂。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脏”。其实。蟑螂比人更爱干净,除了吃饭、睡觉与工作.它每天做的就是清洗自己的身体。如果没有蟑螂帮忙清洗发霉发臭的杂物.人类产生的垃圾将更容易危害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而且蟑螂总是昼伏夜出,尽量减少和人类发生冲突。人类活动延迟.蟑螂的活动时间也向后推。  相似文献   

9.
清初著名画家石涛的绘画观念具有一种典型的“原人”特征,即以人类自身的认识为出发点,探究艺术活动中人的本源意义与价值,把人的艺术创造活动与大千世界的生灭消长之生态过程及其形式紧密地联系起来,以“生”的观念来观照天地万物和对待艺术创作,将绘画艺术的创造过程视作与人类的生命、文化活动一样的生机勃勃、活和弥漫。所以,石涛的艺术实践过程成为了艺术家生命体验的过程,艺术家的生命与大自然的生命相互衬托与交融,于天人合一的境界之中共同构建艺术的内生命。这种艺术观念无疑是具有着深层的人类学意义与价值的。  相似文献   

10.
冯爱婷 《师道》2007,(7):54-55
与其给予学生整个世界,不如为学生插上人文翅膀。 到底什么是人文?我觉得简单,人文,一个是关乎人,一个是关乎文。关心人类,关心他人,关心人类文明,关心人类文化,加起来就是人文关怀,关注“人”的存在、关注“人”的情感、关注“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生物进化和社会发展的比较,从生物圈人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制约的作用,讨论了生物进化理论对人类活动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简称人-地关系)问题,随着世界生态危机的日益严重,已成为当今的热点问题,本试图在分析已有的人-地关系理论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机制问题进行较深入的分析,认为,人-地关系本质上是一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双向同构关系,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具有直接性与间接性的机制特征,人类活动可划分为物质生产活动、精神生产活动和人口生产活动,这三类活动与地理环  相似文献   

13.
首先,对自然资源的定义及其属性不能狭隘地理想化地去理解,目前,完全不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纯自然环境已几乎不存在。自然资源中的水资源(人类活动使水质变坏),气候资源(人类活动改变局部地区气候和因二氧化碳增多导致全球气温升高)、生物资源(人类活动影响其生存环境)等或多或少地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就是天然草场也同样受到人类活动的干预,如为了防止沙漠侵吞,在草场与沙漠之间营造防护林体系等。  相似文献   

14.
哲学与教育     
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培养人的一种手段和工具。因为通过教育活动,可以把人类积累起来的生产生活经验和技术传授给下一代,使下一代能够站在前人的基础上去重新创造和发现,从而推动人类文明向更高的水平迈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科技创新活动具有深远的历史价值,它对全人类的发展起着无以替代的作用。当今时代,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自身的发展都与科技创新活动休戚相关。  相似文献   

16.
蟑螂的颂歌     
杨丽艳 《初中生》2010,(6):49-49
每每提到蟑螂,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脏”。其实,蟑螂比人更爱干净。除了吃饭、睡觉与工作,它每天做的就是清洗自己的身体。如果没有蟑螂帮忙清洗发霉发臭的杂物,人类产生的垃圾将更容易危害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而且蟑螂总是昼伏夜出,尽量减少和人类发生冲突。人类活动延迟,  相似文献   

17.
在第一册总论及前面的区域地理知识基础上。以人类活动为中介,突出人类在空间上的联系日益加强,活动的空间日渐扩大,进而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日趋密切;很自然,人类活动的全球性也说明了人类生存空间的整体性,再在前面己有的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的相关知识基础上。  相似文献   

18.
马艳 《文学教育(上)》2008,(15):136-137
文化作为人类本质的体现,与人类相伴而在,在所有人类活动的范围内都有文化,它贯通时空,普遍而永恒地存在着。人是文化的主体,适应创造着文化,它们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共同进步,繁衍不息。语文教师作为人类的一个群体,由于功能的特殊性而和文化的关系更加密切。  相似文献   

19.
水辞职了     
谁都知道,水是人类忠实的服务员。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人类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可人类并不爱护他。天长日久,他逐渐消瘦,一副病态。他悲愤地对人类说:“既然你们不善待我,我只好辞职,离开你们这个世界。”  相似文献   

20.
人文地理是在自然地理的基础上,人类认识自然环境、改造自然环境而形成的一门学科,它是研究人类活动的地理规律和原理,是地理学为人类服务的重要工具。它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变化规律,以及探讨如何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