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增强当代大学生的集体凝聚力是时代的要求,在教育实践中增强大学生集体凝聚力的路径有:加强目标引领;推进集体制度建设,培养主人翁意识;转变集体管理理念;组织好校园活动;发挥思想教育作用,加速"中国梦"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优秀班集体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之一。宿迁学院经济贸易系党总支开展了全新的班集体建设,结合宿迁学院自身的发展情况,在班集体建设中加强集体主义精神建设,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和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着力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感恩心、培养学生良好、明确的学习、生活目标和人生规划与追求;加强班级骨干队伍建设及班级和谐文化建设、制度建设,从而真正影响学生个性发展和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班级凝聚力对和谐校园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受现实中学生思想状况、网络虚拟空问和现有学生管理模式的影响,班级凝聚力建设不尽人意.而社会资本作为组织结构的资源,能够通过培育团队精神、满足交往需要、促进集体成功,来增强班级凝聚力.在班级管理中,应正确定位辅导员工作,依靠思想教育、学生自我管理和爱校教育来培育社会资本,增强班级...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研究集体球类项目内涵、案例以及阐述通过集体球类项目提升当代中国国家凝聚力的途径.论述了集体球类项目具备弘扬人文精神、强身健体娱乐休闲和创造社会财富功能.举出我国男排、女排和男篮在不同历史时期扮演提升国家凝聚力的社会角色案例,结合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阶段的关键时期,全球化、信息化不断强烈地冲击着传统的国家、集体与个人的利益关系,可以借助发展集体球类项目提升中华民族的国家凝聚力,一方面寻求共同目标,另一方面构筑情感纽带,发挥集体球类项目的自身项目优势,开拓当代中国国家凝聚力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5.
农民中等学历教育作为新型农民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农村劳动者综合素质、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班级是农民培训的重要组织形式,建立凝聚力强的农民培训班集体是赢得农民认可、提高培训质量的主要手段之一。心理学家Sherif的实验说明班级活动能增强班级凝聚力,本文以此为理论依据,通过分析农民培训班级缺乏凝聚力的原因,探讨农民中专班班级凝聚力的形成过程,并在实践基础上提出相应班级活动方案。  相似文献   

6.
以I-P-O模型作为基本的分析框架,以组织管理理论、组织行为学和运动训练学为理论基础,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谈法、定性分析法、统计分析法和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高校高水平集体球类项目运动队的团队凝聚力和团队效能的关系进行分析,同时初步构建了我国高校高水平集体球类项目团队凝聚力和团队效能的关系假设模型,并对模型中的部分环节进行实证分析。主要结论如下:高校高水平集体球类项目的团队凝聚力和团队效能在整体及各个维度上均呈正相关,他们之间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关系;高校高水平集体球类项目的团队凝聚力会对球队的团队生命力产生直接影响,从而影响球队的绩效,最终对球队的团队效能产生影响;团队凝聚力是团队冲突、团队动机和教练领导力与球队生命力的中介变量,但不是目标明确度与球队生命力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7.
大学新生军训,是高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的重要途径.新生集体心理形成需要经过从无意识到开始联系,再到形成目标,最后是集体舆论氛围的营造这几个阶段,其心理特征主要有以集体活动为中心的凝结性显现、心理互动的平等性明显、一切行动听指挥的服从性意识树立、以地缘情感为纽带的非正式交往频繁,他们的应对方式一般是从适应到沟通到认同.增强新生集体凝聚力要确保集体成员信念、目标和态度的一致性,要搞好集体成员之间的心理相容,善用外部压力推动,不断跟踪问效,为新生的成长进步注入强大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8.
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园地,是初始化的社会群体。搞好班集体建设,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集体责任感、荣誉感,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同时能够逐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那么,如何进行班集体建设,如何有效地进行班级的日常管理呢?笔者以为“班主任主导”的班级管理模式是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在体育教学中,以教学班作为一个集体,专门设计了几个团体竞争的实验,从中观察这些运动集体内个体成员社会化程度及团体凝聚力的变化。通过与对照组以及实验前后的对比发现,团体成员充分参与的集体性竞争有效地提高了团体中个体的社会化程度和团体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0.
培养、塑造共青团干部健康优秀的人格 ,对扩大其在广大青年学生中的号召力、影响力和凝聚力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