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夏临 《东南传播》2010,(2):37-39
本文通过分析"重庆八旬翁倒地无人敢扶"的新闻事件中,网民通过论坛和博客跟贴对该事件发表的各种言论,探讨该事件所表现出来的舆情并提出自己的相关思考。文章认为:网络是人们对社会现象、热点事件发表评论、交流看法的重要场所,网络舆情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和代表着民众意见。网络舆情能起到舆论监督的作用,但如果疏于正确的引导,网络舆情往往以网络牢骚的形式呈现,特别是当热点事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时候。过盛的网络牢骚会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3.
4.
近年来,新闻娱乐化已经成为一股汹涌的世界潮流,特别是伴随着网络的出现,新闻娱乐化现象从西方到中国,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对新闻娱乐化的研究也已经成为学界近年来的一个热点课题。本文梳理了国内十几年来对新闻娱乐化现象的研究文献,从新闻娱乐化的内涵、表现、成因、影响以及一些应对策略或建议方面进行了归纳和综述。  相似文献   
5.
夏临 《青年记者》2017,(5):107-108
当今时代,社交媒体已成为我国影视剧营销的必争之地.社交媒体不仅具有自媒体特性,同时兼具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特征,能够吸引用户分享隐性广告,这对影视剧的广泛传播具有一定的作用. 隐性广告与社交媒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将广告定义为“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通过一定媒介和形式直接或者间接地介绍自己所推销的商品或者所提供的服务的商业广告活动”.  相似文献   
6.
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及其舆情研究现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临 《东南传播》2010,(7):26-28
网络群体性事件因其对中国社会的深刻影响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和学界非常重视的研究课题,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舆情也已成为观测我国社会舆情的一个重要窗口。本文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基础理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形成与其网络舆情的关系、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对及其舆情引导的角度对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及其舆情的研究现状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微信新闻“标题党”的表现特点,如利用公众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或以国家、民族荣誉感为噱头刺激读者阅读;黄色暴力词汇以及惊悚低俗图片的大量运用挑动读者遐想;表达故弄玄虚,大量采用感叹号、省略号激起人们的强烈情绪等.文章探析微信新闻“标题党”现象产生的原因,如移动社交媒体“快阅读”时代过分追求标题吸引力,微信新闻从业者媒体素养不高,过分迎合受众低趣味等.治理微信“标题党”应从新闻专业主义出发提高微信从业者职业道德,不为流量做“标题党”;加强培训,提高微信编辑标题制作能力和媒体素养;宏观层面的政策法规和技术力量并用,加强对微信“标题党”现象的监管.  相似文献   
8.
夏临 《东南传播》2016,(9):105-107
作为一种视觉、听觉的综合产物,电视综艺节目需要丰富的语言和内容以及相应的叙事技巧。恰当的场景设置,新颖的节目形式,以及镜头语言与叙事技巧的有效结合,可以让受众获得更好的收视体验。本文探析韩国美食类综艺节目《拜托了冰箱》形式和叙事特点,分析其外在表现形式和内容叙事技巧在综艺节目中的应用问题,以期对中国同类电视节目的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当微信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取资讯的重要渠道,传统媒体亦纷纷入驻微信公众平台,媒体微信公众号新闻生产和传播方式较传统媒体已有很大改变:新闻选材和内容制作主要依靠整合编辑,媒体微信公众号在选择报道的新闻议题时应突出接近性;微信新闻标题制作应遵循以下原则:关键词+中长标题;多运用悬疑句式以增强吸引力;强调情感倾向,努力贴近读者心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