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20世纪初,清政府在蒙古地区强制推行的放垦蒙地政策以及民国时期在内蒙古盟旗的大规模开垦,对蒙古民族传统的自主权益、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带来严重的剥夺和破坏性影响。因此,放垦蒙地从一开始就不断遭到蒙古族各阶层的普遍抵制和反抗。  相似文献   

2.
王爱召史话     
蒙古族最早信奉萨满教,后来信奉喇嘛教。这是由于土默特领主阿勒坦汗,曾于公元1544—1570年间几次率军远征甘肃、青海等地,征战中了解到喇嘛教统治藏族人民的巨大效果。为了进一步利用宗教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控制蒙古各部落,阿勒坦汗遂将格鲁派喇嘛教(俗称黄教)引入蒙古地区,在他的倡导下,黄教在蒙古地区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3.
清政府军府制度产物之一的呼伦贝尔副都统衙署建立于乾隆八年(1742年),管辖呼伦贝尔地区的防务及所属索伦、陈巴尔虎、新巴尔虎、厄鲁特等各旗的兵马。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六月.噶尔丹即由呼伦贝尔地区深入袭扰漠南蒙古。清政府为抵御噶尔丹,曾派理藩院尚书阿喇尼率兵长驱,企图到这里驻兵扼守。后因噶尔丹已渡过乌尔顺河,“若仍往据贝尔湖,则反出其后”,  相似文献   

4.
黄伟星 《兰台世界》2017,(6):126-128
16世纪末17世纪前半叶,卫拉特蒙古各部落内讧不已、混乱不堪,外部又面临沙俄政府的军事侵略和清朝贵族势力的威胁,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蒙古各部落首领于1640年在丘尔干会议上制定了《蒙古—卫拉特大法典》。大法典以具有强大民族凝聚力的黄教为立法宗旨,建立政主教辅的统治模式,以团结蒙古各部,抵御外敌入侵。  相似文献   

5.
清代末年,全国各地新学思潮风起云涌,京师大学堂及各地的各种新式学堂纷纷开办。而川滇边藏区因地处偏远,居民多为藏族,语言不通,民风不开,教育还相当落后。朝廷有心整饬边务,加强对边区的统治。光绪三十二年七月(1906年8月),清政府以“四川云南两省毗连西藏,边务至为紧要”为由,决定设立相当于行省一级的川滇边衙门。可见,清政府此时有心整饬边务,加强对边区的统治。为促进这一地区教育的发展,清政府也给予了很大的政策倾向,制定了一些有利于该地区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土尔扈特蒙古本是我国西北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本文试图以国家认同为视角,从土尔扈特部国家认同的历史文化根源、民族情感基础和清政府对土尔扈特国家认同的建构三方面来阐述此观点。  相似文献   

7.
作者对于《理藩院则例》的由来、内容等进行了考述,以《理藩院则例》中蒙古地区法为研究重点,从行政制度、管理制度、宗教制度三个方面就清朝对于蒙古地区立法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明末清初,生活在我国西北边疆的蒙古民族分为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和漠西厄鲁特蒙古三大部。其中漠南蒙古即今内蒙古各部,漠北喀尔喀蒙古游牧于今蒙古国境内,而漠西厄鲁特蒙古游牧于我国新疆天山以北、阿尔泰山以南地区。  相似文献   

9.
西方人对蒙古地区的发现及认识开始于蒙元时期。明代由于东西方隔绝,西方人对蒙古地区仅有间接的听闻。西方耶稣会士对蒙古地区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考察、研究,为西方对蒙古地区及蒙古民族的关注及研究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1253年,元朝在云南建立统治,有10多万军队和大批蒙古族官吏来到云南。1381年明军大举进攻西南,击溃10万蒙古军,元朝在云南的统治终结。失败后的蒙古将士和官吏无法回到蒙古,只好落籍云南,因受到民族歧视,散居各地的蒙古人多改为汉姓,逐渐融合于汉族和其他民族中。750年来,他们在语言、风俗、生产、生  相似文献   

11.
雍乾年间,清政府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在西南少数氏族地区开展大规模的改土归流活动。馆藏内阁全宗现存乾隆十七年署广西布政使李锡秦汇造雍乾年间广西部分地区实行改土归流情形的清册,其中记载了在东兰州、武宣县、宁明州、归顺州、西隆州等地实行改制的原因以调整州县治所、设官管理等情形,可供研究清初民族政策及边疆史地参稽,现予刊布。  相似文献   

12.
阿尔山地区曾是蒙古民族活动非常频繁的地方,它是蒙古民族的发源地之一。历史上,这里曾先后成为蒙古塔塔儿、翁吉刺、哈拉哈、车臣、科尔沁等大小十几个蒙古族部落繁衍生息游牧的地方。又因这里的温泉之故,使得它更成为蒙古民族心目中除“圣山”(不尔罕山)、斡难河、成吉思汗陵以外的又一“圣地”。所以,每到夏季,总会有众多的蒙古人及具有蒙古族血统的人不远千里,  相似文献   

13.
清代武举考试对象分为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其中八旗蒙古武举制度对于清代的蒙古族教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地位,是清代武举制度的一个亮点.文章对蒙古八旗武举形式、考试内容和考试管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4.
清代武举考试对象分为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其中八旗蒙古武举制度对于清代的蒙古族教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地位,是清代武举制度的一个亮点。文章对蒙古八旗武举形式、考试内容和考试管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5.
李晓标  解程姬 《兰台世界》2016,(19):149-151
19世纪40年代,法国遣使会士古伯察游历了蒙古地区,并留下游记即《鞑靼西藏旅行纪》。古伯察眼中的蒙古形象在西方影响巨大,是近代西方了解蒙古地区、蒙古人群的重要来源。他尽量以客观镜像的方式,呈现出蒙古男人、女人的性别形象,蒙古贵族、平民的社会阶层形象,使同一时期西方社会对边疆中国的蒙古地区有所了解。他不仅要达到简单呈现镜像的目的,而且要通过重现蒙古人群各色形象来进行分析判断,以证明映衬西方宗教、文明的进步、合理性。依据古伯察的行纪展开边疆地区蒙古人群形象研究,将有利于解决西方"中国形象"中边疆中国的缺失。  相似文献   

16.
《上海宪章》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10月20日至24日,“国际博协亚太地区第七次大会暨博物馆无形化遗产国际学术讨论会”在中国上海召开,来自阿富汗、澳大利亚、阿塞拜疆、孟加拉、莱、柬埔寨、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朗、韩国、老挝、马来西亚、蒙古、尼泊尔、荷兰、新西兰、菲律宾、萨摩亚、新加坡、斯里兰卡、瑞典、泰国、越南、瓦努阿图、中国内地及香港、澳门、台湾等26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150名代表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7.
《兰台世界》2015,(Z2):116-117
<正>东三省保卫公所是在清政府统治时期民众所建立的自治机构,它的建立几乎是完全效仿西方国家的社会组织形式来创办的,本来在封建制度下是不可能创办这样的机构,但是当时东三省的特殊环境,东三省保卫公所成为民族矛盾日益激化的产物。自义和团运动后,东三省虽然在清政府的统治下,但实际的控制权完全掌握在俄国的手中。"自庚子以来官权久失,州县各员几成虚设。"[1]1904年日俄战争期间,日军于东三省所占地区,分别指派乡约,加以控制。清朝政府宣称所谓"中立",地方官员开同虚设。为  相似文献   

18.
乌日娜 《兰台世界》2012,(21):77-78
清朝《蒙古律例》作为一部成文法,不仅为清朝治理蒙古地区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后人研究清代法律制度的基本史料。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蒙古律例》的制定过程,并且对《蒙古律例》的整理出版情况作了初步评介。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促进东蒙古地区近代化的角度入手,结合他所推行的改革措施,阐释这些政策对于东蒙古地区近代化的意义和影响,从中离析出锡良对于东蒙古地区近代化改革的主导思想,以期为锡良研究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20.
郎元智 《兰台世界》2010,(12):60-61
本文从促进东蒙古地区近代化的角度入手,结合他所推行的改革措施,阐释这些政策对于东蒙古地区近代化的意义和影响,从中离析出锡良对于东蒙古地区近代化改革的主导思想,以期为锡良研究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