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神话源远流长,是中国学艺术最早的艺术源头。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神话大抵以一‘神格’为中枢,又推演为叙说,而与叙说之神、之事,又从而信仰敬畏之,于是歌颂其威灵,致美与坛庙,久而愈进,物逐繁。故神话不特为宗教之萌芽、美术所由起,且实为章之渊源……是以神话虽托诗歌以光大,以存留,然亦因之而改易,而销歇之也。”这段话对神话的起源、性质、特点及与章特别是诗歌的关系作了精妙的叙述。唐代是诗歌的国度,而中国神话对一代唐诗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中国神话的化精神养育了唐代诗人的气质禀赋和化性格,并丰富了唐诗的创作题材。唐诗中有大量直接或间接化用神话传说的诗歌。而“诗家三李”——李白、李贺、李商隐这三位诗人的浪漫主义诗歌则最能体现这种影响。他们的诗歌大量化用神话传说,想象可谓是天马行空,匪夷所思,或成仙或化鬼,或上天或入地,创造了一个个瑰丽奇幻迥异于人间的神奇世界。  相似文献   

2.
神话是人类文化之起源,宗教之萌发,艺术之滥觞。对人类发展有巨大的影响。神话产生于上古,是人类凭借想象力的一种创造,心口相传,相互影响。凡有人类的地方,皆有神话。故不应以希腊神话一种模式去对待所有民族的神话。华夏民族神话也独具特点和魅力,不仅丰富且因民族众多而各具特色,多彩多姿,与宗教的西方神话比,更显浪漫、朴实、神奇多姿。  相似文献   

3.
古希腊罗马神话所创造的神话人物、神话故事及其所蕴含的传奇、浪漫、创意色彩为英美文学提供丰富的创作素材,同时,英美文学也成了古希腊罗马神话传承和发扬的土壤,让古希腊罗马神话的生命力在世间永存。  相似文献   

4.
屈原,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诗人,他用自己的生命铸成了不朽的诗篇.神话,浪漫主义文学的萌芽,是中国文学史的瑰宝.屈原虽然没有系统的神话理论,但他在对神话的接触、理解、运用方面的造诣却是一般神话学者难以企及的.这最终决定了他在《楚辞》这一伟大诗歌巨著中,对神话的大量而精彩纷呈的文学表现,也决定了其对中国古代神话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5.
诗人李白在其诗中有着大量的关于神仙故事的神话描写,文章通过对李白《古风》诗中的神话世界的描写的论述,去探寻诗人在幻想世界中追求的是怎样的一个理想世界,以期加深对诗人内心世界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神话,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反映自然界、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社会形态的具有高度幻想性的故事。它是民间文学宝库中的一宗重大财富,对于人类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特别是文学艺术创作,起到了很好的先导作用。如屈原、陶渊明、吴承恩等伟大作家,都运用神话,创作了许多灿烂夺目的不朽篇章。伟大诗人李白,在诗歌中运用神话更是突出。从他现存的九百余首诗歌来看,他采引的神话内容之丰富,运用神话手法之高超,在整个古代诗歌发展史上,是空前未有的。  相似文献   

7.
在"点式动态结构"的考察中,《淮南子》中的典型神话的原初意义与母性意识、生命意识息息相关。《淮南子》神话的改造意义是巫史文化传统促成的。《淮南子》神话的类比思维折射出楚汉浪漫精神的伟力,但理性精神终究是《淮南子》神话所依托的主导思想平台。  相似文献   

8.
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国神话依赖于古代的巫祝、私家乐工、歌弦诗人、建筑工匠、哲学家、文学家、史官和野史作者等传播者,使神话得以流传。神话在其传播过程中,经过不同的传播者改造,有的衍化成为史话、传说及“仙话”等变种,有不少失传亡佚,也有的被创新光大。神话从时代、地域、内容和题材等不同的角度分野别类,这对于开掘神话的“武库”,寻找其规律性与差异性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白的神话情结,主要体现于神话创世说对李白“气一元论”世界观即天道自然观的直接影响,神话想象的思维对李白诗歌构思直接沟通,神话的演变直接铸就了李白仙风道骨的诗品和人品。即使如此,李白在创作诗歌的时候,虽然天马行空,“飘然思不群”,但还是没有离开现实的土地,对某些局限性比较明显的神话、故事、传说表示了大胆的怀疑、责问、否定和改造,表现了浪漫主义诗人所特有的现实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0.
《滁州学院学报》2018,(1):35-38
以诗人伊迪斯·西特韦尔写于二战后期的《欧律狄刻》这首诗为研究对象,从两个方面探析其诗歌的神话情节。首先,从该作品的拟题方面分析诗人是如何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体现神话主题;其次,从该作品的内容方面分析诗人伊迪斯·西特韦尔是如何运用古希腊罗马神话人物和神的象征物来体现神话情愫主题。对于诗人伊迪斯·西特韦尔作品《欧律狄刻》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和掌握希腊罗马神话如何对伊迪斯·西特韦尔创作方法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李贺作为中唐时期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不拘一格,以自己的独特性在诗坛上演绎着现实社会、人生的失意惆怅。其诗歌意象具有冷、艳、奇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屈原的"神游"与庄子的"逍遥游"都是具有浪漫色彩的奇特的精神之游。两者在"游"的写法、体验、结局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屈原的"神游"是用一种正面铺陈的写法,写出了诗人去留两难的矛盾心境,他感觉无路可走,选择以死捍卫理想。庄子的"逍遥游"则是用一种反面衬托的"跳过法",写出了他对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的追求,但这一理想在现实中是无法实现的,于是,庄子无奈地选择了顺应世俗、与世浮沉。屈原与庄子的"游"都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李贺是我国唐代杰出的诗人之一,是继屈原、李白之后又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风奇特、冷艳,多写咏仙讽鬼题材,被称为"诗鬼",形成自己独特的"长吉体"。成为我国诗坛上独树一帜的杰出诗人。本通过对李贺诗歌的分析研究,从而总结出他的诗歌自成一体的原因及其诗歌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4.
李白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以"诗仙"著称,李白虽然有兼济苍生的宏大报复,但由于受性格和世道的影响,他的诗有相当一部分是描写仙境或求仙寻道之作,明显表现出功成退隐、超尘出世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千古诗仙唯李白,李白在中国诗坛旷古绝今,遗作九百多首,诸体皆备。李白乐府诗是成就最高的重要部分,其一生诗作精华尽付于此。李白的乐府诗和汉乐府颇为不同,朴实而又奢华,飘逸而又瑰丽,通俗而又典雅,豪放飘逸、壮浪雄奇,本文将从唐代乐府对汉乐府的接受和传承入手,重点对李白乐府诗与汉乐府诗的语言风格进行比照,并在此基础上对李白乐府诗歌的艺术成就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钟乃元 《铜仁学院学报》2012,14(2):28-33,64
晚唐桂林诗人曹唐,在道教神仙谱系的基础上,以神话化的艺术思维、诗性的语言来构筑另一个层次分明、体系完备、缥缈空灵、有血有肉、更为生动的神仙世界。曹唐以此来建构他才情缥缈的诗人身份,希望借此进入仕途。神仙世界的想象与诗人身份的建构,折射出曹唐糅合仙、道、儒思想,以仙道为体,以儒为用,事功名与崇神仙一体的文化人格。  相似文献   

17.
李纲以爱国著称于世。他的爱国情感不仅展现在彪炳史册的政治业绩中,还蕴涵在篇数不多的《梁溪词》中,读他的咏史词,一个以国家民族为怀的爱国政治家的博大胸襟和特有气魄浸透文字,唱响了时代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18.
将唐代诗人李白置于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考察其创作所达到的“时代高度”,举诗风改革大旗,引导唐诗进入健康发展的新纪元,以充满理想与现实矛盾的诗作,展示盛唐由治而乱的历史画面,用多样体式进行创作,把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推向巅峰。  相似文献   

19.
自古而今,所有第一流的诗人,所有第一等价值的诗歌,无不是那些为国家兴亡、百姓忧乐而激烈跳动的心灵所创造的。犁青的早期诗作,鲜明地表现了作为诗人的最为可贵的品质。即他把同胞的苦乐当成了自己的苦乐,他能够从自己出发,感同身受地体验并表达他所钟情的大众的悲哀和愤怒。伟大的80年代犁青迎接了他诗歌艺术的另一个收获期。他一边行走在祖国辽阔的国土上,一边辛勤地写作他所深爱的大地的赞歌。诗写得轻快,但却有一种记忆的重压。20世纪行将结束时,世界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犁青几乎都在现场而成为亲历者和见证人。他目睹战争带来的巨大灾难,写下了一批充满激情的诗行。他的本色、勤奋和对人类的大爱,对他们命运的关怀,使他的声音充盈着智慧和热情,强烈的爱恨情仇,爆发出惊人的抒情的魔力。这位从闽南乡间走出来的诗人,因为获得了这样的大情怀,于是成为了国际性的诗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