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荃 《新闻知识》2003,(8):29-31
数百年来传播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上世纪70年代出现的信息技术革命,使现代媒介环境呈现出信息全球化、信息海量化、媒介网络化、形式视觉化和交流分离化的传播特征.日新月异的传播媒介和无穷无尽的信息传达,空前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2.
数百年来传播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上世纪70年代出现的信息技术革命,使现代媒介环境呈现出信息全球化、信息海量化、媒介网络化、形式视觉化和交流分离化的传播特征.日新月异的传播媒介和无穷无尽的信息传达,空前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3.
魏景飞 《青年记者》2017,(11):30-32
人类传播方式的演变与传播技术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人类的语言媒介的产生到人类第一套体外化信息符号系统——文字的出现,再到依赖于传播技术的发展而使人类社会进入大众传播时代的印刷媒体,从颠覆了信息传递方式和速度、丰富了传播内容的早期电子媒介的出现再到使人类社会成为“地球村”的网络媒体,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一方面革新了媒介信息表达的方式,另一方面也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重新构建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4.
媒介触达了社会各个领域,也渗透到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媒介不再只是传播信息的一种中介,而是融入到整个社会之中,参与并影响着社会事务的发展,推动着媒介化社会的形成。本文着重阐述了媒介化与媒介化社会的理论渊源,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媒介化社会网络信息传播面临的风险,希望通过重视主流内容传播、回归新闻专业主义、持续加强信息公开、完善网络信息法规、提升媒体把关能力、提高公众媒介素养等措施,助力网络信息在媒介化社会中的健康传播,推动社会良性运转。  相似文献   

5.
试论媒介环境下青少年的道德观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荃 《新闻知识》2004,(1):42-43
数百年来传播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上世纪70年代美国加州硅谷出现的信息技术革命,使现代媒介环境呈现出信息全球化、信息海量化、媒介网络化、表现图像化和交流分离化的传播特征。传播技术的发展,极大地影响了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对世界的认知。  相似文献   

6.
商业平台是否可以看作是媒介形态,学界业界对此有着不同的理解。2016年7月发布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对所有从事新闻信息服务、具有媒体属性和舆论动员功能的网络传播平台进行管理。根据这一表述,并认真学习中央关于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的精神,本文明确了商业平台的媒介属性。在此基础上借用媒介化理论阐释商业平台在媒介化过程中扮演的四个关键角色,探讨了商业平台媒介化对人们信息接收模式、日常生活方式、社会运作系统的影响。最后,通过对商业平台和主流媒体的关系辨析,表明了商业平台是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同时提出,在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中主流媒体要积极探索自身的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7.
郑艳华 《今传媒》2015,(2):159-161
媒体融合发展,受众接受信息的习惯和方式与传统时代迥异,他们更看重即时化、可视化、个性化的信息。他们的阅读习惯、阅读方式、阅读兴趣必将影响信息传播的未来走向,必将影响信息的传播效果。受众在哪里,媒体的未来就在哪里。在媒介社会化和社会媒介化的今天,为适应这种变化,传统媒体纷纷转向网络。面对竞争和挑战,传统媒体融合互联网思维理念,加强创造性采集力建设,培养新闻记者采集信息的发现力、集合力和技术力三种能力,以优质的新闻报道吸引受众注意力,对新闻和舆论传播产生革命性影响。  相似文献   

8.
大数据时代,网络媒介相对于传统网络媒介发生了“空间转移”和“信息转移”的转向与变化,媒介和信息的变化使得大数据背景下传播学的“涵化理论”等经典命题发生了重构。传统涵化理论是单向的、线性的,认为受众在媒介长期影响下形成社会认知模式和社会行为方式。大数据背景下,受众的行为、个性、爱好都受到搜索引擎和企业的追踪,推送式的信息成为网民接触信息的主要方式。媒介根据受众的个体认知模式制造个性定制信息,受众涵化了媒介内容和媒介传播的方式;而媒介推送的信息又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了受众的原有认知模式,媒介又涵化着受众;整个互动过程中,受众受到原有自我认知模式的不断涵化。  相似文献   

9.
以新媒体技术为依托的媒介融合,呈现出全天候、泛传播、社交化的传播特点.媒介作为传播信息的载体,创新型的传播方式逐步代替了传统的媒介运作,使传播格局"焕然一新".从广告传播的角度来讲,沿袭传统的运作、表现方式和传播模式已经与新传播形态格格不入;无论从宏观上的整体运营,还是微观的内容创意表现都应探寻新传播形态下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0.
张昆 《今传媒》2010,18(9):14-17
当今社会,常被称为信息社会,或媒介化社会。大众媒介对社会的渗透可谓无所不在,无孔不入。人们无法想象一个没有传播的时代。我们依赖信息媒介,传播成为社会共同体的粘合剂。我们的思维情感、生活方式、活动空间、乃至  相似文献   

11.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发展,新兴媒介早已超越信息交流的初始功能,转而成为人们感知外界的主要方式,我们已经进入了"媒介化社会".在媒介化社会的背景下,现代社会风险层出不穷,整个社会的公共资源在不断地被创造、被耗费,人人都在岌岌可危的环境中摇摇欲坠.通过梳理历年以来的危机传播,将现代危机传播研究置于新的媒介化社会背景之下,探讨危机传播研究的新趋势,并且试图构建跨域、协同的危机传播机制,从跨地域、跨领域两方面阐述政府、媒体、组织、公众如何协同并进,共同应对危机传播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实现危机传播的最优结果.  相似文献   

12.
“媒介化社会”的背景下,对处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结构基本单元的少教民族村寨来说,村民能否积极有效地运用大众传媒并展开相应的传播活动,进而为自身权益的声张和自我发展道路的发掘寻求新的渠道或方式,成为媒介化社会中少数民族村寨发展的一个思路.少数民族村民传播实践活动及理念的提出,其核心就是要让村民自主地认识和运用媒介、自主地生产信息和传播信息,自主地把信息传播活动与实现社会建构有机结合,最终达成参与式的媒介和传播实践的目标.文章以云南省一个普米族村寨作为调查和实践的个案,分析了在媒介参与实践开展一年多的过程中的得失利弊,认为:村民媒介参与实践活动的意义在于增强边缘性群体在发展活动中的发言权和决策权,进而寻找乡土社会“自有”的发展脉络,发掘当地人特有的“地方性知识”,发掘自身独特的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13.
自作为传播信息的载体"媒介"诞生以来,任何一次有关于媒介的技术革新,都会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媒介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而被总结为伴随性共生。在这一背景下,信息传播内容、方式与呈现形式都会伴随媒介的发展而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在媒介时代,信息传播的特征是以媒介的发展为基础的,集中体现为媒介技术领域内的变革与突破。  相似文献   

14.
张凯 《现代视听》2012,(6):29-32
传播过程中的信息缺失现象伴随着媒介的发展而有新的表现形式,在网络时代的舆论审判和网络暴力等现象均与信息被媒介化有关,正确把握媒介的定位和新闻传播的原则将会对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今社会发挥积极的新闻传播作用。  相似文献   

15.
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传播载体,以传播过程的双向性、多媒体化和媒介功能融合、媒介资源丰富化、信息传播全球化等特点,形成了虚拟的以信息为主的跨国界、跨文化、跨语言的全新空间,不仅影响着政治和经济方面,而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世界的面貌。  相似文献   

16.
传媒肩负着信息传播与引导舆论的职能,在其生存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经历过媒介的多种畸变。比如舆论一律,比如去主流化传播。前者混淆宣传与传播的本质,片面强调媒介的教化功能;后者则无限放大媒介的单一传播功能,以信息的碎片化、娱乐化、低俗化消费来主导媒介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媒介融合背景下对电视新闻的传播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一方面媒介融合的定义出现改变,不再单纯的指新闻传播领域,而是逐渐面向大众,成为了信息社会发展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另一方面电视新闻传播受众群体发生转变,增加了受众和媒体之间的沟通交流,为此,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调整行业标准,健全产业结构、新闻渠道多样化,朝着传播力度强大化、科技发展迅速化、传播途径复杂化三个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一、分众化的电视媒介电视媒介的传播发展一般经历这样的过程:大众化传播——分众化传播——个性化传播。从大众传播到分众传播的转化,是社会和媒体发展的第二次进步。电视媒介以细分受众市场为基础,进行专业化的、分众化的传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美国的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各种媒介之间的介质与内容融合日益加剧.以美国苹果公司为代表,其个人化的媒介接受设备越来越小巧化、多功能化和多媒体化;同时,以谷歌、Facebook、Twitter为代表的搜索引擎、社会化网络与自媒体发展势头强劲,其自身已经具备一般信息乃至新闻信息传播的功能,吸引了巨量受众,并逐渐形成新型的信息传播、信息消费方式与赢利模式,由此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新闻媒体尤其是传统媒体的受众数量、质量与信息消费时间等关键因素,进而影响新闻传播学教育的内容与方式.  相似文献   

20.
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的普及宣告了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媒体的运作方式和运作理念也必将产生质的变化。传统的媒介发展模式不再适用,探索新媒体的发展模式成为崭新的课题。在分众化时代,受众的注意力作为一种不可再生和复制的准天然资源成了市场追逐的对象,分众化传播成为优化信息、规避信息同质化、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