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因多年坚持写作,十多年下来,发表的言论作品不下千余篇。近来正准备结集出版。为此有人问我,怎么能写出那么多的言论文章,这些“偶得”是怎么得来的?我的回答是:除了其他写作技巧等因素外,最深刻的体会之一,就是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相似文献   

2.
因多年写与工会工作、职工群众等题材有关的文章,十多年下来,发表的言论作品不下千余篇。近来正准备积集出版。为此有人问我,怎么能写出那么多的言论文章,这些“偶得”是怎么得来的?除了其他写作技巧等因素外,我最深刻的体会之一,是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相似文献   

3.
如何写好新闻言论,许多同志都曾论及过,且很有见地。但是,我觉得仅仅在言论本身做文章还是不够的,闭门造车、不接触实际、不深入生活,是写不出好言论来的。陆游在《论诗绝句》中说:“功夫在诗外”,说明生活积累的重要。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泉,也可以说是小言论写作的源泉。我是一名新闻言论的编辑,也是一名热心的作者,近几年来,先后在人  相似文献   

4.
去年以来,我在二十多家市级以上的新闻单位发表了一百多篇言论稿件,有的还获了奖。有朋友问我:“你的这些言论是怎么‘论’得起来的?”我的回答是:言论稿件和其它新闻稿一样,总得先找个“由头”,这样才可能“说原由、讲道理”,写出一篇言论来。那么,言论的“由头”又是从哪里来的呢?纵观我自己写的这些言论稿,其“由头”有20%是从报纸上“拣”来的,有70%是从生活中“抓”来的,还有10%是顺应时节“变”出来的。  相似文献   

5.
有的同志说:写新闻通讯,需要深入采访,留心生活。写杂文和言论性文章完全凭“灵感”、靠“功夫”,无须采访和留心生活,可以从报纸上找题目,在书本里抠材料。实践告诉我,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回顾我近几年写言论的甘与苦,有这样一条肤浅的体会:生活是我们写好言论的源泉,只有留心现实生活,才能把言论写好,为广大读者所喜爱。主要做法有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6.
近二年来,我先后在地区以上新闻单位发表小言论100多篇,有些通讯员同志见了我说:“你的小言论写得不少,我们怎么没有那么多题目呢?”我的回答是:“欲写小言论,应做多事人。”怎样做多事人?我的体会是:做多事人要多找争,多管事,多问事,多记事,多想事。多找事。就是要我们迈开双脚,到生活实际中去寻找题目。一天早晨,我闲逛集贸市场,发现一个光着脊梁,耳朵上别着烟卷的中年汉子,沿着一个个青菜摊收什么“地皮费”。我很奇怪,就问耶些卖青菜的人,他们说:“谁管他?该收的收,不该收的也收,这集还怎幺赶?”可巧,我碰到工商  相似文献   

7.
近十年来,我断断续续地向报刊投稿,在《新疆日报》、《新疆支部生活》、《乌鲁木齐晚报》发表言论160多篇。这些文章都很短,一般是五六百字,短的只有二三百字,姑且叫它“小言论”。我写的小言论数量不多,质量也不高,但由于没有用过笔名,日久了,也就引起常看报刊的熟悉的或陌生的朋友们的关注。有的朋友关心地问:你怎么尽写些“豆腐干”文章去填报屁股,何不弄几篇分量重的大块文章呢?我只得如实回答:我没有时间写,更没有写作大文章的水平。从我业余写作的实际出发,写“豆腐干”文章兴许还是自己的一点长处。我是怎样写起小言论来的呢?这要从我的工作岗位和年龄谈起。我年轻时酷爱读文学作品,步入中  相似文献   

8.
自从八十年代初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以来,我先后被刊发的新闻、文学类作品数以千计。在多次参加的各类评比中,获奖的言论作品占了很大的比例。仅以1996年为例:在全国记协、省记协、全国医药报刊协会、省企业报协会等的评比中,六篇得奖作品,除一篇是通讯外,其余均为言论。于是,一些通讯员朋友向我探询“你怎么有这么多言论可写?”,“什么事让你经历了总能论出一番理来”的秘诀。其实,我只是坚持不论  相似文献   

9.
有人说,不要看报纸上的言论,尤其是社论,因为它太呆板。怎么就不呆板?要写得活一点。怎么个活法?要有些抒情意味,要旁征博引,要吸收群众的语言,要少一点穿靴戴帽。这些意见都对。除了对抒情略感为难以外,其余的是可以尽力而为的。当然即使为难,论而有情也是应该的。那么是不是语言群众化了,论证知识化了,文章减掉些不必要的饰品,就一定能活起来了。我看未必。当然这些都是解决言论呆板症的良药,吸收了没  相似文献   

10.
“人有百姓,文有百法”。言论写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步骤和方法。然而对于初学写作者,还要要懂得言论写作的一般的、常用的步骤和方法为好。一、言论写作的一般步骤当你捕捉到一个理想的言论题目,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之后,那就紧跟着要解决怎么写的问题,这是写好一篇言论的重要环节。这里,首先介绍一下写言论的一般过程。  相似文献   

11.
当前,许多报纸竞相推出新闻言论专版,与之相伴的一个现象是,新闻言论越来越追求“快”了,因为不少人误认为“快等于新”。这种现象,值得业内人士关注。毋庸讳言,新闻讲究时效性,决定新闻言论也要讲究时效性。但是,新闻言论讲究时效性,我以为,当有一个“度”,而这个“度”则是:一要讲究时间新;二要讲究思想新,三要讲究论述方法新。所谓“时间新”,是指新闻言论中所引用的新闻事件必须新而真;所谓“思想新”,是指新闻言论中所表述的思想观点必须新而准;所谓“论述方法新”,是指新闻言论中的论述方法必须新而鲜。为了实现上述新闻言论之种种“…  相似文献   

12.
我刚搞新闻报道时,启蒙老师告诉我,写新闻要学会掌握多种“武器”。要学会写消息、通讯、小故事,还要学会写言论,甚至连不属新闻管的小小说、散文、诗歌,也要学写。初学写消息时,老师讲要写好导语、背景材料、主体、结尾等,我似乎并没有听明白,写稿时总是找来几张报纸,凡带有“本报讯”字样的稿子,都认真去看,去研究分析,看它开头怎么写,中间怎么写,结尾怎么写,然后就比葫芦画瓢,写自己的“消息”。每写一篇都这样去看别人的东西,看得多了,写得多了,就学会了写消  相似文献   

13.
读者之声     
辽宁省东港市黄土坎镇广播站孙寅:我是农村镇广播站编辑,过去,我不会写新闻小言论。从1985年开始,我年年订阅《新闻与写作》,我仔细阅读贵刊关于“新闻小言论写作得失谈”等有关文章,也开始写起小言论了。1990年,我根据有些村成立“红白事理事会”组织后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的实际情况,以此为由头写了题为《“红白事理事会”要理  相似文献   

14.
汪群 《新闻实践》2013,(7):62-63
言论是报纸的旗帜,以其敏锐的嗅觉、辩证的说法,通过对重大信息的解读和重要事件的评判,发表意见、阐明主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报纸的核心竞争力. 一篇好的言论,往往以其思想的厚度、文化的底蕴、艺术的手法,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言论要出新出彩,增强针对性、时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其主要途径就是要把“三贴近”作为言论的灵魂和源泉.  相似文献   

15.
找点子三法     
去年以来,我在多种报刊杂志上发表了几十篇言论稿,其中有的被几家报刊转摘,有的在好稿件评比中获奖。有些同志问我这些言论稿件的点子是怎么想出来  相似文献   

16.
“标新立异二月花”。新闻贵在出新,众所周知。那么,言论要不要新?愚以为,言论更要求新。具体说,从言论的选题、立论、说理乃至语言都要像刚刚采摘的鲜果,甘甜脆嫩。所谓“独家之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从1992年开始,侧重言论的写作,二年多时间,共向市以上新闻单位发稿40多篇,用稿率达90%以上。一条切身体会,言论写作一定要标新立异,具体要做到“四新”:  相似文献   

17.
搞文艺创作要深入生活,似乎没有什么异议。若说写言论也要深入生活,有人就不苟同了。其实,写言论也要深入生活。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告诉我们:实际生活是第一性的,精神产品是第二性的。没有第一性的创作源泉,就没有第二性的精神产品。文艺作品和言论都是精神产品,都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生活中的东西触动了你,你感受到了它,同时,又抓住了它,这就是发现。发现是创作的起点。作者对自己的发现,经过咀嚼消化,加进自己的认识,注入自己的感情,从而写出了作品。同时,“文运随时转,无日不趋新”。“时”决定“文”。不断变化的客观世界决定“文运”不断“趋新”。读者欣赏作品、阅读文章总是“喜新厌旧”的。怎样才能使文章“新”呢?生活之树是常青的。只有到生活中才能发现新的思想、新的人物、新  相似文献   

18.
好的言论,当从现实生活中撷取一朵朵一片片带着露珠的鲜花和嫩叶,编织成理性的花环,再奉献给广大读者。——这是我较长时间从事言论、杂文写作得出的一点体会之谈,是耶非耶?谨录于此求教于大方之家。纵观我20多年的文字经历,基本上搞的是言论,我把杂文包括到这里所说的“言论”之中了。因为依我之见,杂文就是以作者个人的身份和笔触来“言”和“论”社会上的人、事、理,不过,杂文与通常的言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社论等等)相比,要更带着文彩、情感和哲理。更运用形象思维。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有一个观点:杂文“时评化”则杂文死,时评  相似文献   

19.
我与言论     
我是自1985年底正式步入新闻之路的,特别倾向于新闻言论的写作。两年多来,我坚持做到“练”之以恒、笔耕不辍、投稿不止,总算有所收获。至今已在中央及有关省市的50种报刊电台上发表各类稿件250余篇,其中言论稿件占三分之二。我写言论的体会基本上可以归纳为12个字,即:注重投入、勤写苦改、处处留心。一、注重投入。要想多输出,必须多投入。这十个字几乎成为我写言论的“座右铭”。记得我的第一  相似文献   

20.
近来有机会多读报,发现“社论”、“本报评论员”、“述评”、“编者按”、“浪花集”、“闻涛集”、“吴山晨话”、“大众论坛”、“借题发挥”、“微言轻语”、“x x漫笔”、“x x偶得”等言论在报纸的版面上十分活跃。面对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报纸的言论义不容辞地肩负起“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历史重任,在传媒中运用得更加自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