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爱华 《教师》2013,(4):108-108
视唱教学是通过对音符的唱名、节奏、节拍准确的演唱,从而引导学生获得正确的音乐审美取向。视唱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音乐教育的一个基础学科。根据笔者调查发现,现在的初中生特别是农村初中的学生视唱能力普遍较低,有不少学生三年下来根本不会识谱。这种现状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下面结合个人的教学实际,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粗浅认识。一、初中生视唱能力普遍较低的原因分析(1)目前使用的初中音乐教材中,视唱训练已不再作为单独板块列出,这往往给教者造成一种错觉:视唱训练环节已经不重要甚至可以忽略了,因此在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视唱教学往往是蜻蜓点水,流于形式。(2)客观上识谱教学相对于唱歌教学和欣赏教学而言比较枯燥乏味并且有一定难度,因而就出现了老师不愿教,学生不想学的情况。(3)现实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有很多人甚至已经成名的歌手、歌星虽然不识谱,但歌唱得很好,也有一种提问:“你会唱很多首歌曲,但其中有几首是通过视唱歌谱学会的呢?”这一种现象和一个问题直接导致了人们对视唱技能的作用产生了怀疑。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爱唱歌,可要上好一节唱歌课并不容易,尤其是教学生读谱,更是费时费力。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通过不断摸索,发现“听唱教学法”是一条适合中学生唱歌课的实用方法。听唱教学,就是先听后唱,让学生先通过听歌曲旋律,然后视唱曲谱的教学方法。听唱法古已有之。纵观历史,歌唱的产生先于记谱法,听唱自然先于视唱。“当人类祖先劳作时发出第一声杭育之时,歌唱就诞生了。(鲁迅语)”而直到公元9世纪,人们才开始用一些简单的符号表示音高。五线谱的出现更晚,直到16世纪末17世纪初才开始广泛使用。在记谱法尚未诞生或完善的岁月…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一直在反思歌唱教学。现行的音乐歌唱教学已除去了往日的花哨,教师们从视唱歌谱开始歌唱教学,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认真学习歌曲。但在课堂上我发现学生歌唱的积极性并不是太高,他们只是唱会了旋律,并没有用心歌  相似文献   

4.
小蜂鸟的歌     
小蜂鸟小时候特喜欢唱歌,那首《蜂鸟歌》一天能唱十几遍:“蜂鸟蜂鸟,像蜂像鸟,真妙真妙,真好真好……” 小蜂鸟就像他歌里唱的一样,有时候把自己打扮成大蜜蜂,有时候把自己打扮成小鸟儿。为什么这样哪?  相似文献   

5.
我曾在常州听了五位有经验的唱歌老师的课。他们的课上得很好。教师能够充分地备课,课堂秩序很良好。低年级的学生会看了歌谱跟着老师一句句学唱,中年级的学生会自己看着谱跟着琴声唱,高年极的学生能够唱简单的二部合唱歌曲。他们学会一只新歌好象很轻松、便  相似文献   

6.
楼淑建 《宁夏教育》2003,(11):37-38
学习《一粒种子》这篇课文后,课后有这样一道练习题:比较“春风在唱歌,泉水在唱歌,小鸟在唱歌,小朋友也在唱歌”和“春风在吹,泉水在流,小鸟在叫,小朋友在唱歌”这两句话,说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依稀记得小时候也做过类似题目,似乎总没有怀疑过,毫无疑问,书上的好嘛。可是面对这一问题我班小朋友却自发地进行了一次大讨论。一生说:“我觉得书上的这句好,也就是第一句好,因为这里作者很会想像,把春风、泉水、小鸟都当作人来写了。”我肯定他:“有小作家的天赋,懂得写作的技巧,不简单呀!”另一生站起来补充:“我同意他的意见,而且作者用上了‘…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上,学生们做着很惯常的扩句练习:小鸟在歌唱。小孩子的心里是没有什么阴霾的,特单纯,不会想到“黑暗”“牢笼”“街头卖唱”“血泪控诉”之类的字眼,答案几乎是千篇一律的暖色:“机灵的小鸟在枝头快乐地歌唱”“美丽的小鸟在林子里高声歌唱”……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训练他们的表达能力,我让学生说说小鸟为什么歌唱。这下,回答就五花八门了:老鹰飞走了,  相似文献   

8.
吴汉平 《中国德育》2012,(23):63-64
都说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为什么会这样呢?在《月光启蒙》教学中,一名学生的发言给了我答案。他说:“孙友田的母亲真伟大,她给儿子唱歌谣、讲故事、猜谜语,在作者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而我们的爸爸妈妈只顾自己,从来不给我们讲故事、唱童谣……我就是觉得他们不爱我。”  相似文献   

9.
《云房子》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2课)是一篇童话,讲述的是雨过天晴后一群小鸟在天空中造起美丽的云房子,小鸟们快乐地飞翔,一会儿风把云朵吹走了的故事.下面是一位教师教学该课时的片段——师:呼啦啦,吹来一阵风,云房子不见了,(课件出示:风刮走了云)课文这样写道:“没有了,没有了.”假如你们现在就是小鸟,你会用什么样的语气读这句话呢?为什么要这样读?  相似文献   

10.
音乐课是学生们很喜欢的一门学科,他们都喜欢在课上唱唱跳跳,说明唱歌是他们最开心的事情.如果老师把一节唱歌课弄得既沉闷又死板,那学生如何从音乐中获得快乐呢? 一、妙用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歌唱的欲望 1.听唱法.听唱法不是简单的听一遍、模唱一遍,也不是反复模唱,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创设情景——安静聆听——轻声模唱”的方法,在学唱歌曲之前引导学生,为学生创设安静的教学环境,教会学生学会安静的听音乐,学会安静的感受音乐,进而欣赏音乐,陶冶心智.如在学唱《小纸船的梦》前,我首先提问:“你们最喜欢玩什么游戏?”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新歌教学模式是先识谱后唱歌,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老师花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对学生进行音准、节奏等方面的训练,但终因诸多因素的影响而收获甚微。以至于有的学生说:“音乐课就是老师先唱一句歌谱我们唱一句的模式。渐渐地,那一句句曲子仿佛起到了催眠作用使得我每逢音乐课就睡觉,同  相似文献   

12.
镜头:(课前五分钟,我欣然步入教室)生1:老师,这是我们抄来的《隐形的翅膀》的歌谱。生2:老师,这节音乐课就教这首歌吧。生3:老师,我们都想学唱这首歌。这时,不知道是哪个学生开了个头:“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过绝卑……”。  相似文献   

13.
听唱法、视唱法是中小学唱歌教学的基本方法。教学法应遵循《大纲》的基本要求以及学生的可接受性原则。而笔者以为,唱歌教学法尚需进一步探讨与研究,以其通过唱歌教学达到以美育人的目的。就此略述管见。自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延续至今将听唱法演变成所谓的口串教学法,即老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或教师弹奏一句学生唱一句。这种破句教唱有损于歌曲的整体形象,学生处于“要我学”的消极思维状态,如此鹦鹉学舌式地教唱不利于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以及审美情趣的培养。由于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这样难以达到《大纲》关于每年学会唱几首教材歌…  相似文献   

14.
鸟笼与自由     
主人家的猫听见小鸟在鸟笼里唱歌,主人还给它送好吃的,很生气:为什么小鸟在鸟笼里什么事都不做,整天无忧无虑的,主人却给它好吃的,而我每天都得去捉老鼠呢?  相似文献   

15.
教材分析:歌曲《小拜年》是根据湖南花鼓调改编的一首童谣,歌曲为一段体,热烈欢快,运用了锣鼓节奏。表现了耍狮子、舞龙灯、庆丰收、迎新年的热闹场面。整首歌曲唱会并不难,难的是唱出湖南民歌的风格和地方色彩。强拍要突出,歌词要唱得有弹性、欢快而跳跃,这方面要多下功夫练习。锣鼓声要唱得热烈有弹性由弱到强,加上锣鼓伴奏,激发学生兴趣,增添节日的气氛。歌谱并不难唱,让学生自己视谱跟琴唱。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小拜年》,使他们感受歌曲所表达的耍狮子、舞龙灯这一民间节庆活动的情景。2.初步…  相似文献   

16.
目前仍然有不少老师习惯于练声、视唱、节奏训练、学习歌谱、歌词的传统教学套路,学生仍然是围绕老师的指挥棒运转,其学习的满足感也只能在最后10分钟的个人唱、小组唱、集体唱中获得一些。这种教学手段单一、信息量少、活动量小。教学过程缺乏艺术性、创造性的教学模式不能全面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7.
音乐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本身就是最受人们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人们享受生活乐趣的一条途径.几乎所有人在学习和生活中都离不开它。但由于长期受“教唱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教师已经习惯于练声、视唱、节奏训练、学习歌谱、歌词的传统套路,学生仍然是围绕教师的指挥棒运转.所以.很多学生并不喜欢上音乐课.一上音乐课请假的学生就特别多,这一现象引起我的思考:如何让音乐课展示出更多的魅力.吸引更多的学生喜欢呢?我尝试着做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8.
郑锡川 《学周刊C版》2014,(9):114-114
音乐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本身就是最受人们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人们享受生活乐趣的一条途径,几乎所有人在学习和生活中都离不开它。但由于长期受“教唱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教师已经习惯于练声、视唱、节奏训练、学习歌谱、歌词的传统套路,学生仍然是围绕教师的指挥棒运转,所以,很多学生并不喜欢上音乐课,一上音乐课请假的学生就特别多,这一现象引起我的思考:如何让音乐课展示出更多的魅力,吸引更多的学生喜欢呢?我尝试着做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9.
《我教杵祺写作文》一文见诸《生活教育》后,有位长我八岁的老同学发“伊妹儿”来问我:“你认为文章越长越好吗?”我答复道:“我还没有脑残吧?”朋友又问:“你花那么多功夫教杵祺写作文,不就是教他把几十字写成千儿八百的长文吗?”我明白了。朋友的意思是:既然文章的优劣与长短无关,你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力气膨胀杵祺的作文呢?这个问题倒是很有意思的——它涉及什么是语文,为什么开设语文以及什么是语文教学之类的根本性问题。但我这里暂且先不谈。  相似文献   

20.
回到最初的那个我E:新专辑为什么会定名为《初·爱》?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杨宗纬:这张专辑的名字“初”和“爱”是分开的,所以可以看到两个概念,一个是最初,一个是热爱。整张专辑就是我的音乐,我最初的热爱其实就是回归到当初那个喜欢唱歌,然后很平淡、很投入在音乐当中的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