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对“著”字的介词性质提出新解,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才开始出现的介词“著”,它的含义不是语法学者们所讲的“在”、“于”的意思,而是“之于”二字的合音。当“著”字在未带宾语的动词后面时,则当“之于”二字来理解;当“著”字在带有宾语的动词后面时,则“之于”二字可省略其一,或当“之”字讲,或当“于”字讲。也即是说“著”即“诸”。文章用《世说新语》和魏晋南北朝时期其他书籍中的诸多例子验证,无不如此。  相似文献   

2.
《墨子·公输》中“公输盘诎”一句 ,“诎”多被释为“穷尽 ,同‘屈’” ,不妥。本文指出 ,“诎”字本义是语塞 ,可引申为穷尽 ,此句用的是其本义 ;表穷尽义时 ,常用“屈”通假“诎”。“屈”字本义是秃尾 ,可引申为短的意思 ;“屈”常通假为“诎” ,表穷尽义 ,因其出现频率高 ,后人误将借字当本字 ,本字当借字 ,颠倒了两字的通假关系。  相似文献   

3.
《陈涉世家》“失期当斩”中的“当”字,部编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未加注释,不少《史记》选本也不解释,也许因为这个词是习见的,用不着注释吧。有人把上述句子译成:“延误了期限就要斩首”“赶不上限期,大家都得砍脑袋”或“误了期限,应当杀头”③前两种译文中的“就要”、“都得”可以说是意译,都不能算是“当”字的解释;最末一种译文则把“当”字译为“应当”。正因为许多书籍都未把“当”字注释出来,所以不少教师在讲课时,一般都把“当”字解释为“应当”。这样一来,“当”在句子中的成份是助动词,“斩”是动词。把”当”训为“应当”,虽说可以勉强讲得通,但我总感到有些扦隔,不够准确。然则“当”字又作什么解释才妥贴呢?我的看法是:“当”字是个动词,不是助动词,作判罪讲。  相似文献   

4.
文、字、书三者 ,“文”源于图画 ,“字”是形声字 ,“书”指文字。“六书”之“六”当源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一些学者认为“六书”当归纳为“三书” ,是错误的。商代甲骨文的字形结构完全可以用“六书”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戴”本来是加在头上或用头顶着的意思,实际是“異”(异的繁体字)字的后出字。“異”字,像一个人两手高举扶住头上的东西。成语“小心翼翼”的“翼”当“敬”讲,“敬”就是小心谨慎。其实这个“翼”字和羽翼并无关系,而是“異”字的假借。因为古代运送东西有用头顶着的方式,就必须十分谨慎,否则东西就会掉下来。后来“異”字只当不同和怪异讲了,所以给加在头上或用头顶着讲的“異”另造一个新字,还当此意讲。如:“戴帽子”、“不共戴天”、“披星戴月”等。“戴”字又引申为把东西插上、别上、套上、披上、架上等方式,加于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如戴花、戴眼镜、戴首饰、戴手表、戴校徽等。又引申为拥护尊敬的意思,如爱戴、拥戴、感戴、感恩戴德等。  相似文献   

6.
“爷”     
从未叫过“爸”这个字。因为我只叫“爷”。当我写下这个字时.我觉得我用的不是墨水,而是泪水。  相似文献   

7.
“啊”字不同于一般的助词,它常常因前一个字韵母的韵尾不同而发生读音的变化。一、当“啊”字前面一个字韵母的韵尾是“o、u”时,“啊”字就读“哇”。如:“看到害人的鸦片被销毁了,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激动得跳·哇,叫哇·,欢呼声响彻虎门上空。”(《虎门销烟》)。二、当“啊”字前面一个字韵母的韵尾是“i”时,“啊”字就读“呀”。如:“他们飞呀·飞,飞到一片沙漠的上空。”(《云雀的心愿》)三、当“啊”字前面一个字韵母的韵尾是“n”时,“啊”字就读“哪”。如:“爸爸,长颈鹿的脖子这么长,睡起来多困难·哪。”(《动物园的晚上》)四、当…  相似文献   

8.
谈“一”字     
“一”字虽然字形简单,但它却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字.“一”字的基本用法:一是它独立为字的用法;二是它作为构字部件的用法.“一”字作为一个独立的汉字,有实词的用法,也有虚词的用法.当实词用,有数词、形容词、动词等用法,当虚词用有副词和连词两种用法,情况比较复杂.“一”字作为构字部件使用也有两种情况:一是作形声字的形旁,二是作指事字中指示性符号使用.  相似文献   

9.
在初中语文第三册的《诗词八首》里,“当”字凡四见。研究一下它们的释义,对文言实词的教学是有用处的。三次见于《木兰诗》。“木兰当户织”,“当”字在课本里注为“对着”。“当窗理红妆”  相似文献   

10.
粤方言中有“大牌档”一词,本义指悬挂有营业执照、在路边设有座位专门供应饮食的摊点。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大牌档”中“牌”字被同音“排”字替换,出现了“大排档”一词。虽然大牌档和大排档在经营形式上略有不同,但是二者蕴含的饮食文化是一致的,都可以指在室内和路边均设有座位、物美价廉的饮食摊点。后“大排(牌)档”简化为“排档”一词,与古汉语中“排当”一词同音且形近。由于简略词“排档”的使用,不少研究者认为“大排(牌)档”与“排当”之间存在词源关系。但无论是简略词“排档”的使用情况、“排当”与“大排(牌)档”两词词义的迥异,还是“牌”被“排”字取代的语言现象,以及对同源字“档”、“当”的分析都可以表明:“大排(牌)档”一词与“排当”两词并无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对于形近字“虚”和“虑” ,平时运用时 ,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将“虚”、“虑”用错 ,经常把“虚心”写成了“虑心”。区分这两个字 ,我从字形分析入手 ,先在黑板上板书这两个字 ,问学生 :“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立刻回答 :“部首都是‘虎’字头。”然后 ,我指着“虚”字启发学生 :你们平时在做作业时 ,遇到不懂的难题应该怎么办?学生回答 :“要虚心请教老师或同学。”“对 ,要记住‘虚心’的‘虚’里面是个‘作业’的‘业’字。”我慢慢地说。接着又指着“虑”字 ,对学生说 :“这个字里面有个用心的‘心’字 ,那么 ,在课堂上当老…  相似文献   

12.
“见”字除作动词用作名词用,作“现”字用和表示被动等用法之外,还有第五种用法是作代词用。当“见”字作代词用时,它和表被动的“见”相比,从书面上看都是“见+动词”,毫无二致;但从内容实质上看则大有径庭!  相似文献   

13.
释“遂迷”     
历届初中语文课本对《桃花源记》“遂.迷”中“遂”字的解释,一直注为“终于”,而将其置于文中却又显然不通。经考校,我们认为,此处的遂字当释为竟然。  相似文献   

14.
新修订出版的吕叔湘、朱德熙两先生合著的《语法修辞讲话》认为:“‘当’字表示两件事情的时间相当”,因此,“‘当’字下面必得有‘的时候’跟它配合”,也就是说,“当”字不能单用,一般也不说“当……之前”或“当……之后”(《语法修辞讲话》第104页)。去年出版的《语文学习》丛刊第七期发表的赖震川同志的文章,也认为“当”只有与表示时点的时间词,如“时”和“时候”连用,才符合语法规范。我认为,这些说法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15.
当你去游览厦门的鼓浪屿时,你就会看到鼓浪屿大门口的一块匾上,“屿”字被写成了“(山与)”,轻而易举地就将一座大“山”从“与”的身旁搬到了头顶上。中国的字,除极少数外,一般都是一字一形,写法也是固定的,这有利于识读。上述的“(山与)”字,既非  相似文献   

16.
“其”字不能当“他”字用吾三省在口语里,"他"是第三人称代词,连呀呀学语的幼儿都会说。可是,说不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报刊文字中流行着一种怪病,那就是把"其"字当"他"字用,明明嘴里说的是"他",可一落笔偏要写成"其"。"其"字是个文言虚字。关于文言虚...  相似文献   

17.
杨银花 《宁夏教育》2004,(11):58-59
教学工作永远是扎扎实实的,来不得半点虚假,处处要“细”字当“头”,“稳”字掌舵,用新理念导航,才能在新旧理论、新旧方法的碰撞中前进。  相似文献   

18.
“能”的常用义是当“能够”(动词)讲,但它在诗词中的意义跟它的常用义是不相同的。例如白居易《忆江南》这首词中有: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里的“能”字课本中没有注释,不少人都将这个“能”字理解为“能够”之意,这实际上是错误的。这是因为“能”字在这里  相似文献   

19.
李贺诗中的“老”字胡淑娟王思任《昌谷诗解序》中说:“(李贺)喜用鬼字、泣字、死字、血字,如此之类,幽冷启刻,法当夭乏。”其实,李贺诗中“鬼”、“泣”、“死”、“血”四字出现频率并不高,说其“喜用”也是较其它唐代诗人的作品而言。但有一字,却在李贺诗近六...  相似文献   

20.
在杜甫诗歌中,“望”字或直接或间接不断出现。 创作于开元二十四年(736)的《望岳》,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清代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认为杜诗“当以是为首”,并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诗题含有“望”字,诗中虽没有一个“望”字,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充分显现了杜甫的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