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宗法制度的兴亡曾经对古代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在政治文明中曾经扮演重要角色的宗法制度影响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本文对宗法制度的兴亡演变历程做了分析,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家国同构的本质进行了相关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宗法制度的兴亡曾经对古代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在政治文明中曾经扮演重要角色的宗法制度影响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本文对宗法制度的兴亡演变历程做了分析,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家国同构的本质进行了相关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京杭运河始于秦,兴于隋,盛于唐宋,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工程之一,运河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被誉为“古代文化长廊”、“古代科技库”、“名胜博物馆”、“民俗陈列室”,其历史遗存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绝好实物资料,是中国享誉世界的重要历史人文景观,是中国悠久文明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文人是一代又一代具有政治情结的文人。产生这种情结,有生计层面上的原因,更有理想层面上的原因。古代文人从政多为悲剧,政治理想难以实现,而在个人命运上往往招致不幸。对于中国古代文人的政治情结,我们以为这是中国知识分子对国家社会责任的一种自觉,应该给予肯定和赞美。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他们在对人生价值及个人定位的认识上,有其时代的局限性。对于古代文人的政治悲剧,固然有封建政治黑暗等外在的原因,但我们还应看到文人自身的原因,很多文人本身并不具有比较突出的政治智慧与政治才能。以为文学家就一定会在政治上大有作为,这是认识上的一种谬误。  相似文献   

5.
孙永祥 《兰台世界》2014,(10):18-19
我国古代社会所奉行的宗法制度、农业社会的经济条件以及人们的传统观念决定了我国古代先买权制度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具有其自身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社会所奉行的宗法制度、农业社会的经济条件以及人们的传统观念决定了我国古代先买权制度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具有其自身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的谣谚与其被视作古代社会的新闻,不如被认为是古代社会中内容丰富的社会广告更加恰当.尤其是古代社会中流传着的大量的时政谣谚,在当时往往发挥了政治广告的强大宣传鼓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付开镜 《兰台世界》2012,(15):21-22
在中国古代,高官自污成为政治领域极为突出的现象。自污是为了消解君王的猜忌而躲避可能带来的杀身之祸以保全自己和家族。自污是中国古代政治领域的一大怪胎,严重毒化了政治风气,成为中国专制社会政治体系中的难解之题。  相似文献   

9.
谣谚,是当时社会上口耳相传的一种通俗的、便于记忆的歌谣、俗谚,是民众生活与思想实践的直接反映。本文所着重讨论的是政治谣谚。政治谣谚不仅仅只是一种文学形式,更重要的,它具有十分严肃的政治内容,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重要的舆论形态,它不仅有着来自民间的鲜活流传形式,还传达着深刻的社会政治信息。  相似文献   

10.
新书推荐     
《中国文明》作者:[法]葛兰言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定价:68元作者以封建家族制度为核心,对中国古代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军队、都城进行了透彻的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图书馆是中国古代藏书楼的发展和继续,它的母体是中国古代藏书楼,它的根在中国,绝不是西方思想文化传入中国的产物。中国古代藏书楼由于受到小农意识、宗法制度、科技落后、图书数量少及没有足够的读者群等因素影响,具有很大的封闭性,"书藏"思想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但它并非绝对地封闭保守,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开放性,具备近现代图书馆收藏图书与提供使用的基本功能和本质属性。中国古代藏书楼是中国近代图书馆孕育、产生和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相似文献   

12.
马闻屿  吴涛 《兰台世界》2016,(2):129-130
社会救济和慈善事业一直是救济社会困难群体,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社会救济和慈善事业不是近代才有,中国古代的社会救济和慈善事业有很多举措和政策值得研读和探讨,本文对社会救济、慈善事业概念进行界定,指出中国古代社会救济和慈善事业的思想基础,分阶段探讨中国古代社会救济和慈善事业的政策措施,并对其特征进行总结概括。  相似文献   

13.
徐怡 《兰台世界》2006,(18):50-52
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文献典籍浩如烟海。中国古代官修图书,在作为社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古代图书文献中,占据着统治地位.它“以官修”的优越性,成为古代文化的主导,代表着当时的时代精神。浅析中国古代官修图书的民族文化根源和社会根源,旨在正确认识古代图书文献。  相似文献   

14.
《洪范》将古代政治文明中的伦理道德思想以及政治行为手段升华为了一种政治文化,将《洪范》置于古代政治文明的大背景中进行研究,对于了解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中国历代王朝图书活动"言"与"行"的观察与分析,可以总结出古代王朝关于图书事业的若干政治心态,即:1.图书一统——"大一统"观念的文化表达;2.典籍资治——强调图书政治功用;3.不惜代价——典籍价值高于一切;4.盛世修书——政权强盛心态的表征。通过从政治角度对古代王朝图书事业进行观察与分析,可以对"文化传统"取向型的中国古代政治在图书生产、保存、传播领域里的表现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现在的西方人经常会批评中国人没有时间观念,殊不知,中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没有去注意一分一秒的精确时间的习惯,中国古代社会和政治的维持,主要是依靠一种对于勤劳美德的强调和遵守作息时间表的惯性。而且,中国古代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农业人口比重较大的社会。意味着统治者们若要维持统治秩序,就必须采取适宜的措施对乡村进行治理。否则统治便不可能长久。本文以为从法律控制的角度看,其乃宗族法、村落习惯法及国家法共同管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王春花 《兰台世界》2016,(22):112-116
社会养老是现代概念,但先秦诸子如墨子、孟子和管子的思想中已不仅包含着家庭养老思想,而且有社会养老思想。中国古代也有一些社会养老的实践,如悲田养病坊、给侍制度,宗族养老等。所以中国古代虽以家庭养老为主,但并没有排斥社会养老,实现老有所养是人类从古至今的理想。中国古代社会养老的思想与实践至今仍然值得参考与借鉴,今后应进一步吸收其中的有益成分,建立更完备的现代养老制度。  相似文献   

19.
好的社会状态的一个特征是,社会中具有抵抗强权的力量,不管那强权是来自政治还是经济、商业、文化 奢侈品消费在中国并不是舶来品。与此相反,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代表皇室荣耀的各种物品,无不精雕细刻并且因罕见而稀有昂贵。但奢侈品成为中国中产阶层的消费品,则时间并不长。与有阶层差异的社会相比,如今的商业社会,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建立和谐社会的可能性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中国有没有可能最终建立起“和谐社会”,要看中国能不能进一步提高社会多元化水平,在社会组织化水平方面更上一个台阶.更好地处理公平与效率的矛盾.最后.能不能在政治民主的道路上持续地获得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