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雪芹作为语言艺术大师 ,他在《红楼梦》中通过人物对话直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红楼梦》人物对话高度个性化 ,在中国古代小说中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红楼梦》中某些次要人物的对话主要是为了交代故事情节 ,或者是为了间接刻画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服务的。《红楼梦》的对话写作技巧炉火纯青 ,堪称典范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有明显的受司马迁《史记》及屈原《离骚》影响痕迹。《红楼梦》开卷的“开宗明义”与《报任安书》中的有关段落有异曲同工之妙;其《芙蓉女儿诔》则是直接摹仿屈原的《离骚》,而楚辞中的“草香美人”,与《红楼梦》中的“女儿国”同是文化思想的符号,曹雪芹是古代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评点史上,王伯沆的《红楼梦》批校,通过对《红楼梦》情节设计技巧的分析,明确提出了"化出"的方法,认为人事叙述可以变化而得,场景描写也可以从别处"化出"。这种方法体现的无疑是古代小说创作中的一种重写行为,值得研究者注意。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红楼梦》十二支曲和《野草》为考察个案,分别论述了二者的直面与超越层面,又在比较中指出了《野草》的虚妄哲学对《红楼梦》十二支曲的佛、道思想指归在生存穿透性上的超越,进而试图梳理出一种现代人格对一种古代传统人格的发展与超越。  相似文献   

5.
作为我国古代以爱情为主题的文学作品,《西厢记》与《红楼梦》都歌颂了男女间纯真专一的爱情,批判了门第观念。但由于作品产生的背景及时代不同,所表现的程度又不尽相同,《红楼梦》较之《西厢记》,其爱情主题更深刻,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汉乐府》不仅反映了汉代的诗歌艺术成就,也是汉代生活的一部百科全书,上至贵族下到平民的生活均有反映,这为研究汉代的物质文化提供宝贵的资料,诗中丰富的服饰词语反映了当时丝织技术的发展水平和服饰工艺的高超程度,具有汉代特定的文化内涵。《陌上桑》是《汉乐府》中女性题材作品的一个重要代表。通过对《陌上桑》中涉及到的汉代女子服饰词的考释,可以了解东汉女性服饰原料、形制、礼制等古代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7.
当历史进入十八世纪,以章回体通俗小说为主体的中国古代小说迎来了它辉煌的成熟期,其显著的标志是几乎同时出现了三部杰出著作,即《红楼梦》、《儒林外史》和《歧路灯》。《红楼梦》以其描写家庭盛衰和爱情婚姻反映社会生活所达到的深度和广度,以其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小说技法运用所达到的炉火纯青的高度,登上了我国古典小说的顶峰。《儒林外史》猛烈抨  相似文献   

8.
明清著名小说人物性格演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明清《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红楼梦》等著名小说主要人物性格的分析 ,探讨我国古代小说人物塑造从类型化的人物典型向个性化的人物典型过渡的成熟过程。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水浒传》中李逵杀人情节和《红楼梦》中赵姨娘之死的分析,可以发现古代小说家身上存在着明显的人性视野缺失和社会偏见问题。  相似文献   

10.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首,是一部幻灭史,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高鹗续《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在封建家庭里,百无一用,也没有心力想用。最终安排宝玉出家,是符合中国古代社会的大逻辑的。  相似文献   

11.
认为中国古代叙事文学有两个创作高峰,一是《史记》,二是《红楼梦》,因为这两个作品都以人为主体,描写出了丰满的、逼真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中的部分俗语词,至今仍然活跃在贵州各地百姓的日常口语中,通过参照方言用例,考之字典辞书以及古代文献,一方面可帮助我们准确深入理解《红楼梦》旨意;同时亦可弥补字典辞书中对这类词语或释义有分歧、或训释不够切近文本语境、或印证材料不够充分之不足。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中成功塑造了很多人物形象,典型人物不胜枚举,其中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莫属王熙凤。王熙凤,是小说中的"圆形人物",拥有着多样的性格特点。文章通过对《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外貌、口才、服饰等外在形象进行分析,展现出凤姐容貌的精致、口才的出众、出身的高贵背后的与众不同的性格特点,突出凤姐是一个雷厉风行、能控制大局的人,也是一名罕见的胭脂堆里的英雄,进而阐述她的悲剧命运,让人们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经典小说源于生活,小说中所描写的人物服饰反映当时社会的特征。小说中刻画的不同人物通过不同服饰的映衬,更加突出地体现了作者对小说人物性格的刻画。《水浒传》囊括了社会各阶层中的人物,从社会最底层到最高层对其中许多人物进行了重点刻画。本文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女性服饰。从服饰文化研究的角度出发,更加深入直观地了解《水浒传》。  相似文献   

15.
《西厢记》与《红楼梦》同为我国古代文学作品宝库中璀璨的明珠,是几百年来脍灸人口的爱情名篇。由于王实甫与曹雪芹所处的时代不同,个人素质各异,所以他们对爱情这个主题的描写也不尽相同。《西厢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从心理角度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而《红楼梦》则在此基础上前进了一大步,它把爱情描写同对封建社会的批判结合起来,写出了具有非常丰富而深刻的时代和社会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代表作,它虽是一部荡气回肠的悲剧小说,其中也包含大量的幽默内容,多与人物有关.以王熙凤、林黛玉、刘姥姥三位人物为考察对象,探析《红楼梦》中的幽默艺术手法及其作用:一是塑造多面立体的人物形象;二是表现、深化了家族悲剧主题、爱情悲剧主题;三是在多个叙事场景化解尴尬,活跃气氛.  相似文献   

17.
汉语诗歌语言精练而形象性强,饱含作者的思想情感与丰富的想象,能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以《红楼梦》中诗词为代表的古代诗歌更是节奏鲜明且富有音乐美。在模因论的指导下则能很大程度上达到既能准确无误的表达原作的内容同时又能使译入语读者深刻理解原作文化的目的。《忆菊》作为《红楼梦》中的诗歌之一,其英译版霍译本就能为模因论在诗歌翻译方面的应用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18.
当下学界都把《林兰香》定位于清初小说,并认为它影响了《红楼梦》。但从两书的相同之处来看,这完全不符合世界上最优秀的小说《红楼梦》的风格,因为《红楼梦》不是一般的小说。《红楼梦》借鉴了《金瓶梅》,脂砚斋已经指出,但绝口不提《林兰香》。还有《林兰香》的评点中已经出现了"影子说",这其实是源于道光年间涂瀛的说法。总之,《林兰香》晚于《红楼梦》并模仿了《红楼梦》,且晚清已有人持此种观点。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中的灯谜、酒令、偈语、联旬、和韵等杂体诗的融入不仅对全书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发展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且杂体诗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也有其独特价值。文章在观照中国古代文学史基础上,引用西哲日常语言学派之观点,对杂体诗价值进行另一视角的定位与探讨。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是我国重要的古典小说,其在文学伦理方面有着重大的研究价值,本文简要地探讨了古典名著《红楼梦》中在伦理方面的选择、禁忌以及伦理环境,分析了《红楼梦》的作者在创作《红楼梦》过程中表现出的伦理倾向,诠释了此书涉及的伦理责任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