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百万扩招背景下,人才培养目标差异性定位是高职教育系统变革的重要环节。针对主体多元化、多样化的教学新需求,采用关键指标构建全方位人才培养目标差异性定位的标准体系,基于差异性定位方向,开展人才培养目标多层次划分,明确不同主体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内涵,构建新时代高职院校全主体、全覆盖、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提供有效模式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培养的目标选择、人才培养主体改革、人才培养条件的创造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三个基本问题。人才培养目标的选择取决于市场多元、多变的需求,不同的高等院校应当根据自己的定位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主体改革的可行路径是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标尺,按照针对性、时效性和责任性相结合的原则改革高等院校用人制度;人才培养条件建设则是国家、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工程。  相似文献   

3.
大学科技园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服务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服务对象和形式单一、服务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等问题。大学科技园应建立起包括人才培养服务目标、主体、对象、平台、机制等在内的人才培养服务体系,重点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主体、三大人才培养服务平台以及人才联合培养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以企业为办学主体的民办高职院校,其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优势;但也存在诸多不足。应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颁布为发展契机,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通过构建多主体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多层次动态化的项目课程体系、进行多样化的人才培养过程设计、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等举措,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5.
人才培养模式的本质是人才培养质量。它涉及教育思想、大学精神以及政府、办学主体、求学主体、社会外部条件、高等教育资源与配置等多主体、多层次、多方面,是一个复杂问题和系统工程。本文根据现有资料,对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做较全面的梳理、总结和评价。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治理致力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改进与提升,是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要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治理是由治理主体、治理共识、治理工具和治理成效等构成的治理系统,其运行以人才培养目标的识别、理解及定位为起点,以此统领治理共识、指引治理主体、规约治理工具,治理主体开发并运用治理工具取得预期治理成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最终实现高职院校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剖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治理现实,发现在治理主体的良性互动、治理共识的有效达成、治理工具的科学供给、治理成效的持续改进等方面仍面临不少挑战。为此,应着力构建治理主体良性互动长效机制、发挥治理共识激发内源动力作用、优化治理工具多元互补供给结构、提供治理成效持续改进动力源泉,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提升提供行动路径。  相似文献   

7.
“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教学资源开发、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紧密合作,共同承担高职教育教学工作,培养满足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模式。本文提出应从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调动企业参与“双主体”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和深化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等方面入手,培养社会需要的现代物流人才。  相似文献   

8.
当前,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强调校企的深度合作,它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途径。中间组织理论下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培养双方主体结合相对松散的靠近市场的校企合作模式和培养双方主体结合相对紧密地靠近科层组织的校企合作模式两个层面。其中,形成有利于集团化办学的合作组织建设、拓宽校企合作深度与广度、提升校企合作模式的开放度则是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机制保障的组织设计。  相似文献   

9.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主体及其法律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主体范围进行了界定,即"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主体包括学校、企业、学生,由此形成三对法律关系,并对这三种法律关系的涵义和内容分别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高校人才培养问题主要表现为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的一元封闭性,知识结构的片面狭隘性,人才素质能力发展的薄弱单向性三个方面,即高校教学体系及人才培养体系的主体单一性和结构的封闭性.对此,高等学校应转变教育观念,从高校人才培养功能着手,突破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人才知识结构、人才素质能力等方面构成的结构封闭性,形成大学功能的有机联系,以人才培养主体多元性、人才培养模式开放性,建构多元交叉的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促进高校创新型和杰出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是深化软件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软件技术专业以校企"双主体"为人才培养突破口,按照"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思路,统领整个软件技术专业项目建设。实践证明,校企"双主体"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成效显著,学生就业竞争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以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施校企双主体工学交替人才培养工作实践,介绍了校企双主体工学交替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课程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模式改革、质量监控评价等方面的做法,希望能为高等职业院校进行校企双主体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施校企双主体工学交替人才培养工作实践,介绍了校企双主体工学交替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多掌期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课程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模式改革、质量监控评价等方面的做法,希望能为高等职业院校进行校企双主体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合作招生、合作培养、合作就业。为推进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基于"基本能力、专项能力、综合能力"依次递进的规律,将人才培养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构建"3*(0.5+0.5)"工学交替的教学组织模式,完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落实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  相似文献   

15.
质量管理是提高高职教育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问题之一.高职教育质量管理包括外部和内部两个层次,外部管理涉及高职院校与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主体关系;内部管理则是多主体之间相关利益在高职教育中的调整与分配.通过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界定、人才培养资源管理、人才培养过程管理、人才培养分析与改进等过程,实现高职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构建.高职教育质量管理效果的价值判断应关注“顾客要求的满足程度”,其评价目标、评价主体、评价指标与评价方式是管理效果评价的基本构成.  相似文献   

16.
随着创新人才培养的深入发展,人才培养模式精彩纷呈,高校、政府、科研单位、企事业单位等主体间协同培养创新人才的形式在高校内涵式发展和人才培养及科技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分析当下协同主体间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协同创新视域下探索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主体范围进行了界定,即“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主体包括学校、企业、学生.由此形成三对法律关系,并对这三种法律关系的涵义和内容分别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校企“双主体”互动式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目标和发展方向,现阶段高职院校实行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些共性问题,高职教育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如何持续发展是我国高职教育面临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难题。本文就这一问题,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华好学院美容会所管理专业方向为例,探讨适合高职院校校企“双主体”互动式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按照校企合作全过程贯穿、工学结合全方位实施、工学交替全面普及、订单培养为主体的“三全一主体”建设思路,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企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实现人才培养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20.
简述了校企"双主体"办学的形式,分析了校企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机制构成的四个主要因子。通过校企共建的都市丽人服装学院"双主体"办学实践,总结出校企优质资源进行混合的十要素,探索出一套"双主体"办学的人才培养机制,提炼出实现机制的"六共同"实践模式,使校企合作程度更深、时效更长,实现校企互利共赢、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