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广播频率的专业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广东珠江经济台是我国广播媒体走上专业化道路的先导。但是就我国广播系统整体而言,十几年过去了,还没有完成专业化的进程。具体表现为:专业频率办成了综合频率,一些新闻频率除了有纯新闻和新闻性专题以外,还开办有纯文艺节目和纯广告节目,面面俱到,节目时间平均分配,实际上还是综合台;内容撞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节目游离于频率定位之外,专业频率风格不突出。造成广播频率专业化步履艰难的原因很多,一是观念的束缚。首先,因为专业频率对听众进行了分化,担心专业频率不能…  相似文献   

2.
视野     
《视听界》1997,(2)
对21世纪广播业展望同向荣在1996年《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增刊)上撰文揭出,21世纪广播业走势如下: 第一,在广播频率资源服务方面,将出现系列化、对象化、专业化、有偿化的新局面。所谓广播服务系列化是就广播效应整体而言,一个台可以办多套广播节目,形成一个系列化的广播节目服务格局。所谓广播服务对象化是就广播服务的受众而言,每一套广播节目服务的受众将实现对象化,妇女、儿童、青年、老  相似文献   

3.
2002年7月15日,上海对广播媒体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广播频率专业化。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所属的“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和“上海东方广播电台”推出了10套专业化广播频率,为各类听众全方位提供不同新闻资讯和服务娱乐的广播节目。这可能标志着广播频率专业化将真正成为广播改革的趋势。实际上,早在上海的这一举措前,许多省、市级电台就已经出现新闻综合频率、音乐频率、交通频率甚至还有经济生活  相似文献   

4.
张宏 《中国广播》2005,(12):61-63
经济广播的出现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广播改革的标志。以珠江经济广播为代表的调频广播的良好音质和直播方式的广泛采用,为听众带来了全新的感觉.成为当时各城市最有影响力的主流广播。然而从本世纪开始,相对于交通、音乐广播的日趋红火,作为各地“老字号”的经济广播却走入低符,广告滑坡,  相似文献   

5.
1986年,随着国内第一家经济广播电台——珠江经济广播电台的开播,广播频率专业化的序幕由此拉开。广播频率专业化满足了广播听众多元化的需求,增加了广播的活力,提升了广播媒体的竞争力。那么,在广播频率专业化的情况下,节目主持人该怎样进行角色定位呢?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谈个人的看法。一、节目主持人"专业化"是频率专业化对主持人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类型化新闻广播模式与传播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广播业从“珠江模式”的崛起一直保持上升、发展和扩张的势头,到2003年可做一分段:这一年被国家广电总局定名为“广播发展年”。在正式提出“广播发展年”这样一个概念的同时,还提出了要加强广播频率专业化、节目对象化的转变进程,并将此定为全行业工作的一个重心。国家有关主管部门要求各地广播电台要以频率专业化为主要改革目标,带动广播全方位的工作发展。由此可以看出,频率专业化的改革,包括类型化的改革,不仅仅是广播业2003年度工作的重点,而且将可能是未来很长时间的主要工作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7.
一、受众市场细分催生广播专业化趋势 市场的“细分”是中国广播业者近年热议的话题。经济实力增强,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品味和喜好有加剧分化的趋势,与此相适应,要求节目专业化、对象化、阶层化的趋向更为明显。广播节目正在从面向广大听众走向面向细分听众,以独特的窄播受众群占据其他媒介难以替代的位置。  相似文献   

8.
21世纪广播业的发展前景是光明而又富有挑战性的,其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广播频率资源服务将出现系列化、对象化、专业化、有偿化的新格局,广播媒介将实现经营产业化和体制集团化的格局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此种背景下谈论广播的经营问题也成为广播人最为热衷的话题之一。本文将着重谈一谈新时期广播的营销手段问题。  相似文献   

9.
王艺臻 《声屏世界》2011,(12):55-55
城市广播电台最大的优势是城市性,而城市广播就是城市文化、经济、生活的组成部分,它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生活在城市之中,对城市了如指掌。这种城市广播发展的最大局限实际上也成就了城市广播的最大优势——可以达到与听众更亲密的境界。这种接近性、互动性、趣味性是实现广播节目传播价值最大化的基本要求,也是听众心理最易接纳的因素。如果说以节目作为平台的沟通是以听众为中心的相互靠拢的过程,接近性、互动性则是实现这一过程的桥梁。认清这层关系,我们可以拓展经营之路,抢占更多的广告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10.
李秀磊 《传媒》2011,(11):37-39
广播频率的专业化是指对听众市场细分,为广播听众提供专业化服务,满足广播受众个性化的收听需求。我国广播频率专业化的普及始于1986年的"珠江现象",在那之后,专业化频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今,广播电台的频率主要有综合、新闻、交通、国际、音乐、文艺、体育、生活、健康、农村、民族等专业频率,还有英语或其他语言的频率。同一区域的频率越多,人们对节目内容的要求就越"挑剔",  相似文献   

11.
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开播已经四年多了。四年多来,她一直得到新闻界、广播界同行和听众的厚爱与支持。国内广播界特别是兄弟经济电台的同志都很关心珠江台,想了解这四年多来它是怎样过来的。这里就向大家作一介绍。一、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稳定发展筹办珠江经济台是广东电台广播改革的系统工程之一,当初珠江经济台全面改革节  相似文献   

12.
随着广播事业的发展,全国由70年代末的90家电台,一跃发展到1200余家。陕西人民广播电台凭借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不懈的努力,在竞争中生存,在创新中发展,探索出一条广播发展的新路。现在已有九套节目,覆盖二千一百多万人口,拥有一千多万稳定的收听群体。经过几年的不断改革和调整,广播节目已初步形成了听众对象化、服务系列化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3.
广播发展到今天,走频道专业化的路子,已成为新时期广播再创辉煌的必然选择。一、频道专业化适应了当前广播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1.受众个性化需求的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收听兴趣、需求也越来越趋向多样化。人们对广播节目的欣赏,显示出个性化的需求。走系列化、专业化、对象化的路子,让不同的频道面向不同的受众成为可能。同时也对频道的专业化以及各频道的准确定位和合理分工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以广东珠江经济台为开端,以上海东方台为颠峰的广播新闻改革浪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它使人们看到广播的巨大潜能和美好前景,一时间,几乎再也没有人说“广播没前途”了,赞美之声如潮。随着时间的推移,初期的“轰动效应”渐趋平静,一个现实而严竣的问题越来越成为广播界思考的焦点:怎样才能巩固前一阶段广播新闻改革取得的成功?怎样才能使听众的兴趣和热情长久地保持下去?这实际上也是广播新闻改革下一步朝何处去的问题。 前一阶段广播新闻改革的成功,应该说主要是以主持人直播和热线电话为主要特征的节目综合改革的成功。主持人直播和热线电话这两种新的形式,实际上是前一阶段广播新闻改革获得成功的两个支撑点,也可以  相似文献   

15.
“珠江模式”实质初探余碧君由珠江经济广播电台的开播而诞生并在后来逐步发展和广泛推广的广播传播样式大板块节目、主持人集采编播控于一体、主持人以“一对一”与听众亲切交谈的形式直播、听众通过热线电话直接参与广播、建设系列台以满足多层次听众的多种需要,这些被...  相似文献   

16.
彭博 《河北广播》2004,(6):74-75
随着社会的发展,广播正在走向窄播,频道的专业化已经成为发展的趋势,过去大一统的人民广播电台分化成新闻频道、交通频道、音乐频道、经济频道,甚至还有财经频道、少儿频道等等,专业频道的出现满足了听众不同的需求,也实现了听众市场的细分化。专业频道对听众市场的细化实际上是广播走向市场的一个步骤。  相似文献   

17.
“办看得见的电台”是珠江经济台创办10年来的经验之一。“看得见”的电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户外活动办广播“办看得见的电台”首先体现在办户外活动上。珠江经济合的户外活动开始于1987年5月。当时,珠江台开白不到半年,就在广州文化公园举行了《五一,珠江欢乐传万家》大型联欢活动,有7万听众参加。珠江自的同仁马上敏锐地感觉到,户外活动是一个扩大广播影响力、延伸广播的有效方法。于是,马上又搞了室内外相结合的《夏日广场》,参与对象是正在度暑假的中小学生听众。这以后,每年暑假,珠江台都要在太阳岛乐园举行暑假特别…  相似文献   

18.
经济广播的出现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中国广播改革的标志。以珠江经济广播电台为代表的经济电台以其调频广播良好的收听效果和直播方式这一新手段的采用, 为听众带来了全新的感觉,成为当时各城市最有影响力的主流广播。然而从本世纪开始,相对于电台的交通、音乐广播的日趋红火,作为各地“老字号”的经济广播却走入节目路子窄、收听率不高、广告滑坡、影响力下降的困境, 与诞生之初的火爆之势形成强烈反差,经济广播进入了转型关键期。经济广播尤其是城市台的经济广播的出路在哪里呢?本人十几年来一直在经济台工作,亲身历验了电台经济广播的发展变化,在此谈谈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9.
听众参与广播并不是一个新话题。听众参与广播比较初级的形式是听众来信表述听后感受,听众为广播节目撰写稿件等。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以珠江经济台为代表的“珠江模式”出  相似文献   

20.
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开播一年来和听众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广泛地吸引听众参与到它的各个节目里,构成了它总体风格中的一大特色。如何评价珠江电台为开创这种局面所作的努力?如何认识听众“参与”广播的积极性和重要意义?如何理解听众“参与”在广播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为听众“参与”创造和提供条件?也成了广播理论探讨的课题。本文拟就此谈一些个人看法,以就教于老师和明友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