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今天的娱乐新闻已经很难用新闻的定义来衡量了--传统新闻强调对事实的"记录",而娱乐新闻正以日益盛行的"制造"颠覆着新闻的基本规律,挑战着新闻伦理的底线.大量的娱乐新闻不仅基本的新闻要素不全,而且消息来源、核心事实模糊不清,内容往往流于极度琐碎或捕风捉影.其中,绯闻几乎占据了娱乐新闻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
要做一份生活服务类的时尚休闲报纸,最好能将严肃的新闻娱乐化. 什么叫新闻的娱乐化?与娱乐新闻相似的是,它在内容上也偏重于软新闻,但不像娱乐新闻那样仅仅关注娱乐界的明星逸闻,它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适度加人人情味因素,加强贴近性,追求趣味性和吸引力,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  相似文献   

3.
电视新闻的泛娱乐化现象 近几年来,我国一些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节目,流行起一种"娱乐化包装"的潮流.所谓"娱乐化包装",简单地说就是把大量非娱乐题材的新闻内容,用娱乐或接近于娱乐的手段表现出来,以期达到既传播新闻信息又娱乐观众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广播电视报娱乐新闻与传统日报和周刊娱乐新闻的不同 近些年,中国的娱乐新闻可以说十分发达.从学术角度看,娱乐新闻肯定不同于过去我们习以为常的严肃新闻.娱乐新闻有了自己的新内涵——娱乐“新闻化”.娱乐“新闻化”也可以看做是软新闻的“硬化”报道.①中国社科院曾经发布过调查报告,报告中指出网民在阅读网络新闻的类型选择上,上网阅读最多的是娱乐新闻,其次才是国内外时事新闻、社会生活新闻等.  相似文献   

5.
彭岚 《新闻前哨》2014,(6):36-39
娱乐文化产品涵盖多种内容,其产生和发展与社会文化的大背景有着紧密的关系,在信息时代,娱乐新闻、娱乐综艺节目等因其故事性、情节性以及蕴含人情味等特点成为娱乐文化产品中的主力军,它们有着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等共同特点.因地域和受众面的差异,在不同的土壤往往会出现思想底蕴、文化品位、新闻导向等方面的差异.我们在追求娱乐文化产品读点卖点的同时,如何依照新闻规律、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杜绝娱乐新闻及娱乐综艺节目的低俗化和庸俗化,本文试从这一角度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新闻走向娱乐化的道路,是传媒走向市场的结果.但目前因新闻娱乐化还处于不成熟时期,因此,新闻娱乐化在较好地满足受众心理需求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负面影响.本文将从新闻娱乐化的简介、新闻娱乐化的成因、新闻娱乐化对媒体新闻报道的影响、新闻媒体应该的做法这几方面对新闻娱乐化现象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7.
陆旭燕 《青年记者》2008,(14):55-56
新闻娱乐化是传媒学界探讨的热点问题.总体来说,学界对新闻娱乐化褒贬参半.笔者认为,对新闻娱乐化的探讨,应从新闻娱乐化的内涵开始. 最早对新闻娱乐化进行定义的是复旦大学的李良荣教授.2000年10月,在<娱乐化本土化--美国新闻传媒的两大潮流>一文中,李良荣教授认为"新闻的娱乐化主要指犯罪新闻、名人的风流轶事、两性纠葛".[1]这个含义与当时美国"用来形容传媒提供没有实质的家长里短的消息"[2]的"娱乐信息"的含义接近.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娱乐新闻成为饱受诟病的低俗化“重灾区”。翻开报纸或是登录网站,五花八门的娱乐新闻铺天盖地,明星的隐私、绯闻占据了相当多的篇幅。这些娱乐新闻或低级趣味,或捕风捉影,或恶意炒作,或弄虚作假,多年来一直屡禁不止,在各界的抨击中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不难想象,随着娱乐业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媒体把娱乐新闻当作了“看点”、“卖点”。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娱乐新闻已经从大众喜闻乐见的精神食粮,变得越来越庸俗,翻看报纸或登录网站,明星的绯闻、八卦占据了娱乐新闻的主流,作为新闻信息“把关人”的娱乐记者,应该如何应对娱乐新闻日益庸俗化的现象呢?  相似文献   

10.
娱乐功能在大众传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在当今社会,新闻的娱乐化现象愈演愈烈.本文在分析娱乐新闻与新闻娱乐化关系的基础之上,深入分析"王宝强事件"所带来的新闻娱乐化的影响,希望对于实践中处理新闻传播可能出现的娱乐化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闻娱乐化"是指伴随大众化报纸的兴起而在大众媒介中出现的新闻与娱乐合流的趋势,即为了迎合受众娱乐的需求,一些媒介在新闻的内容和形式上过分注重新闻的娱乐功能,形式上追求新闻的故事性、吸引力,以致模糊了新闻与娱乐的界限.它是新闻娱乐功能的异化,也是整个传播环境泛娱乐化的典型表现.  相似文献   

12.
娱乐新闻报道日渐狭义化 近些年,中国的娱乐新闻可以说十分发达,"娱记"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生动的职业词汇,众多的小报和追星族给娱乐新闻提供了肥沃的生存土壤.从学术角度看,娱乐新闻肯定不同于过去我们习以为常的严肃新闻,俨然已经成为一个大的新闻品种.从新闻到社会新闻再到娱乐新闻是有一种逻辑关系的,社会新闻与西方的软新闻有相通之处,现如今,我们看到的社会新闻即那些政治性较弱、人情味较浓、趣味性较强的新闻,大部分成了奇闻轶事的代名词,突出的是事件的反常性.如果说今天的社会新闻还符合传统的新闻定义的话,今天的娱乐新闻已经很难用新闻定义来衡量了.  相似文献   

13.
徐健 《青年记者》2009,(24):50-51
什么是娱乐化 “娱乐化”从其诞生之初就没有明确的定义,这是一直以来人们在争论新闻娱乐化现象时经常进入死胡同的根本原因。以新闻娱乐化为例,人们普遍认为,一般“新闻娱乐化”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内容偏向软新闻或使硬性新闻软化,其特征是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现今娱乐新闻侵权案例出发,探讨了娱乐新闻报道应遵循的规范尺度,着重分析了娱乐新闻报道侵犯明星的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等权利的具体表现.文章分析了娱乐新闻侵权的危害,防范娱乐新闻侵权可以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张禄 《大观周刊》2012,(25):32-32
现在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面临的各方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除了需要了解社会上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与自己相关的信息外,人们还迫切需要一些娱乐消遣的东西来缓减心理压力,而阅读娱乐新闻成为许多人放松的重要方式但是妖乐新闻或音妖乐新闻从业者留给人们的印象却并不怎么正面。那么,到底是什么佯的原因让娱乐新闻饱受社会诟病呢.本文将从埙乐新闻写作的特点和新闻伦理的角度进行分析,并就如何改善娱乐新闻的形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新闻娱乐化已经成为一股汹涌的世界潮流,特别是伴随着网络的出现,新闻娱乐化现象从西方到中国,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对新闻娱乐化的研究也已经成为学界近年来的一个热点课题。本文梳理了国内十几年来对新闻娱乐化现象的研究文献,从新闻娱乐化的内涵、表现、成因、影响以及一些应对策略或建议方面进行了归纳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现代传播研究表明,受众接触传媒因其关注或爱好主题不同,传媒也投其所好,为其量身定做主题内容的传媒产品,形成如娱乐传媒、新闻传媒、财经传媒、科技传媒、生活传媒等。其中,娱乐传媒产业与新闻传媒事业的差异主要是:1,内容主题:娱乐而非新闻娱乐传媒主要是以娱乐为传播的主要元素,新闻传媒主要以传播新闻为主。近来,传媒产业中的娱乐主题渐现强势,  相似文献   

18.
娱乐新闻当然要有八卦,但绝对不应止于八卦.《广州日报》近几年提出并不断探索“大娱乐”的新闻理念,跨界审视娱乐话题,从“跳出娱乐做娱乐”到“穿越娱乐”,对娱乐新闻背后的社会伦理、经济事件、心理真相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探究,大大拓展了娱乐新闻报道的宽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9.
相对于电视综艺节目通过编造假故事换取收视率,平面媒体娱乐新闻主动制造低俗新闻的情况极其罕见,但“将错就错”的情况,在娱乐新闻版面上还是经常出现的.所谓“将错就错”,并不是说某娱乐新闻缺少必要的新闻要素,而是该事件在道德取向等各方面存在问题,是爆料者蓄意炒作.这种所谓的娱乐新闻出现在版面上,表面上看新闻要素齐全,实际上这些要素经不起推敲,只是看起来非常火爆,但长此以往,娱乐新闻版面将非常俗滥.  相似文献   

20.
鞠新树 《记者摇篮》2009,(11):49-49
随着市场经济在各领域的渗透,媒体新闻的娱乐化程度也在不断加大。新闻娱乐化在内容上偏重于软新闻,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在表现形式卜强调故事性、情节性,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所以说,我们要认真看待新闻娱乐化,要遵循新闻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