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当前乡村学校在文化特征、文化氛围、文化追求和文化取向等方面的现实状态与城乡文化一体化要求存在一定距离,也与新农村建设等相关文化诉求相背离,其表现出的高期望与高压力的文化危机又与安于现状的文化情结相对立。在城乡教育一体化背景下,应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新课程改革为依托,以学习型学校建设为着力点,以特岗教师工程为切入点,立足乡村学校文化再造与更新,促进乡村学校文化的转型与适应,以求城乡教育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论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学校布局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城镇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趋势,建设新农村是农村发展的终极目标。但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程度高的地区与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程度低的地区的农村学校布局,就地城镇化的农村与迁移城镇化的农村的学校布局应该有不同的方式和路径。新农村建设的学校布局必须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程度相协调,使高效益和高质量与教育公平相结合,通过提高乡村教师质量、收入和教学水平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城乡教育一体化要求城乡教育保持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因此,它蕴含着乡村学校本土化改造的深意,本土化成为乡村学校文化发展的首要选择。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历程表明,乡村学校文化在不同时期由于本土化程度不高而不同程度地陷入发展困境。鉴于此,在当前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乡村学校要加强乡土性凝练、开发校本文化、健全转型机制、开展创新实验,以促进乡村学校文化的本土化提升。  相似文献   

4.
城乡教育一体化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系统工程的重大部分,其本身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文化因素在其中尤为重要.城乡教育一体化必须重视文化建设,促使城乡教育文化特别是农村地区文化的变迁,改变二元发展的文化环境.重点应该加强学校文化和社区文化建设,以共同的科学的教育价值观、学校观、教师观、学生观等为核心形成新文化,并加强文化核心价值的符号表征,利用建筑、服饰、标识、口号、仪式等多种符号使文化的核心价值得以强化.政府在文化建设中应当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5.
城乡教育一体化对乡村学校文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乡村学校要坚持教育的基础性,突出乡土文化特性和加强城乡学校之间的沟通交流。当前乡村学校文化存在着升学的意向追求与现实可能,片面教学与完整育人,移植城市现代文化与传承乡土传统价值,离乡脱农与留乡为农,发展普通教育与提供职业技能的困惑与纠结。乡村学校文化要基于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统筹原则,明确新的价值取向:提高乡村学生基础素质与培养合格公民,培育乡村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满足其多元发展需求,服务于城乡教育与文化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邹平教育模式是近代中国乡村建设运动中一次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也是梁漱溟新儒学思想的践行,其实质是一场乡村文化重建的尝试.它促进了知识分子由城市向乡村流动,抑制了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缔造了以道德精神为基础的新的乡村文明,对当时乡村学校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我国城乡教育一体化背景下,当前乡村学校建设要突出知识分子的引导功能,重视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强化道德精神的辐射与熏陶作用,彰显邹平教育模式的现实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梁漱溟从事的乡村建设运动,是以其文化哲学为理论基础.在实践上,追求城乡、工农业、知识分子与农民以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和谐,时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尤其是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的启迪.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先生主张建设活的乡村教育,其基本思想启示是:我们要有奉献乡村社会、改造乡村社会的精神,要把我们整个的心献给农民;要充分认识发展农村教育对于建设新中国、新农村的意义;需要建立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教育体系;活的乡村教育要有"活的乡村教师"和活的方法,以培养活的国民为目标;乡村学校的课程要切合乡村的生活;乡村教育要与乡村各种力量相联合。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对当代中国新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学校教育作为人类文明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方式与途径,对青少年个人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引领农村文化建设、促进乡村振兴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应当在审视农村学校功能的基础上,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抓手,促进农村教育来推动农村社区发展;开发农村文化资源以及农村学校服务社区的功能;不断深化农村教育体制改革,推行多元化办学模式;推行城乡教育一体化,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0.
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对于促进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城乡学校布局过程中存在片面注重规模效益、过度开展撤点并校的问题,加剧了乡村教育和乡村社会的衰落,动摇了乡村振兴的人才和文化根基。布局问题背后有主观的价值取向、决策机制和政策执行等问题,也有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和地区差异巨大等客观因素。当前应深刻认识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之间相辅相成、协同发展的紧密关系,牢固树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观,研究制定科学的布局标准,立足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城乡学校布局,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和内涵式发展,推动城乡教师队伍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农村经济精英作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群体,对当地的文化、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就农村经济精英参与乡村旅游的动机及其对乡村旅游业的影响进行探讨分析,希望使人们能更好地了解这个群体,从而充分利用这个群体的优势,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背景下,中国的乡村文化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考验,中国的乡村建设也徘徊在十字路口。乡村文化与乡村建设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通过对乡村文化的整合创新来建设现代化乡村,既能够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与发展,又能够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乡村建设之路。这一切在今天的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了农村大量劳动力的转移,也导致了农村空心化的出现。实证调查表明,四川省农村空心化不断加剧,耕地撂荒问题严重,农村空心化已经成为严重制约四川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城乡统筹发展的前提下要正视这一社会现象的存在并引导对其进行合理整治。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乡村精英劳动力的大量外流导致了乡村建设主体的虚空,这种状况部分地是由乡村教育的错位造成的.因此,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我们认为当前的乡村教育不是要培育"适于乡村生活的人"而是要致力于建设一种新的乡村生活方式,如是方能摆脱乡村建设主体空虚化的困境.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在长时期内保持了相对稳定,但目前又面临严峻挑战,目前我国农村稳定而临挑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在于管理体制上的缺失,管理中认识和方法上的缺失,管理中素质上的缺失以及乡村社区治安中存在着盲点,因此,治理和维护农村稳定,必须从弥补乡村社区管理中的缺失入手,完善乡村社区管理。  相似文献   

17.
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的根与魂,缺少乡村文化内涵作为精神内核,乡村旅游业将失去生命力。乡村文化作为一村一地发展历程的有效见证,如若不挖掘不利用不传承,极有可能销声匿迹。因此,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业的有效融合,不论是对乡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还是对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乡村振兴的实现均是一件利事。辽宁省具有丰富的乡村文化,为其深度发展乡村旅游业提供了优越条件。本文在分析目前辽宁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辽宁省乡村旅游文化的构成,如遗址文化、民居与村落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等,并针对乡村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提出几点可行性的建议与对策,以期促进乡村文化和乡村旅游业的双赢发展。  相似文献   

18.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诸种因素导致当前城乡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差距比较明显.通过提升领导和教师素质、整合教育资源、改善模式;关注"弱势",以人为本,学校家庭共同教育;优化育人环境,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来均衡城乡教育发展,推进教育公平步伐.  相似文献   

19.
简要分析了农村教育资源现状,提出整合农村义务教育资源;拓展农村教育职能;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开展职业教育;农村职业教育义务化;降低农村人口职业培训成本等建议。其有利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20.
论农业教育与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国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在我国8.7亿农村人口中,约有8300万名在全国范围内流动,3.2亿农业劳动力中约有1.3亿需要转到二、三产业就业,此外,每年还有1000万农村中小学毕业生不能升入更高一级的学校。对他们进行职业教育、转岗培训和继续教育,以及对这一农村教育的变化的研究,成为农业、农村教育的新热点、新课题。农村教育将和城市教育、社区教育、职业教育培训、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相衔接,并有机、协调发展,这就需要拓展农村教育领域,农村基础教育要与农村产业教育、农村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