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非理性主义是西方哲学发展中的一股重要思潮;是在贬抑理性的斗争中不斯发展的。本文试将其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古希腊时期非理性观、以宗教信仰为特征的非理性观、以人本主义为特征的现代西方非理性主义、后现代主义的非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的存在务发展尽管有其缺陷,但它的合理性、建设性却是不容忽视的。从一定程度上说,非理性主义是西方社会发展的一种概要。  相似文献   

2.
在整个西方哲学史与美学史上,现代非理性人本主义思潮的出现都意义重大。而谢林的思想,对这一思潮中的许多领军人物都有或深或浅、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本文的目的,主要在于梳理谢林与现代人本主义美学内在的密切关系和证明两者有着共同的精神肌理。  相似文献   

3.
西方古代近代哲学基本上遵循客体性的原则。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则从人的意志冲动、意向行为、本真存在、心理活动、有效行动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阐明人的价值、地位和作用,实现了主体性转向,大多具有非理性主义的倾向。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夸大了人的主体性,但对于我们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仍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西方现代人本主义思想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区分各种含义的人本主义的基础上.对现代西方人本主义中的世俗和宗教的人本主义思想进行对比分析,有利于从哲学的层面剖析现代人本主义的深刻内涵,并有助于人本主义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5.
从大陆哲学的角度,通过对传统人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几个阶段:即诞生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的简述,揭示传统人本主义的个人主义、唯心主义、理性主义的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现代人本主义与传统人本主义相比较的三个显著特征:个人主义、唯心主义、非理性主义。  相似文献   

6.
现代西方德育理论综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现代西方社会矛盾和社会道德问题促使西方德育研究成为热点,产生了各种德育理论学说;同时,各种德育理论学说又影响和指导着现代西方的德育实践。本文概要介绍了理性主义和永恒主义、非理性主义和相对主义、实用主义和改造主义、新托马斯主义、当代人本主义等影响较广的五大现代西方德育理论  相似文献   

7.
西方现代人本主义兴起的原因,一是科学技术异化使个人主体性丧失,二是经济危机使个人对自己的命运产生困惑,三是极权社会使个人变得“渺小”,等等。从西方现代人本主义的局限性,马克思主义对人本主义的批判,以及研究和辨析西方现代人本主义社会思潮具有的现实价值等方面对西方现代人本主义思潮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
西方现代人本主义兴起的原因,一是科学技术异化使个人主体性丧失,二是经济危机使个人对自己的命运产生困惑,三是极权社会使个人变得"渺小",等等.从西方现代人本主义的局限性,马克思主义对人本主义的批判,以及研究和辨析西方现代人本主义社会思潮具有的现实价值等方面对西方现代人本主义思潮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9.
虽然中国现代现实主义主流文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哲学基础的,但纵观整个五四文学,却是以西方现代非理性的人本主义哲学为其主要哲学基础的。如果说,马克思主义给中国现代文学以感时、忧国、反抗、革命的特有品格的话,那么,西方现代人本主义哲学则赋予五四文学家以强烈的主体意识,加深拓展了五四文学对人和人生全面反思的主题意义,更新了五四文学的审美观念,丰富了五四文学的艺术技巧,从而激发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生命活力,加速了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人本主义教学原则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景芸 《江苏高教》2006,(6):153-153
1.人本主义教学法的基本主张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人本主义教学法起源于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始于古希腊的人文主义,在文艺复兴时代人本主义得以发展,并进一步形成了现代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思想主要体现了人文主义、自然主义、经验主义和主知主义。  相似文献   

11.
近代以来,国内学者对近代西方科技伦理思想进行研究,形成一定成果.论文首先界定了近代西方科技伦理思想的时间范围,其次从科技道德的基本内容、科技道德的原则等方面介绍国内学者的研究现状,最后对研究成果进行展望,指出其不足.  相似文献   

12.
甲午战后,西方伦理思想纷至沓来。中西伦理由于异质异文,相互冲突与激荡。在激烈交锋中,中国传统伦理一点一滴地发生了近代转型,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中西义利观的尖锐冲突,导致中国传统义利观的转型;三纲五常与自由平等的冲突,促成中国近代个人权利意识的生成;忠君报国与"国家"意识的较量,促成中国近代国家伦理的生成;圣人君子与自由平民的对垒,造成中国近代平民化人格的形成。这些新伦理的萌芽,标志着汲取了西方伦理精华的中国近代伦理已在中西文化互动中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This paper makes a bold attempt to make sense of contemporary Koreans’ common expectation of the educational role of public school teachers by tracing it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oots to the neo-Confucian humanistic tradition of the Joseon dynasty in Korea that lasted for about 500 years until Korea began to modernize in 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In this attempt, the key concepts to be explored as equivalent to the Western idea of ‘liberal learning’ are the Confucian ethics of ‘learning for oneself’ and its relation to schooling and teaching. The discussion focuses on whether and how this ethics of learning can be recovered in such a way as to accommodate the postmodern condition of our society, as the educational legacy of the humanistic tradition of East Asia that can keep the public spirit alive in (post-) modern schooling.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末,西方世界变革日新月异.严复为寻求国人在思想和身体上彻底改变和解放的救国之路,他提倡自由平等的思想观念和物竞天择的思维方式,推行学校体育,提倡女子体育,推进国民素质教育,倡导"军国民"教育思想下的"力、智、德"三育并重的体育思想.促进了中国近代体育的发展,为中国近代体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滇越铁路与近代云南社会观念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1910年滇越铁路的建成通车,西方的世界观、价值观、伦理观随有形的商品、设备、交通工具、人员和无形的文字、语言、宗教传人,是导致近代云南经济社会、思想文化、风尚习俗、宗教伦理变迁的主要核心因素,显著影响了滇人的求学观、地理观、价值观、就医观、就业观,对政治变革和社会变革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美德伦理学是一个当代伦理学概念,它具有当代伦理学的结构.在强意义的"现代假设"(modern assumption)下,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不是美德伦理学,在弱意义的现代假设下,它可以是美德伦理学.依据当代伦理学结构来考察古代伦理学是不合理的.当代伦理学结构导致了伦理学理论之间的对立.当代伦理学理论应当互补和融合,以实现在解释道德生活方面的协同.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儒家伦理内在因素与当今时代需要相关性的分析论述了儒家伦理为什么会有现代价值:一方面儒家伦理自身具有人民性、民主性的客观真理的颗粒,另一方面发掘儒家伦理的精华乃是中国与国际社会的时代需要。儒家伦理的现代价值主要体现为它对现代社会的整合作用,即对人的思想道德与精神的提升、对社会秩序的整饬、对社会稳定、人际和谐、增强企业管理效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是其赖以生存,发展和延续的重要原因,因此,只有在传统文化,传统人文精神的基础上方可建立新的文化大厦和新的人文精神,本文拟就我国现化代进程中从传统人格到现代人格的建构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学术思想界在甲午惨败后出现了对中国传统学术文化进行深刻批判的动向。他们肯定西学、批判中学的本意,是要为衰弱的中国寻找救亡图存药方。意想不到的是,对传统学术的新认识却开启了中国人文学术的去价值化运动:"六经"从辨明"是非"之基础,转变为只是考辨"真伪"所需之材料。胡适、顾颉刚等人继承发展了这种意识,突显"别真伪"的价值,引领了民国文史学术研究的发展。与此同时,社会转型导致的道德价值危机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渐显现。一些学者在"学以载道"传统的基础上,期望中国现代学术能汲取中西学术文化的精华,熔铸适宜现代中国的"国民道德"。重"求真"的学术研究取向,和构建现代道德伦理的社会期望之冲突,构成了清末民国时期文史之学发展的重大理论困境。文史之学是该"别真伪",还是"明是非"?这是中国现代人文学术从业者一直探索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1920年代,由于中国现代作家对西方理性精神误读,使得中国现代作家在反传统道德的同时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两难境地.由此而带来的道德两难现象反映到文学上,首先体现为作品中的人物在服膺现代道德时对传统道德的不自觉认同.这种认同使得具有现代理性精神的个体在突破传统道德藩篱追求现代道德时仍然摆脱不了传统道德的羁绊.处于两难困境中的道德主体自觉不自觉地选择了向传统道德的回归.这一方面体现为"为母爱回归"现象,另一方面则体现为对传统道德的礼赞和自觉重建传统道德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