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民办教育促进法》与中国高等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而言,《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出台是一个重要事件。一方面,《民办教育促进法》为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另一方面,《民办教育促进法》也在某种程度上为公立高等教育的改革提供了动力、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活力 1.民办教育法律法规、产权制度逐步完善 民办教育历经20年发展,在法制建设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从《民办高校设置暂行规定》《高等教育法》到《社会力量办学条例》,再到《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高等教育在“取消”“限制”“鼓励”和大力支持的过程中发展。《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提出“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民办教育,为解决或缓解民办高教发展中的问题清除了很多障碍。本着“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理念,《民办教育促进法》对民办高校产权归属作了明确的规定:“民办学校对举办者投民办学校的资产、国有资产、受赠的财产以及办学积累,享有法人财产权。”  相似文献   

3.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活力1.民办教育法律法规、产权制度逐步完善民办教育历经20年发展,在法制建设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从《民办高校设置暂行规定》《高等教育法》到《社会力量办学条例》,再到《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高等教育在“取消”“限制”“鼓励”和大力支持的过程中发展。《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提出“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民办教育,为解决或缓解民办高教发展中的问题清除了很多障碍。本着“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理念《,民办教育促进法》对民办高校产权归属作了明确的规定“:民办学校对举办者投民办学校的资产、国有资产、受赠的…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召开和《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将对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 影响。黄河科技学院要乘《民办教育促进法》的东风加快发展。一是提高认识,抓住发展机遇;二是 依法办学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办学水平;三是希望政府积极扶持,为民办高校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台以后,全国民办教育总的发展形势是好的。但是,在《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颁布以后,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其中有一些矛盾还相当突出。日前,在(全国)民办教育工作者联谊会主办的“中国民办教育发展问题与建议座谈会”上,与会的民办教育专家、全国各地民办教育协会负责人、民办学校的办学者们,在充分肯定《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积极意义的前提下,坦率地指出了当前民办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符合时代要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办教育促进法》将从9月1日起开始施行。民办教育工作者联谊会和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于3月26日在京联合举办《民办教育促进法》高级讲习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民办教育工作者联谊会主席柳斌;《民办教育促进法》起草领导小组组长汪家鏐就人们关心的话题作的说明。本期的“民办教育”栏目刊登了他们的讲话稿——编者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召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提出,《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使中国民办高等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动力和历史机遇。要更新思想观念、强化战略机遇意识、产业经营意识、特色办学意识;积极探索民办二级学院、政府资助的民办高校、教育集团、股份制办学、公办高校整体转制等办学模式,促进民办高等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想就《〈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对民办教育,包括对民办幼儿教育发展的促进作用问题谈四个方面的看法。一、《〈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在立法体系中的地位、作用,也就是它制定的必要性按照我们国家立法体系的规定,一般法律出台以后,为进一步完善和更好地促进法律的实施,国务院有时候根据需要制定一些法律条例。《民办教育促进法》公布以后,国务院依据需要就制定了配套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为什么要制定这样一个条例呢?首先,《民办教育促进法》里的一些直接规定都需要国务院通过,并加以规定。如《民办教育…  相似文献   

9.
民办职业教育是民办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二者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它继承厂民办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优良“基因”,另一方面,民办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将形成一种合力,阻碍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的颁布实施,民办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凸显。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及《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实施,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云南的民办高等教育还处于落后的水平。文章分析了云南民办高等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   

11.
美国私立教育券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私立教育券是美国教育券的主要类型之一,由私人和社会团体捐资,帮助低收入家庭子女接受私立教育,具有很强的慈善性及一定的政治、文化价值取向。不同的私立教育券计划在资助额度、服务学生数量、目的及导向上存在差异。私立教育券的推行对改善学生学业成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实践中仍面临如何维持计划的长远推行和留住学生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民办教育的发展水平与民办教育法制建设的科学性程度及相应政策环境的好坏是密不可分的。我国民办教育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存在着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现阶段应当进一步加快和完善我国民办教育法制体系,为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中国教育的新动向,一是体制内教育,在努力摆脱"重智轻德","重理轻文"的弊端,逐步恢复中华文化的主体性,真正落实素质教育;二是民办教育的新发展,在文化自觉意识与文化教育行动方面,醒得早、启动快、效果明显,为体制内学校教育提供许多有益的经验。中国的教育理应站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的高度,必须尊重群众和民间教育的实验和创造,才能推动体制内外的各级各类学校遥相呼应,长善救失,共同为创建21世纪的中国教育携手前行。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民办部门与公办部门一起,成为实现中国高等教育机会供给量增加的主要途径。文章针对我国民办教育,分析民办学校成功发展的几个因素,提出一些关于民办高校和民办教育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5.
民办二级学院既区别于独立设置的民办高校,又有别于普通二级学院,是“公有”优势和“民办”活力相结合的办学形式。民办二级学院的发展动力在于制度创新。办好民办二级学院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筹资收费与制度创新、教学质量与办学效益、依托母体与相对自主、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等方面的关系。民办二级学院是目前高校适应市场经济改革的一种发展形式,长远地看也是一个过渡形式。  相似文献   

16.
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应确立起以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为本的理念。这不仅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具有内在统一性,而且反映了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更有助于民办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我国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并对如何提高民办中职的办学质量及规范管理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运用Panel Data模型,对中国民办教育的影响因素与产出弹性进行计量分析后发现,社会对教育的强劲需求是影响我国民办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各地区之间民办教育对经济的产出弹性差异不大。据此,我们得到三个主要结论:(1)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有利于缓解教育供小于求的矛盾,加快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2)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是中西部地区缓解实用型人才短缺、加快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3)中西部地区应加大制度创新力度,更新发展观念,加快民办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第三部门视野中的教育产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产权问题是教育经济领域争论比较激烈的问题之一,原因是许多研究者认为它是制约我国教育特别是民办教育发展的根源之一。虽然理论工作者从多维视角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并未对现实情况产生较大影响。试图从另一个全新的视角进行探讨,并希冀从中得到启示,其结论是第三部门视野中的教育不存在产权问题,现实情况也说明并没有因为产权问题而影响我国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Public education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privatized as private philanthropic organizations, such as the 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 and corporations, such as Pearson, dominate the policy-making process, and more students enroll in publicly funded but privately administered charter schools. The privatization of education results from the dominance of neoliberal ideals promoting market competition, individualism, and standardized testing. In response, we call for replacing neoliberalism with social democratic policies emphasizing community, trust, and democratic delibe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