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是现代桥梁的一种主要结构形式,具有变形和缓、伸缩缝小、刚度大、行车平稳、超载能力大、养护简便的优点,在现代城市高架桥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文介绍了上跨铁路营业线采用螺旋钢管支柱和贝雷梁组合的形式搭设支架施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2.
利用桥梁结构分析软件MIDAS/Civil建立桥梁结构计算模型,对莱在建特大跨悬臂浇筑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整个施工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同时运用前进分析法对桥梁结构进行施工控制分析计算,重点对结构体系转换过程中临时固结拆除引起悬臂端挠度过大以及由于跨中底板预应力筋引起的张拉后底板压应力过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通过优化结构体系转换顺序的方法解决以上问题。优化方案的验算结果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建议已被采纳。  相似文献   

3.
文章针对35m大跨度梁,分别按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型钢混凝土梁和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3种方案进行计算分析,并对梁的承载力、挠度、裂缝、梁高及用钢量等技术指标加以比较,从而得到最为经济适用的设计方案。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能够充分发挥混凝土翼板的受压性能优势和钢的受拉性能优势,承载力高,刚度大,自重轻,梁高减小,使用空间大。  相似文献   

4.
王少一 《大观周刊》2011,(20):180-180,66
厚板转换层是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形式之一。本文首先阐述了厚板转换层结构的整体计算方法,进而论述了厚板的内力分析,最后阐述了厚板转换层结构的构造要求,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刘坚 《大观周刊》2011,(23):98-99
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施工的关键在于转换层的施工方案的确定,它直接影响到施工阶段的结构安全、工程质量和施工成本。本文介绍了转换结构的施工特点以及施工控制要点。重点对其中的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所施加的预应力会因为相连的构件的约束而发生损失,如果不计该损失,则会导致低估预应力总损失,或高估结构的实际抗裂性能。文章结合实际工程,探讨了侧向约束预应力损失对混凝土构件预压力建立的影响,并提出了减少侧向约束预应力损失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唐人 《工程建设与档案》2010,(1):120-122,125
文章针对型钢混凝土梁的施工方案,以工程实例为对象,研究了合理的施工方法以保证型钢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提出了型钢混凝土梁的安全施工措施,从而使施工既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又能达到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8.
在超高层建筑结构中,由于房屋实用功能的需求,某些楼层的柱子要求去掉,成为多功能厅、会议厅等大空间,而上部结构或者若干楼层仍可以按照通常情况设置柱墙等竖向构件,此时必须采用转换结构承托上部墙柱等构件。近年来,大量的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的相关研究工作相继开展,取得了很多有意义的成果。该文对一栋外框架一核心简带搭接柱转换层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采用ETABS结构分析软件对该建筑进行了模拟,并分析了采用不同形式转换层对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大量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在运营阶段相继出现了影响结构正常使用及结构耐久性的受力裂缝。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改善预应力连续箱梁耐久性的措施、建立全寿命成本分析优化设计理念:加快抗裂、抗渗等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的推广和应用;改善原有预应力连续箱梁施工工艺、结构形式;设计时充分考虑桥梁使用时所处的环境,针对具体的环境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环境对桥梁耐久性的影响,加强运营阶段的管理和维护。  相似文献   

10.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过大的预应力损失,改变了原始设计的受力状态,将导致结构过早的失效或破坏。该文阐述了预应力结构施工中预应力损失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介绍了在实际施工中,为达到减少预应力损失的目的需要采取的控制措施及方法。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个多震国家,绝大多数地区为地震区,甚至位于高烈度区,为了建筑物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应在强地震区及多高层与超高层中推广使用型钢混凝土这种结构体系。文章以高层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为对象,研究结构的周期和周期比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某连续刚构桥的体外预应力加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运营多年后出现了底板、腹板裂缝,文章通过对全桥病害状况进行分析,提出体外预应力加固方案,对箱梁结构混凝土应力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体外预应力可改善箱梁局部应力状态,提高结构承载力。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不同结构层对抗反射裂缝能力的分析,指出通过增加应力吸收层、面层沥青混凝土增加纤维的结构形式,能有效避免或减缓反射裂缝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近几十年来,悬臂浇筑施工工艺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建设中已被广泛应用,但随着桥梁跨度的逐渐增大,已有不少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跨中下挠、开裂等病害。究其原因,部分除设计及施工原因外,主要还是在于混凝土收缩、徐变效应对桥梁结构的影响。该文以某大桥工程为背景,对相对湿度、加载龄期及预应力损失等因素进行探讨,分析混凝土收缩、徐变对悬臂浇筑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赵虎明 《大观周刊》2011,(46):45-45
本文介绍了国标《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提出了七种加固方法和三种配套使用的加固技术,分别是“加大截面加固法”、“置换混凝土加固法”、“外加预应力加固法”、“外粘型钢加固法”、“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法”、“粘贴钢板加固法”、“增设支点加固法”、和“植筋技术、锚栓技术、裂缝修补技术 ”。另在附录中还推荐了“钢丝绳网片一聚合物砂浆加层加固法”、“绕丝加固法”两种加固方法和“已有混凝土结构钢筋阻锈方法”一种加固技术。规范进一步明确了加固设计一般规定、设计计算原则以及加固方法及配套使用的技术。特别应该强调的是: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的使用年限应由业主和设计单位共同商定.一般情况下宜按20年考虑。使用胶粘方法或掺有聚合物加固的结构、构件,应定期检查其工作状态。根据我公司近几年来所做的加固改造工程实例,对一些加固施工技术总结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施工工艺,整理出来以便与同行交流与提高。  相似文献   

16.
陈红卫 《大观周刊》2012,(12):139-139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工作、生活以及文化娱乐环境提出了更为复杂的要求,促使高层建筑由单一的功能逐渐向多功能综合性建筑发展。由于建筑物上层和下层之间功能的不同,就要求有结构转换层来进行不同的结构类型的转换。本文就高层建筑设计中常见的结构转换形式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强钢材的生产发展,就房屋建筑而言,处于由低强钢材向高强钢材、向预应力混凝土过渡的阶段,预应力混凝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由于其抗裂度高、耐久性好等优点,在大跨度、大空间建筑结构中被J。泛应用。文章通过某酒店工程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梁施工技术的应用,以施工工艺为主线,对该项工程施工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8.
通过结合某高层建筑施工实例,针对该工程中采用的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特点,分别就型钢混凝土柱以及压型钢板的施工提出了详细的施工技术要求,旨在能为同类工程提供有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高层住宅日益增多,而建筑层高的限制和建筑设计的多样化,使普通的梁板结构体系无法适应建筑功能的要求,后张法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大板结构就是能够满足这种要求的结构形式之一。现将无粘结预应力的结构设计介绍如下: 一、工程适用条件 现在很多工程都可以采用大板结构,  相似文献   

20.
文章针对普通的钢-混凝土组合梁存在混凝土和型钢之间滑移大、竖向掀起大、横向稳定性差等问题,从而提出了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梁。为研究其弹性受弯承载力,采用应力积分法和换算截面法分别建立了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弹性受弯承载力。根据试验结果,验证了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弹性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