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技法指导 联想,就是由当前的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或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或由甲观念想到乙观念的心理过程.学生在作文中,怎样展开联想呢?我们可按照下列三种思路去培养和发挥自己的联想能力.  相似文献   

2.
联想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之间相同、相似、相关、相反关系的反映,是由当前的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或由甲观念想到乙观念,由特殊现象想到普遍现象的心理过程。其在话题作文写作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它能使作者张开形象思维的翅膀,拓广思路,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审题立意,构思谋篇,深入议论。联想类话题作文是近年高考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考察形式。一般来说,联想分为相关联想、相似联想和相反联想。一、相关联想,又称接近联想。事物之间原本存在着某种联系,当提到其中的一种事物时会自然想起另一种事物,也就是平常说的“睹物思人”、“触景生情”…  相似文献   

3.
作文离不开想象和联想这两种思维方式。联想,就是由当前的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或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或由甲观念想到乙观念的心理过程。想象,是以生活为基础,以记忆中的表象为  相似文献   

4.
《考试》2007,(Z1)
作文离不开想象和联想这两种思维方式。联想,就是由当前的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或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或由甲观念想到乙观念的心理过程。想象,是以生活为基础,以记忆中的表象为起点,加工、改造、创造出一个并未直接感知的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5.
司云 《陕西教育》2008,(7):90-91
想象,可以由此人、此事、此情、此景而想到彼人、彼事、彼情、彼景.这种由此及彼的思维过程,就是联想.如人们从"一"字可以联想到"一滴水",联想到由无数的"一滴水"汇聚而成的长江大河,以至浩瀚的海洋,可以联想到"竹中一滴曹溪水,涨起两江十八滩"的诗句.这就是由字面触发的相关联想.由今年春节发生的事,想到去年以至更早的春节所发生的事,就是由时间因素触发的联想;由一件发生在延安的事,想到发生在延安的其他的事,这就是由空间因素触发的联想.由居里夫人想到陈景润,这是由一事物进而想到其他性质相同的事物的联想.由"黑暗"想到"光明",由"国内"想到"国外",这是由事物想到性质、意义相反的事物.  相似文献   

6.
联想,是由眼前的某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事物,或由甲观念想起乙观念的心理过程。它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在人们的心理活动中,在举一反三的推理过程中,在文学创作的想象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联想是人的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所不可缺少的心理条件,也是人的情感、意志过程所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联想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运用于语文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掌握知识间的  相似文献   

7.
相似联想.写作者由某一事物的感知和回忆,而引起对跟它在性质上或形态上类似事物的联想,这就是相似联想.它反映事物间的相似性和共同性,可开拓思路,扩展材料.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月光"和"霜"都是一片白色,颜色上相似,因而引起联想.接近联想.写作者由某一事物的感知和回忆,而引起对跟它在空间或时间上相接近的其他事物的  相似文献   

8.
联想是由当前感知或思考的事物想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者由头脑中想起的一件事物,又引起想到另一件事物.由于客观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各种知识也是相互联系的,因而在思维中,联想是一种基本的思维形式,是记忆的一种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渗透联想记忆法传授数学知识,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  相似文献   

9.
<正>联想是由当前感知或思考的事物想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者由头脑中想起的一件事物,又引起想到另一件事物.由于客观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各种知识也是相互联系的,因而在思维中,联想是一种基本的思维形式.因此,在解题过程中,要善于观察题设条件与所求结论的结构特征,分析题设与结论之间的联系,联想题目与已有知识结构的相似性.本文结合导数运算法则,举例说明之.一、联想函数和、差的求导法则构造函数  相似文献   

10.
小议联想     
联想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思维功能.联想是指由于两个或几个刺激物同时或连续地发生作用而产生的暂时神经联系.是由当前感知或思考的事物,想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由想起的某一事物,又想起其他事物的心理活动.  相似文献   

11.
1.联想构造联想是由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的思维方式和过程,这种联想通常是事物的形式、结构、范围、关系等因素作用的结果.由联想而引发的构造称之为联想构造.  相似文献   

12.
联想与解题     
波利亚说过,在陌生的问题中寻找熟悉的东西,这个寻找的过程其实就是联想的过程.所谓联想,是由当前感知或思考的事物想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由此再想起其他事物的心理活动.联想是一种自觉的或有目的的想象,它在我们数学活动中无处不在,运用联想我们可以进行数形转换,将代数问题转  相似文献   

13.
正叶圣陶说过:"重视联想,就是重视文章内容的质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一个普遍性的难题。但是难题的关键是如何写好文章的内容,尤其是中高年级小学生,要想使作文语言生动、准确、形象地描绘一种事物,联想是必不可少的,没有联想的作文,就像一具没有血肉的骷髅一样,使人看了觉得枯燥、无味,没有兴趣。针对学生实际,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我探索出了几种常用的联想方法,现在提出与大家共同探讨。一、联想的方式1.比喻式联想。就是由一种事物或现象想到和它在形态上相似的另一种事物或现象,比如,《桂林山水》中描写到:"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  相似文献   

14.
焦文林 《高中生》2009,(22):38-39
联想,就是由当前的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或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或由甲观念想到乙观念的心理过程。想象,是以生活为基础,以记忆中的图景为起点,加工、改造、创造出一个并未直接感知的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15.
焦文林 《高中生》2009,(11):38-39
联想,就是由当前的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或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或由甲观念想到乙观念的心理过程。想象,是以生活为基础,以记忆中的图景为起点,加工、改造、创造出一个并未直接感知的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16.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起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教会学生“联想”的方法,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广泛和灵活.“联想”的方法很多,本文介绍五种主要联想方法,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所谓联想思维 ,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也就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内在或外在的联系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的一种思维活动。联想思维的引发点是“事物之间的内在或外在的联系”。其形式是由此及彼 ,如同架桥 ,彼此连接 ,是一种发散性思维。如图一 :甲—→乙—→丙—→丁 ,是由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 ,属单向性发散思维 ;如图二 :甲—→乙—→A丙—→B丁—→C,是由一事物联想到多种事物 ,属多向性发散思维。前者是联想思维的基础 ,后者是它的发展和深化。联想思维的方法有同物联想、对比联想、比拟联想、形似联想、神似联想、因果联…  相似文献   

18.
联想是由当前感知或思考的事物想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者由头脑中想起的一件事物,又引起想到另一件事物。由于客观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各种知识也是相互联系的,因而在思维中,联想是一种基本的思维形式,是记忆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联想是由当前感知或思考的事物想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者由头脑中想起的一件事物,又引起想到另一件事物。由于客观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各种知识也是相互联系的,因而在思维中,联想是一种基本的思维形式,是记忆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联想是一种既有目的又有方向的想象 ,是由当前感知或思考的问题想起其它事物的心理活动 .亚里斯多德说 :“我们的思维是从与正在寻求的事物相类似的事物、相反的事物、或者与它相接近的事物开始进行的 ,以后 ,便追寻与它相关联的事物 ,由此而产生联想 .”在数学解题中有类比联想、可逆联想、对比联想、化归联想、数形联想、因果联想、接近联想、特殊化与普遍化联想等 ,解数学题就是不断联想的过程 .广泛联想 ,可以使我们的智慧插上矫健的翅膀在知识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联想可以发现、猜测数学规律 ,也可以用来寻求解 (证 )数学题的思维路线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