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3 毫秒
1.
一、资本介入传媒是我国传媒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系列由资本参与的新媒体、新节目的诞生,以及业外资本注资传媒的行为,使2001年被不少人称为“传媒年”,传媒的资本运营从早几年的低凋、边缘状态猛然成为一个热点关注的话题。尽管,目前从整体来看,资本参与传媒的数量和资金  相似文献   

2.
<正> 当前,我国传媒界正涌动着一股投资热,最新资料显示,进入或涉足传媒业的国内上市公司已有40余家,一些世界传媒巨鳄也开始在中国传媒滩头阵地前游弋,长期在行政壁垒保护下,业外资本最难进入的中国传媒产业的大门正悄然而急速地打开。 对这股传媒与资本联姻的投资热,在国内传媒界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这是继网络热之后的“又一个美丽的泡沫”;另一种意见认为,真正的传媒业竞争还没开始,说它是“泡沫”还为时过早。究竟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还是让我们首先考察一下中国传媒业改革发展的实际情况,看看传媒市场与资本市场是怎样结缘的吧。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媒业利用业外资本合法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列举大量资料 ,描述当前业外资本纷纷进入中国传媒业的状况。文章对有关做法的合法性作了探讨。作者认为传媒业的改革已经为吸纳业外资本作好了准备 ,预期将会出现一个业外资本同众多传媒合作的热潮  相似文献   

4.
三、资本注入传媒业分析 (一)资本注入传媒市场历程 尽管有诸多的政策障碍和投资风险,然而,开放的中国已经无法阻止外资的渗入,在媒体领域也是一样。最先进入中国传媒业的外资是IDG(国际数据集团)。1980年9月13日,IDG与我国合资成立中国计算机世界出版服务公司。它是国内第一个也是目前惟一一个经国家批准的合资出版公司。当时,麦戈文(IDG总裁)在合资公司中占了49%的股份。10几年后,其他一些国际传媒集团才开始陆续对中国的传媒业有所动作,如新闻集团、时代华纳公司、迪斯尼公司、贝塔斯曼集团、维亚康姆集团等等。 (二)主要注入方式 业外资本进入传媒业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合作经营,以资金的注入换取新闻媒体转让一定时期的广告经营权、发行权等,分享广告和发行的利润。最初媒体与资本的合作主要采取这种方式,  相似文献   

5.
国内资本市场上对传媒业的投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资本想圈地,媒体想圈钱”,于是,传媒业与业外资本的联姻以及媒体公司“借壳上市”应运而生,各种来路的资本通过渗透、重组、整合等各种方式共同拓展了传媒业的发展空间。在证券市场热炒“传媒概念”的时候,报业的投资活动已表现出浮躁的倾向。一些媒体急功近利,热衷资本运营的多,关注媒介品牌等核心竞争力建设的少。媒体缺乏自己长远发展的规划,资金推动下的报业经济有虚热倾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6.
传媒的事业属性与发展空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十年新闻改革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显示了传媒业自身的活力,涌现了一批有雄厚经济实力的传媒经济大户。随着中国入世和业外资本的介入,关于将现代企业制度引入传媒业的讨论甚为热烈。但是从国家的现行政策看,在传媒业内,除出版社外的报社、新闻期刊、电台、电视台等传媒单位不能成为企业,只能属于事业。这是当前新闻改革的一条不可逾越的底线。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传媒资本运作不断得到重视与加强,这仅从股市中的传媒概念的兴起就可见一斑.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不断走向开放的背景下,有必要从学者的视角对资本可能带来的对传媒业的冲击进行思考.由于政策对业外资本整体进入传媒业的限制,我们尤应关注和研究由产业链的下游--书报杂志等行销渠道的放开带来的冲击.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中国主流媒体新闻从业者的问卷调查试图回答业外资本进入传媒业的四个问题:业外资本是否通过经营因素影响新闻内容生产、是否影响媒体人事权、是否影响从业者的新闻职业操守意识、以及对从业者构成特点的影响。研究发现,业外资本的进入在总体上对媒体没有呈现大的影响,只在一些具体问题上资本特征有所表现。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业外资本乃至境外资本对传媒业青眼有加,同时传媒自身的资本运作也不断得到重视与加强,一批有资本运作背景的新兴媒体接连问世,2001年甚至被称作传媒年。与1999-2000年的触网相类似。越来越多的公司触“媒”,仅从股市中的传媒概念的兴起就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传媒业存在着需要深化认识传媒国际化、文化多元化、经营市场化、行为利益化、传播大众化五个规律性问题,同时,我国传媒业还面临着传媒业与体制接轨、传媒业与资本接轨、传媒业与市场接轨、传媒业与社会接轨四个现实性问题。对于上述问题的解决,必须加强研究,制定对策。  相似文献   

11.
王颖 《新闻界》2005,(6):26-27,15
我国传媒业发展至今,已表现出高技术、高投入和高消耗的特点。传媒机构要做大做强离不开充足的资金支持,而事实,国内媒介正面临着资金匮乏的局面。在我国资本市场尚不健全的宏观环境下,公司上市是较快的融资途径。于是,证券市场上陆续出现了一些传媒上市公司。经过多年的资本运作,传媒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状况已受到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它不仅关系到广大股东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我国传媒业的发展方向。所以,对我国传媒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优化问题进行探讨,在当前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并且也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将从四家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传媒上市公司——东方明珠、歌华有线、中视传媒和电广传媒人手,对国内传媒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优化问题展开具体的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传媒业如何利用业外资本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魏永征 《新闻界》2001,(2):11-13
传媒业可否利用“业外资本”?如何利用“业外资本”,这是近来我国传媒界的一个热门话题,而且有的地方经已经悄然付诸行动,就在笔撰的前一天即2月6日,上海笔撰诉前一天即2月6日,上海强生出租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证券信息披露报刊上正式宣布以300万元受让“新财经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20%股权,也就是新财经杂志接受了这家公司300万元的投资,所谓“业外资本”,泛指中国大陆传媒业外的资本,在逻辑上应包括境外资本即中国港,澳,台地区和外国的资本,但本涉及境外资本于一般予以注明。  相似文献   

13.
李韵奕 《新闻界》2004,(5):9-12
在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的推动下,传媒业的体制改革已经启动。在各级有关体制改革的各种文件中,对传媒业引入社会资本有了较为明确的政策规定,允许传媒业在许可的范围内吸引社会资本,标志着对传媒产业发展的认识有了重大转变,标志着传媒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将逐步与市场经济体制接轨,进而促进传媒经营和运作步入资本经营的阶段。没有资本的多元化,既难以从本质上改革管理体制,也难以从根本上改革运行机制。引入社会资本,改革传媒产业的资本结构,可能带来传媒业的嬗变,正成为决策层和操作层的共识。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传媒业当今正处在一个体制变革、机制变革的转型期,传媒自身的传播模式、生产方式也处于重大的调整之中。传媒市场上风生水起,内容建设与品牌打造成了传媒改革的重点,上市融资和资本介入成了媒介资本运作的重要方式,而媒介的产业化发展更是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我国的传媒产业具有极大的  相似文献   

15.
如今,敏锐的资本之眼已经把目光投向日渐升温的传媒产业,各种媒体争相申请上市,业外的上市公司也四处收购媒体以求实现主业转型。传媒业的资本化运作一时成为传媒界和金融界共同关心的话题。但是透过传媒投资热潮  相似文献   

16.
(一) 2001年是中国传媒界最为热闹的一年。回首过去,蓦然发现这一年竟然出现了众多影响中国新闻史进程,值得大书特书的事件。所有这些事件竟然和中国人世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此略举几例:最为引人注目的当数全球最大的媒体巨头AOL——时代华纳和新闻集团渗透到了珠江三角洲以及为应对国际传媒大鳄而成立的中国最大的新闻集团——中国广播影视集团;国家放宽了业外资本进入传媒业的限制以及众多业外资本进入传媒界同样值得注意,连以酿酒而闻名的全兴集团也放出风声要与四川日报集团联手打造《21世纪体育》报。  相似文献   

17.
美国传媒业的资本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秋涛 《传媒》2004,(9):17-17
中国传媒产业的资本运作时下炒得很热.各大媒体争相申请上市,现有的上市公司也四处收购媒体以求跻身传媒业.被渲染的传媒暴利空间,令业界与资本界为之心动.但是,我国证券市场中严格意义上的传媒上市公司非常少,上市时间也较短.相应地,一套较为理性的传媒业投资理念还没有形成,传媒企业的资本市场价值评估体系也无从谈起.因此,传媒业的新股首次发行、配股、增发等融资活动和收购、兼并等资本运作活动也就缺乏指导.而美国传媒业的资本运作已经非常成熟,或许我们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8.
站在历史的高度,与时俱进地研究我国传媒业可持续发展,从理性的层面思考和回答这一现实问题,这是时代对新闻理论工作者的呼唤,也一直是新闻界一个意义重大而又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前,一些社会资本纷纷进入了传媒业,但传媒业的资本运营主体仍然是国有传媒单位。以资本为纽带、以市场为主要配置手段的形势下,如何更好的实现国有传媒资本的良好运营,即“如何融资、如何投资”是国有传媒面对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传统传媒管理体制下,业外资本是不能进入报业领域的。但自从1978年我国传媒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双轨体制后.使我国的报业逐步走上了报业市场化、产业化发展道路,在国家财政拨款逐渐减少乃至完全“断奶”的现实情形下,报业也逐渐在实际上成为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激发了报业主体的内在资本扩张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