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身体、审美与艺术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审美体验的缺失是当前我国艺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究其原因在于今天的艺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压制和剥夺了儿童的身体生活,有意地将他们的身体与心灵、身体与世界割裂.要在艺术教育中找回儿童失落的感性身体,就应倡导儿童的游戏生活,激发儿童的游戏冲动;重视在各艺术门类中刺激和训练儿童的审美感官;关注儿童本体感觉的丰富.  相似文献   

2.
儿童全面发展概念的多学科内涵建构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深刻内涵,尝试从多学科视角探讨儿童全面发展"五对概念十二个范畴"的内涵建构,具体包括:(1)儿童道德和公民性发展的伦理学、政治学视角的概念内涵建构;(2)儿童认知与情感发展的心理学、脑科学视角的概念内涵建构;(3)儿童社会性与个性发展的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视角的概念内涵建构;(4)儿童艺术与审美发展的艺术学、美学视角的概念内涵建构;(5)儿童健康与安全发展的人体运动学、营养学、安全学视角的概念内涵建构,以及儿童大脑与身体发展的脑科学、生理学视角的概念内涵建构。儿童全面发展概念的多学科内涵建构对深化儿童发展的基本理论予以探讨,为更加全面地把握育人目标提供理论借鉴,并为构建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提供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3.
幼儿的健康教育是指保持和促进幼儿健康发展,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求而进行的系统性教育活动,它对幼儿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随着人们对儿童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视及学前教育研究和发展的科学化,毫无疑问,学前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将进一步深化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幼儿的健康教育。”笔者认为幼儿健康教育不仅是帮助幼儿实现“身体理想”的重要途径,也是使其他教育理想成为现实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  相似文献   

4.
高红 《考试周刊》2011,(56):222-223
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从游戏的发展价值及如何培养儿童的游戏性角度展开论述,提出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教育,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使儿童通过游戏发展将来用得着的能力,从而在精神、身体、道德等方面都成长起来。  相似文献   

5.
小原国芳全人教育视野下的师道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教坛名人小原国芳首倡全人教育,提出应培养真、善、美、圣、健、富全面发展的人。小原认为,实现这一理想的关键在教师。理想的教师应遵从"师道",应在哲学、道德、艺术、宗教、健康、劳作和创造等方面都有自己深刻的理解,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全人格"的人。  相似文献   

6.
皮亚杰儿童规则意识研究的道德哲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哲学和道德发展心理学存在互释的空间,本文应用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及其话语伦理学解读皮亚杰关于儿童游戏规则意识发展的研究,从交往关系的角度理解皮亚杰的道德建构主义,特别是儿童道德意识发展中的两种道德理想类型,辩明在哲学中作为理性事实的道德意识在儿童的道德发展中是通过特定交往活动尤其是儿童游戏建构出的理性能力.  相似文献   

7.
大健康教育以全面提升幼儿的核心素养为目标,致力于促进幼儿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以及道德等方面的整体与协同发展,培养具有健壮体魄、健全人格和健康能力的个体。大健康教育的实施要遵循以文化为根、以儿童为本、以品德为魂的原则,聚焦幼儿身体、习惯和品德的发展,全方位、全主体、全过程地开展大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需要是行为和道德产生和发展的心理源泉。促进儿童道德发展的纪律教育应关注儿童的个体需要。学校纪律在价值、目标、执行和评价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儿童个体需要的忽略,影响纪律教育的有效性和儿童的道德发展。因此,纪律教育应注意儿童个体需要的回归。  相似文献   

9.
父母参与儿童早期保育与教育是美国儿童早期发展的"干预计划"中重要内容。在"开端计划"、"儿童保育运动"和"家庭援助方案"中父母以课堂志愿者活动、义工、家访交流等多种形式参与儿童早期保育与教育,以传递家庭中的文化、语言、宗教等方面的传统,监督保育与教育的各种实施措施改进和总体质量的提升,促进其子女的健康发展和自身素质和技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正>我们每个人都有身体尊严,它是人的整体自尊的一部分,包括身体自我价值感和身体各方面的满意感。在全面性教育中,对儿童进行身体尊严教育,教育儿童懂得接纳自己的身体、尊重自己的身体、保护自己的身体,同时尊重他人的身体是其重要内容。我们对身体外表、部位、功能、健康、健美、疾病、大小、体型、胖瘦等的意识与无意识的情感、态度、关注程度、关爱程度、满意程度都和我们的身体尊严有关系。  相似文献   

11.
肢体语言简称体姿语,是指在某一情境中通过身体的姿势、动作来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体态语言。本研究所指的智障儿童肢体语言是指通过智障儿童身体的各种动作和接触,辅助或代替语言,借以达到表情达意的沟通行为。我们通过挖掘人际交往肢体语言主题活动和艺术表现肢体语言主题活动中的教育价值,促进智障儿童语言、交往、艺术等潜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儿童道德价值的形成是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必须面对的共同问题,作者在综合他人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把社会已接受的道德价值移入儿童的一种模式,倡导儿童道德价值生成的重要性,认为学校是道德训练和道德发展的主场所,儿童道德价值的生成需要教师、教育顾问、教育家和父母的共同努力才能达成。  相似文献   

13.
一、调查目的 艺术教育具有陶冶情感、辅助道德、增长智能、健美身体、促劳创美的功能,它对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和谐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本调查的一个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探索小学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唤起广大教育行政工作者和学校领导、教师全面实施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识,促进小学艺术教育改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自古以来,"健康第一"是幼儿园教育的首要任务。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说"健全的身体是一个人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基础"。因此保护幼儿健康、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是十分重要的。何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所谓健康就是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完全处于良好状态。可见,健康已不再是过去那种"无病既健康"的旧观念了。一个真正健康的儿童,不仅指没有身体上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适应社会的正常能力。  相似文献   

15.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掌握教育艺术的基本功。教育艺术体现在尊重信任孩子,保护儿童道德幼芽,运用鼓励性评价激发心灵活力。重温苏氏思想教育艺术,对于克服当前思想教育工作中的某些弊端,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亲子教育的缺失是导致留守儿童道德成长问题的主要原因。作为影响这一过程的心理社会因素,亲子关系的失谐,父母榜样作用的缺失和父母监控机制的弱化影响了留守儿童道德观念的发展及道德行为的养成。本文旨在探讨留守儿童道德发展出现问题的原因及对应措施,试图帮助留守儿童形成健康的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17.
西方儿童艺术教育有两大影响深远的派别,一是立足于儿童发展的工具论,二是立足于"艺术学科"发展(以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教育)的本质论。工具论将艺术教育视为发展儿童情感、个性和创造力的工具;本质论关注儿童对艺术学科知识和技能的系统学习,二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对儿童"生命"的遮蔽问题。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艺术与儿童生命的关系,以儿童真实完整的生命为源头和目标,才能真正实现儿童艺术教育的旨归。  相似文献   

18.
儿童身体运动能力的健康发展与儿童身体素质的健康发展密切相关。以往对儿童健康的理念,主要是看儿童身体形态指标的健康状况。随着时代的进步,儿童的健康标准并不只是依据单纯的身体形态的发育指标来衡量,而是包含了儿童的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心理发育水平等多方面内容。城市儿童身体运动操作能力的下降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儿童身体运动能力和操作能力的下降,将严重影响未来国民的基本素质。本文对器乐学习活动促进儿童身体运动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在政府干预下迅速发展。美国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在目标、内容、途径、评价等方面独具特色:儿童艺术教育以全体儿童的整体发展为目标,构建生活化、综合化的儿童艺术教育内容,打造幼儿园与社区联合的艺术教育生态圈,形成了日益完善的儿童艺术教育测评体系和宽容开放的多元文化艺术教育等。美国学前儿童...  相似文献   

20.
<正>儿童期是奠定个体基础文明素质和良好品德素质的关键时期,对儿童进行思想启蒙和道德品质培养,不仅要求教育工作者具备自觉的道德启蒙责任意识,而且应讲究策略与方法。分析和把脉当前儿童道德启蒙教育中的宜与忌,可为推进道德启蒙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一、宜身体力行,忌推卸责任陶行知先生指出:"道德是做人的一环。根本一环,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否则,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1]及早对儿童进行道德启蒙教育,符合个体品德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培养卓越人才的奠基工程。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