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践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性。国外语文课程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课程目标以培养语文能力为根本,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实践之于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语文教材编制凸显语文实践的地位,语文教学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探索国外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有助于思考我国语文课程的实践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基本的疑问素养。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前提,更是我们语文教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张征 《现代语文》2004,(8):28-2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还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学生的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在教学时,教师往往过分依赖课本和教参,束缚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也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在丰富的语文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这就需要老师把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诸如校园生活、家庭生活以及社会生活结合起来,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语文综合性学习首次进入新课程语文体系,旨在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可能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  相似文献   

8.
重视学生语文实践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的理念.语文教师应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优化语文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此,要从母语教育的特点剖析语文课程的实践性,通过阅读教学、课外阅读、现实语境等,强化、拓宽、丰富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渠,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9.
语文是人与世界(自然、社会和人自身)交际的产物。语文因交际而呈现出与世界相对应、与思维相一体、与人性相一致的征象,所以,交际性是语文的特征。缘此,以语文为内容的语文课程的特征也就当在以培育、提升学生的语文交际能力为要务。语文课程的这一特征表现出作为"百科之母"的本原性、使人成其为人的立人性、课程内容的言意和美性及课程存在的全时空性等征象。语文及语文课程的特征是由语文及语文课程的性质所决定的。把握语文课程的特征及其征象,有助于更好地建设语文课程。  相似文献   

10.
赵宏 《教学与管理》2012,(27):90-91
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知识性、基础性和工具性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语文教育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而语文素养的具备和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是指师生有机利用校内外的语文教育内容,组织语文实践活动,创设语文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观察、感悟和积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中,我们应通过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使师生树立大世界、大语文的资源意识,养成良好的语文教与学的习惯和态度。那么,如何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呢?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探究创新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创新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  相似文献   

13.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和灵魂。怎样才能促使学生的全面、主动、和谐发展呢?  相似文献   

14.
观点回放: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要善于开发身边的语文课程资源,丰富语文课程内涵,扩展语文课程外延。只有这样,语文课程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7.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可见,这也是语文课程价值的体现形式之一。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为了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要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而为学生终身健康的发展做好保障工作,同时也确保语文课程价值最大化实现。  相似文献   

18.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为了实践这些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将“综合性学习”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共同组成语文学习内容的五大板块。综合性学习是语文学科的课程内容,其实质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过程和实践探究过程。综合性学习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础,强调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目的是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0.
语文是高职教育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在培育学生职业素养中具有很强的优势。然而,受到传统教育弊端的影响,使语文课程与专业课程教学衔接存在问题,影响到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因此,为了培育学生职业素养,本文着重分析高职语文课程教学现状,论述高职语文课程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内涵与意义,明晰高职语文课程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方法,提出高职语文课程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