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加爵无疑是2004年3月的一个关键词,在马加爵被抓获五天后的3月20日,用google搜索“马加爵”三个字,能搜索到1240个结果,可见其“火热”的程度。各种传媒——报纸、杂志、电视、网络、广播,都没有漏下这个一口气杀死4个朋友的大学生。可是,纵观所有的报道章后,将会发现:几乎所有的媒介都处在一种集体  相似文献   

2.
从马加爵事件看传媒集体无意识背后的叙事异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马加爵无疑是2004年3月的一个关键词,在马加爵被抓获5天后的3月20日,用google搜索“马加爵”三个字,能搜索到1240个结果,可见其“火热”的程度,各种传媒一一报纸、杂志、电视、网络、广播,都没有漏下这个一口气杀死4个朋友的大学生,可是,综观所有的报道章后,将会发现:  相似文献   

3.
牛静 《新闻传播》2005,(10):70-71
2004年2月23日,云南大学发现4名大学生被杀死,当天即认定作案人系该校2000级学生马加爵。一个大学生如何沦为“杀人犯”的过程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兴趣,马加爵的亲属成了各媒体竞相采访的对象。“经常是一个媒体的记者刚刚出门,另个媒体的记者又进了门来。而他们每次问的都是差不多相同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申琪 《新闻世界》2010,(10):16-16
2004年3月15日,连杀4人的马加爵在三亚落网。随着马加爵的被捕,轰动一时的"马加爵杀人案"再一次牵动了公众特别是新闻记者的神经。在《新京报》记者胡杰的记者手记里,详细地记录了他是如何当面采访马加爵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从2004年2月25日,云南省公安厅向全国发出A级通缉令,悬赏15万元人民币捉拿“2·23”云南大学凶杀案的犯罪嫌疑人马加爵,到3月15日马加爵在海南三亚落网,在短短的20天时间里,“马加爵”这三个字一时间成为街头巷尾的议论焦点,许多媒体对此事也进行了长篇累牍的报道。通过对媒体的相关报道的梳理,笔者简要地把媒体对马加爵事件的报道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一)2月25日—2月底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公开发布了通缉令,新华社也向全国各新闻媒体发出通稿,公布了通缉令。许多媒体都赶在第一时间报道了此案,报道内容以介绍马加爵的基本信息为主,并公布…  相似文献   

6.
从2004年2月25日,云南省公安厅向全国发出A级通缉令,悬赏15万元人民币捉拿“2&;#183;23”云南大学凶杀案的犯罪嫌疑人马加爵,到3月15日马加爵在海南三亚落网,在短短的20天时间里,“马加爵”这三个字一时间成为街头巷尾的议论焦点,许多媒体对此事也进行了长篇累牍的报道。  相似文献   

7.
10月18日晚,云南文山苗族壮族自治州广南县阿科乡中心学校发生恶性案件,3名初一男生在校被人杀害,初步确定犯罪嫌疑人是该校初二年级的一名男生。经警方全力追捕,犯罪嫌疑人于10月20日晚落网。 这确实是一条令人关注的新闻,但令人费解的是,多家媒体报道此事的标题均为“云南再现‘马加爵’”。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人案引起极大社会反响,要说文山发生的这一凶案与马加爵确实有一些相似的情形,如案发现场都在学校、行凶者和受害者都是学生等,但是,这毕竟是两个不同的地方发生的两起不同的案件。行  相似文献   

8.
云南大学"2·23"案件,4名在校大学生在宿舍内惨遭杀害,由于犯罪嫌疑人身份特殊,作案地点特殊,社会危害和影响较大,公安部于3月1日向全国发出A级通缉令,并悬赏人民币20万元捉拿犯罪嫌疑人马加爵.从通缉令下发之日起,到3月16日马加爵海南落网,通缉令、报纸、电视、广播等传播媒介全力报道,大众传播、组织传播、人际传播各展其能,"马加爵事件"成为全国各地一时之热点.  相似文献   

9.
云南大学“2·23”案件,4名在校大学生在宿舍内惨遭杀害,由于犯罪嫌疑人身份特殊,作案地点特殊,社会危害和影响较大,公安部于3月1日向全国发出A级通缉令,并悬赏人民币20万元捉拿犯罪嫌疑人马加爵。从通缉令下发之日起,到3月16日马加爵海南落网,通缉令、报纸、电视、广播等传播媒介全力报道,大众传播、组织传播、人际传播各展其能,“马加爵事件”成为全国各地一时之热点。四川大学舆论研究所于3月17日至18日在成都市区进行了一次“关于马加爵事件的传播学调查”,采取街头随机问卷调查形式,并辅以随机问询,共收回调查问卷246份,其中有效问卷227份。本次调查的结论用于判断和推论以下几个问题:马加爵事件是如何成为媒介事件的?通缉令在传播过程中产生了何种效应?受众如何看待通缉令中的悬赏问题?我们应该对这一事件进行怎样的理性反思?  相似文献   

10.
村言 《新闻世界》2004,(4):46-46
马加爵被捕后,有媒体公开了马加爵给亲人的一封家信,并称此信是马加爵的绝命书。有人认为,媒体公开马加爵的家信是侵犯了个人的隐私,说马信是“绝命书”.也有干扰司法审判。把一个嫌疑犯当作“死刑犯”人,是很不妥当的.是记和媒体滥用职权。特别是在两会刚刚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进宪法,却仍在出现这种侵犯“人  相似文献   

11.
新闻榜     
《中国新闻周刊》2004,(10):12-12
马加爵:云南特大杀人案疑犯落网 3月15日——公安部A级通缉令发布半月以后,云南昆明2·23特大杀人案嫌疑犯马加爵在海南三亚被擒。 云南大学4名学生2月23日被发现因钝器打击而死亡于宿舍,死亡时间大约一周左右。警方认定,该宿舍失踪学生、现年23岁的马加爵有重大作案嫌疑。公安部3月1日发出A级通缉令,悬赏20万元查缉马加爵。 据目击者称,马加爵落网时模样像个乞丐,他在逃跑的过程中因不敢与人打交道而不得不以捡垃圾里的剩饭为生。马加爵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被害4人都是他的同学,其中3人与他有过争吵,他一天杀掉一个,然后出逃。 举报马加爵的是三亚一位摩托车司机,公安部表示将兑现20万元赏金的承诺,奖金由三亚警方和公安部共同支付。  相似文献   

12.
在马加爵行刑前不足48小时,我在全国所有媒体中,获得了一次对他独家面对面采访的难得机会,不禁感慨万千。“和马加爵一样,我剩下的时间不多了”翻开那份采访申请函,时间定格在2004年5月20日。就是说,从我向最高法院提出采访马加爵的申请,刚好一个月的时间。还记得,在昆明中院时,某大报驻当地记者听说我独家采访了马加爵,那种眼巴巴的神情,让我既怜惜又窃喜。  相似文献   

13.
3月15日,马加爵在三亚落网,与此同时,围绕马加爵展开的新闻大战也在升级。海南广播电视台的两位记者讲述了他们的亲身经历。  相似文献   

14.
郑大群 《新闻界》2004,(2):45-45
有关媒体称:“马加爵杀人不是新闻,马加爵值得同情才是新闻”。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也出现了类似的倾向。在“你对马加爵的态度”这项问卷中,有憎恨、厌恶,同情,说不清楚四个选项,选择同情和说不清楚的共85人,占该项被问人数的38.7%,明确表示同情的40人,占该项被问人数的18.2%。(见表一)  相似文献   

15.
马加爵案、河北石家庄“3·16”爆炸案等恶性案件证明,人人都有可能成为无辜的受害者。保护被害人,也就是保护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16.
胡河宁  邢鸿飞 《今传媒》2009,(12):37-39
号称秉承“会泽百家、至公天下”精神的云南大学,虽然具有80余年辉煌的办学历史,但最近却特别的憋屈。一是在3年多时间内,连续发生了马加爵故意杀人、张超抢劫碎尸的惊天动地的两起恶性案件;二是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向云南大学发出了《司法建议书》。  相似文献   

17.
5月5日中午,赵陌(化名)跟室友打了个招呼,匆匆离开了南充卫校的大门。她告诉室友,“我和他出去耍耍,晚上回来。”室友们晓得那个“他”,川北医学院的一个男生。晚上12点,室友们仍然没有等到赵陌的归来。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13天后,有人在西山风景区插旗山顶的草丛里发现了两具尸体,已经腐烂发臭的尸体。其中一具是赵陌的。她的同学,悲伤于她的残死,却并不惊讶这样的结果。“20天前,已经有两个川北医学院的学生被杀死。赵陌和男友失踪几天后,她的同学都极不情愿地想到了一种可能:被杀了。”  相似文献   

18.
“悬赏”是马加爵事件得以高效传播的重要因素,是它构成“媒介事件”的重要元素之一。悬赏的完成,实际上就是时信息的商品属性的承认,这就必然涉及意识形态问题。本文综合运用葛兰西及霍尔的相关理论,从传播学角度分析了马加爵事件中的悬赏问题,对于悬赏在传播过程中的编码/解码规则及其意识形态差别作了深入的剖析。  相似文献   

19.
"新闻娱乐化"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新闻娱乐化风潮日盛。从“戴安娜王妃之死”、“克林顿性丑闻”到“马加爵恶性杀人事件”、“陈冠希艳照门事件”,各大媒体是极尽煽情之能事,挖“爆料”、加“猛火”,一路狂炒,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娱乐”成为现代传媒贩卖频次最高的词汇。除了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军事、外交等通稿外,各地方的新闻、社会报道、体育新闻等都趋向娱乐化,许多恶俗新闻堂而皇之的登上了一些媒体的头版头条和黄金频道,新闻娱乐化现象波及了整个传媒业。  相似文献   

20.
前段时间,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人案被各家媒体炒得沸沸扬扬。但我们看不到被害大学生家庭的悲愤痛苦,却不断地看到凶犯如何杀人、如何逃跑、如何凶恶等内容。马加爵似乎不是一个罪犯,而成了一个“明星”。甚至湖南一家电视台还要将其拍成电视剧。与凶犯相关的知情权,人们有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