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汉英语言对比是对比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就中英文中“吃”的用法的对比。以汉语中“吃食堂”类结构的分析为依托,对中文中“吃”一词的多义现象作出解释。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作者对汉语中“吃”一字的理解提出了次范畴化的观点,并从汉英语言心理角度给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2.
李亮清 《生物学教学》2009,34(11):36-37
“鸡、蛋的先后”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存在争议的一个世界性难题,目前仍有不同的解释。经典的观点认为鸡和鸡蛋是同时形成的,分不出先后。根据生物进化历程,从定量和定性的角度分析“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得出了在什么条件下先有鸡、什么条件下先有蛋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语言在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领域的不同定义,指出哲学的“语言”规定了课堂,心理学的“语言”解释了“学生听”,社会学的“语言”解释了“教师教”。认为这些定义可以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语言,理解讲授法.使我们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更好的认识和运用讲授法。  相似文献   

4.
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中《景阳冈》一文,前后共出现六次“叫道”这个词。“叫道”在一般的情况下可以解释为“大声地说”。但联系到课文中具体人物的性格与特定的语言环境,仅仅简单地解释为“大声地说”还不够,而应该从怀着怎样的心情“大声地说”的角度理解才对。“武松走进店里坐下……叫道:‘主人家,快拿酒来吃。’”联系到上文“武松走得肚中饥渴”一句,可见武松是怀着急切解渴的心情大声地说。“武松拿起碗来一饮而尽,叫道:‘这酒真有  相似文献   

5.
科学教育之理解的意义旁落,使得科学教育陷入科学主义的泥潭,偏离了“理解科学”的教育目标.文章通过对“理解与解释”的哲学溯源,从存在论—本体论角度对科学教育之理解进行把握,可以帮助我们认清科学的理解与解释所蕴含的原初的意义,有利于科学教育规避科学主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后,通过对理解与解释的根本运动性进行分析,实现对解释学循环的继承和超越,为科学教育之理解打下坚实的本体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对哲学“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理解中,很容易陷入一个又一个悖论之中,无法达到对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真正理解。我们必须从哲学主题转换的角度去理解马克思实践哲学的革命性变革,把“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分别理解为近代哲学和马克思实践哲学的主题,才能够消除诸多有关“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悖论,也才能够更为鲜明地揭示马克思实践哲学“改变世界”的理论本性,深刻理解它对“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7.
李丽丽 《文教资料》2013,(32):146-147
“一锅饭吃十个人”从字面意思上看,这个句子似乎不合逻辑。“饭”怎能吃“人”?但说汉语的人,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一锅饭吃十个人”意思是“一锅饭可供十个人吃”。语言学界已展开对此类句子的研究,但研究方向各不相同,有从主宾可易性角度进行研究;有从构式语法方向展开研究;有从施事宾语句方向入手研究等等。本文试图从句法、语义、语用这三个角度出发.仅对“一锅饭吃十个人”这一个句子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休闲广场     
1.“不,结果只有一个。我所理解的足球比赛结果就是赢球。”——2月18日,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正式开始了2006年德国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的征程。开赛前夕,阿里·汉面对采访时说。结果,中国以1∶0战胜科威特。2.“他们都敢吃,我们有什么不敢吃!”——3月,有几位去餐馆吃饭的北京市民得知农业部部长杜青林在附近的食堂餐厅带头吃鸡,也点了一盘鸡。3.“妈妈爸爸为我操碎了心,我一定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将来当校长,收那些像我这样的孩子。”——选自农民工孩子日记。4.“孩子,起床。我们要打仗了。”“和谁?”“中国。”“为什么?”“保卫台湾。”…  相似文献   

9.
●非常可乐     
最有用的动物老师:“诸位!请问最有用的动物是什么? 学生:“是鸡。”老师:“什么理由?”学生:“鸡,出生以前,可以吃;死了之后,还是可以吃。”  相似文献   

10.
近日读《论语》,中有一句,“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冥想许久,“肉”字当作何解释,终不可解。看注释,不同的版本有不同的解释,或说是“肉的味道”,或含糊其辞。问诸同学,同学也说就是吃的肉;且举例以证: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七十  相似文献   

11.
"使用论"关系到对意义的理解,对意义的理解关系到语言的各个分相研究。本文从"语义分割"和"使用论"两个角度解释汉语"吃"的意义,并以对"吃"的意义解释为例,讨论"词的意义即其使用条件"这一语言哲学思想在语言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2.
目前.“领导力”三字不时见诸报纸杂志,“领导力”可谓是大有“铺天盖地”之势。什么是领导力?首先要理解领导的定义。关于领导的定义.不同的著作有不同的解释。大多数人把它作为动词来理解并认为领导是一种影响力,是指挥或带领、引导或鼓励追随者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奋斗的过程。从名词的角度来看.领导则可以理解成领导者。领导者必需拥有追随者.没有追随者的领导谈不上是一个领导者。  相似文献   

13.
汉英语言对比是对比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就中英文中"吃"的用法的对比,以汉语中"吃食堂"类结构的分析为依托,对中文中"吃"一词的多义现象作出解释。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作者对汉语中"吃"一字的理解提出了次范畴化的观点,并从汉英语言心理角度给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14.
“吃鸡爪子,写字像鸡扒拉。”每当想起妈妈的这句话,我心里总会感到一种无名的温暖。小时候吃鸡,妈妈总是先把鸡爪子吃了,而不让我吃。有一次我问到原因,妈妈说:“吃鸡爪子,写字像鸡扒拉。妈  相似文献   

15.
数鸡     
玛丽的生日到了,她收到了伯父——一个农场主,寄给她的一封信。信的内容是这样的:“亲爱的玛丽,生日快乐。我正要寄给你一些鸡,它们明天会到,希望你喜欢它们。致以最美好的祝愿,托比伯父。”玛丽非常高兴,她喜欢吃鸡蛋也喜欢吃鸡肉。“我可以留着这些鸡下蛋,也可以吃掉它们。”她想道。  相似文献   

16.
曹操《短歌行》为千古名篇,历来对于它的解释也歧见纷呈。本文以“对酒当歌”之“当”字立论,从古汉语语法分析的角度入手,结合该诗的诗意和语境,逐一批评对“当”字的错误理解,并认为“当”应作“对着”解。  相似文献   

17.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是20世纪语言学界一个影响颇大又很有争议的理论。其主要论述了语言、思维、文化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运用该假说解释“一叶知秋”本义的地域性和文化内涵,进而对该假说产生新的认识:第一,该假说可以从语言产生和语言应用两个角度来理解文化对语言产生的反作用和语言对思维的构建作用;第二,该假说也可以用于解释同一种语言的方言中存在的文化差异现象。  相似文献   

18.
民主教育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可以在不同意义上有不同的解释,“民主教育”同样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作出多种解释。那么,“民主教育”的内涵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9.
正薛兆丰有一个观点很有意思。他说,人要吃小鸡,老鹰也要吃小鸡,他们之间有区别吗?有。老鹰吃掉一只小鸡,世界上就少了一只小鸡。而人吃掉一只小鸡,他就要想出各种办法,多养出一只小鸡。所以你看,能列入人类食谱的动物,从个体的角度来说很悲惨,但是从基因的角度来说,反而是最成功的物种。  相似文献   

20.
一、明显有误的注解[少益耆食]稍微渐渐喜欢吃东西。少,稍微。益,渐渐。耆通“嗜”,喜爱。从单字的解释看都没有错从直译的角度讲也字字对译。但整个句子合起来看,现代汉语有这样表达的吗?笔者认为,此句解释还是从众多注本译法较好,即将“益”解为“增加”、“耆食”解为“食欲”,全句译作:慢慢地增加了点食欲。[念悲其远也]为她远嫁而伤心。念,悲伤。整句译析没有大问题,错误出在“念”字的解释上。“念”作“悲伤”解,那句中的“悲”又作何解呢?显然“悲”亦指“悲伤”。这样看来莫非是原句出现了赘字?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可可知,“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