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社会信任是群体关系是否和谐、社会秩序是否良性运行的重要心理机制。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农民工的信任关系构成高低有序的等级关系:最信任的社会关系是老乡,之后依次是同事、城市的亲戚、房东、城市管理者和非房东的邻居。农民工最不信任市民,二者社会距离很大。在收入层次上,农民工更加信任中等收入的市民,其次是高收入市民,农民工最不信任低收入市民。两大群体的信任程度与交往行为和市民对于农民工的歧视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们在城市生活中遭受着不公平的对待,他们的孩子也承受着来自城市的排斥和歧视。只有改善对农民工及其子女起限制和排斥作用的政策和制度,改善他们的个体素质,才能改变市民对农民工及其子女的歧视、排斥态度和意识,也才能够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最终达到改善和提高进城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的目的。改善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应当从三个主要的方面来进行:其一,改革对农民工和进城农民工子女显失公平的政策和制度;其二,提高和改善农民工和进城农民工子女的个体素质;其三,提高社会认同,消除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学生的隔阂。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与城市社会安全状况的恶化没有必然的联系,造成人们把两者联系起来的根源在于不合理的户籍-身份制度及部分城市市民对农民工的歧视。消除歧视、用新的户籍制度代替传统的户籍制度能够增加城市的安全系数,有利于构建城市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边缘群体"的社会心理与社会歧视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所谓的"边缘群体"是指生活于城市社会底层各角落的农民工群体.他们为城市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但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相反,在二元结构体制的特殊社会背景下,农民工在城市中受到了诸多的不公正的待遇,无法真正融入城市,并遭遇着市民的偏见与歧视.他们已成为一种独特的"弱势群体".要正确解决"边缘群体"的弱势地位问题,就必须对其现状和和社会心理有深刻的了解.本文拟就对"边缘群体"的现状及其社会心理问题与社会歧视现象做一番探析.  相似文献   

5.
新生代农民工与农村渐行渐远又融不进城市,职业选择上面临诸多的问题,重精神生活受到社会歧视,其生存处境面临非传统挑战.这既有生活环境变迁的原因,也有制度等问题上的问题,还有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原因.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生存处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制度、政府、社区、市民以及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层面,进行全方位改善.  相似文献   

6.
方小斌  刘菊 《成人教育》2011,31(7):28-29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当前社会城市发展的新生力量,有着强烈的市民化意愿。由于新生代农民工人文素质偏低甚或缺失,不能切合现代城市市民素质的要求,他们在现代城市遭遇物质与精神生活双重窘迫,成为城市"边缘人"。分析新生代农民工人文素质现状,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人文素质后补教育,合政府、社会、企业、个体多方举措之效力提高新生代农民工人文综合素质,能帮助新生代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成为现代城市的新市民。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是市民化意愿最强且距离市民化最近的群体.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西方理论的应用综述提炼出积极的市民化政策的基本视角与思路,从增强城市接纳能力、协调市民转化与市民化、促进农民工向上职业流动三个方面针对市民化相关现实问题进行相应的政策分析.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农民工权益保护中存在的的问题是:农民工就业受到歧视,农民工休息权得不到保障,农民工的劳动报酬受到侵害和农民工社保参保率较低等。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城乡二元化户籍制度的制约,法律法规不健全、执行不力,农民工法制观念淡薄、维权意识不高,社会对农民工的歧视,农民工组织化程度低,自我维权能力较弱等。对此,我国应尽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城乡一体化,建立完善的法律体制,加大政府执法力度,转变对农民工的歧视态度,建立健全工会组织,推进集体协商制度建设和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
制度变迁中农民工的生存状态及其未来命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作为制度变迁产物的农民工在城市中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边缘境地,不被城市社会所接纳,他们与市民之间存在着众多的冲突。而另一方面农民工又在城市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而给农民工一种恰当的身份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权利对于社会整具有相当的意义,本文认为政府在此过程中,必须采取一种容纳的态度和管理方式,施行更进一步的制度变革。  相似文献   

10.
<正>彭宇、郭元凯在《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4年第13期中撰文,总结和分析了农民工社会融入过程中"过客心态"所表现出的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所谓"过客心态",简言之,就是一种不打算在某地作长期居住的心理态度。从农民工的角度来看,"过客心态"集中表现在"对所生活工作的城市没有归属感和认同感,权利义务观念淡漠,缺乏对城市的热爱和责任感,进而与这个城市以及城市中的市民产生一种疏离感。"与此同时,"过客心态"进一步"使得他们不愿意积极主动的介入城市社会、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城市社会保障系统应该覆盖的对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城市中存在大量的农民工,由于他们的农民身份,使得他们无法享受城市的社会保障权利,但他们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而为非农职业者,他们同样面临城市职工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国家有义务将他们纳入城市社会保障系统;将农民工纳入城市社会保障系统意义重大,却存在一些障碍性因素,但只要转变观念,深化制度改革,把农民工纳入城市社会保障系统是绝对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后危机时期的民工荒,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农民工就业观念的变化,但主要还是农民工权益得不到保护造成的。解决民工荒,要从大处和长远着眼,通过制定合理的经济社会政策和相关的法律加以引导,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合力。同时,民工荒的出现,也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契机。  相似文献   

13.
政治权利是实现经济权利和社会文化权利的有力保障。农民工在流向城市的过程中,其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缺失,与他们政治权利的流失有莫大的关系。农民工参政权的流失主要表现为村庄的政治参与低效甚至虚置,与所在城市社区的公共管理基本上无缘,打工单位无意见表达的渠道。农民工参政权流失与我国缺乏尊重公民政治权利的文化和传统、城乡分治的二元社会结构、城乡经济和公共资源的分配不合理以及农民工自身的经济文化组织资源的匮乏等因素有关。维护农民工的政治权利,通过政治权利促进经济权利和社会文化权利的保障和实现,是以人为本、城乡统筹的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4.
行政歧视是一种不公的社会现象,其存在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行政歧视产生有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原因,本文以农民工为例,分析农民工在公共政策制定及政策执行过程中面临的行政歧视,并深入分析对农民工行政歧视产生的制度根源与伦理根源,从而提出制度与伦理相结合的原则是限制和减轻行政歧视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如何提高农民工的综合素质是创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社区可在职业技能教育、心理辅导、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等方面采取一些可行的教育支持策略,提高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加强农民工与社区居民的情感沟通,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和城市社会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民工在城市社会处于底层地位,与城市居民的关系不够亲密和融洽,城市居民身份意识非常淡薄,尚未融入城市社会。“城乡分治”的二元社会结构、城市的社会歧视、各种正式组织对农民工的关注和容纳不够、农民工社会网络关系的匮乏及自身的局限性是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应该破除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形态,清除并杜绝任何针对农民工的歧视性和排斥性政策与做法,将农民工纳入其居住的社区和所在地区的工会组织中,实现农民工社会关系网络由内聚式团体网络向开放式团体网络的转变,加强对进城农民工的引导和教育。  相似文献   

17.
统筹城乡发展视野中的城市农民工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是城市农民工产生的制度前提,农村劳动力过剩以及农业比较效益低等因素促使农民走上进城"淘金"路.农民工不但为城市繁荣做出了贡献,对于农村的发展也功不可没.但农民自身的素质决定了农民工完全融入城市生活需要较长的过程,二元社会结构下的户籍制也将农民工拒之于"城市人"门口之外,因此城市农民工成了城市边缘人.变"城市边缘人"为"城市人"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城市化是现代化必经的一个环节;让"边缘人"成为城市人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来自A市农民工子女学业状况的调查显示:农民工子女的学业成绩普遍低于城市其他社会阶层子女。缺失精英文化所需要的家庭土壤,语言文化差异引起的师生交流及家校沟通困难,社会地位的差异与现行学校教育的科层制分化是农民工子女低学业成绩的主要原因。为此,我们建议有关部门应从政策保障、社会环境、家庭和学校教育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推动农民工子女学业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农村外出打工人员日益增多,留守儿童数量逐步增加,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教育问题也愈发突出,如何对留守学生进行亲情补偿成为社会关注热点。沭阳市第二实验小学通过课题研究,从寄宿制小学留守学生亲情缺失的现状调查、原因分析入手,研究探讨出亲情补偿的策略和方法,在实践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