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薯蓣属花粉形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作者对我国的薯蓣属Dioscorea L. 5组33种植物的花粉形态,用光学显微镜进行   了系统的观察,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其中一些代表类型。本属花粉有二种类型,即单沟  型和双沟型。单沟型为原始型,双沟型则为进化类型。花粉资料支持了目前对该属分类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本文继续报道了薯蓣属(Dioscorea L.)块茎类5个组(sect.  Combilium Pr.et Burk.,Sect. Lasiophyton  Pr.  et  Burk.,  Sect.  Opsophyton  Uline,  Sect. Shannicorea  Pr.  et  Burk.,  Sect. Enantiophyllum Uline)23个种和变种的染色体数,并对一些分类群进行了讨论。它们都是基数为10的多倍体,是本属进化的类型。  根据染色体数的演化和二倍体种类的地理分布,我们推论我国横断山脉地区可能是薯蓣属的起源中心。  相似文献   

3.
薯蓣皂甙元是合成激素类药物的基础原料,改进其提取工艺与开发资源综合利用是当前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介绍了薯蓣皂素生产工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各种生产工艺进行总结;概述了盾叶薯蓣资源综合利用和盾叶薯蓣皂甙元生产与其资源利用一体化工艺的研究进展;最后对其产业发展前景提出建议及展望。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广西境内不同产地菝葜药材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方法:HPLC法,Zorbax SB-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水(90:10),检测波长203nm。结果:不同产区菝葜中薯蓣皂苷元含量差异较大,部分不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要求。结论:为有效开发利用广西的菝葜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桦木科植物的系统发育和地理分布(待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桦木种植物的研究历史作了详细的总结。在钻研文献的基础上,补充了部分系统学资料,使得花序、花,花粉、叶表皮等各类性状能够在属间进行比较。根据外类群比较、和谐性分析等原则确定了性状的演化极性,利用最大同步法和最小平行演化法对桦木科植物进行了分支分析。对各属的现代分布和地史分布作了描述,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桦木科植物的分布中心、起源地、起源的时间和散布的途径。作者试图回到遥远的晚白垩纪和早第三纪,从描绘桦木科植物起源和早期分化的古地理和古气候背景人手,分析了在这种背景下桦木科植物所发生的空间辐射以及植物体本身所产生的形态进化,以求得对桦木科植物起源、散布和分化作出比较合理的解释。最后对桦木科组以上的等级作了分类处理。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201种禾本科植物幼苗的60个形态和解剖性状进行了聚类分析,将禾本科植物分为四个大类(一级聚合单位)—狐茅类(Festucoid)、黍类(Panicoid),竹类(Bambusoid)和画眉草类(Eragrostidoid)。这四类基本上与分类系统中的亚科相吻合,只是芦竹亚科植物的幼苗分散聚到了其它类中。推测芦竹亚科是一个比较原始的类群,狐茅亚科、黍亚科和画眉草亚科可能是在芦竹亚科的基础上进化而来的。  除个别种外,大多数同属的种在较低的聚合水平上聚在一起,超族在亚聚合单位中基本上能够反映出来。  研究证明禾本科植物的幼苗性状在禾本科植物分类中具有重要的分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猕猴桃属植物叶表皮毛微形态特征及数量分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国产猕猴桃35个分类群的代表植株,应用光学显微镜对其新鲜叶表皮毛的微形态特征、形体大小、细胞结构、分布和密度等多态性状和数量性状进行了观察和测量。该属植物的叶表皮毛微形态特征可归纳为6个类型:1)单细胞毛;2)单列多细胞毛,包括线形单列毛、泡状单列毛、扭曲毛、直壁单列毛、曲壁单列毛;3)多列渐尖毛和急尖毛,包括多列曲壁渐尖毛和急尖毛、多列直壁渐尖毛和急尖毛; 4)多列粗毛,包括柱状毛、多列渐尖粗毛、多列急尖粗毛;5)星状毛,包括薄壁星状毛、厚壁星状毛(分正常状况和莲座毛、盾形星状毛、叠生星状毛等特殊状况);6)二歧分枝毛。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数据矩阵,并选择猕猴桃科藤山柳lematoclethra lasioclada作为外类群,应用Wagner法和UPGMA聚类法对中国猕猴桃属植物进行了分支分析和表征分析。分支分析结果表明:梁畴芬在1984年发表的分类系统中的净果组为单系类群,而其它3个组(斑果组、糙毛组和星毛组)均不构成单系类群。表征分析反映了猕猴桃属分类群间的表征亲缘关系,特别是反映了中华猕猴桃与美味猕猴桃两个物种间关系较近,而与硬齿猕猴桃两个变种间的关系较远。叶表皮毛微形态特征及数量分类分析方法对研究猕猴桃属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和亲缘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金缕梅类科的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分支分类的方法对金缕梅类进行了系统发育的分析。金缕梅类作为单元发生群包括下 列19科:昆栏树科、水青树科、连香树科、领春木科、杜仲科、金缕梅科、悬铃木科、交让木科、假槲树科、双颊果科、折扇叶科、黄杨科、西蒙得木科、木麻黄科、山毛榉科、桦木科、杨梅科、马尾树科和胡桃科。木兰科在分析中被选择作为外群类。在对大量性状进行评估之后,选择了32对性状作为建立数据矩阵的基本资料。性状极化主要以外类群比较、化石证据和通行的形态演化规律为依据。首次引入了不合谐数的概念来检测性状极化结果的正确程度,并对少数不合谐数较大的性状的极性进行了调整。采用最大同步法、最小平行进化法和综合分析法进行运算,按照最简约的原则,选出演化长度最短的谱系分支图,作为本文讨论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金缕梅类科的系统关系。  相似文献   

9.
用AP-PCR技术测定了中国慈姑属植物基因组DNA的多态性,以其为分子性状用UPGMA方 法聚类,结果表明:中国慈姑属植物可分为3大类,包括7种3变种或变型(未包括浮叶慈姑)。本文的结果与基于形态和核型分析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0.
柑桔植物的数值分类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系统聚类法和对应分析法对59份柑桔及其近缘植物枳和金柑三个属的分类群进行了数值 分类学研究。  结果表明,在栽培柑桔中,枸橼Citrus medica、柚Citrus grandis、宽皮柑桔Citrusreticulata是三大基本类型。  本文还对些种类的分类地位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我国薯蓣属(Dioscorea L.)根状茎组(Sect.  Stenophora Uline)的外部形态特征、细胞染色体数、花粉形态、植物化学成分、地理分布等的规律,证明根状茎组是该属中的一个比较原始的自然类群:1.具横走的多年生地下根状茎,其它组是一年生或多年生的块茎;2.大部分是2倍体,其它组是多倍体;3.花粉粒单沟型,外壁纹饰网纹或颗粒条纹,其它组为双沟型,外壁纹饰网纹;4.含甾体皂甙元(steroidal sapogenin),其它组不含。   我们的研究观察证明,N.N.TepaCNMeHKO根据R.Knuth系统(1924)提出的薯蓣皂甙元在该属中无分布规律的说法是无充分依据的。   本文讨论了某些组或种的划分及系统位置:取消sect.Illigerestrum Prain et Burk.;将马    肠薯蓣(D.simulans Prain et Burk.)改属根状茎组;触丝薯蓣(D.tentaculigera Prain et Burk.)应列入顶生翅组  (Sect.shannicorea Prain et Burk.),  并提出了盾叶薯蓣  (D. zingiberensis  Wright)和穿龙薯蓣(D.nipponica Makino)种的划分和定名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本文收集了国内外栝楼属Trichosanthes 31种1变种,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进行了花粉粒形态的比较观察。该属花粉粒为3孔沟型,外壁表面纹饰可分为四个类型,即:疣状或皱波状(小苞组),粗网状(大苞组),细网状或光滑(叶苞组),近光滑或皱波状(王瓜组)。这四个类型的划分与植物形态分类基本一致,可作为分组及分种的依据之一。花粉特征支持将叶苞组分为叶苞亚组和柔毛亚组,如叶苞亚组有明显的沟,而柔毛亚组没有。  相似文献   

13.
用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了胡桃属Juglans L.10种植物80份材料的过氧化物同工   酶,共出现16种酶谱。  种内酶谱多态,但酶带间的差异小于种间酶带差异。用“酶谱距离”   及特异酶带可将10个种分成4组,与胡桃属分类基本吻合。  黑核桃组的酶带最多。胡桃楸   次之,核桃及灰核桃最少。根据同工酶的产生与进化的关系,可认为黑核桃与胡桃楸比核桃、  灰核桃进化。胡桃属内平均“酶谱距离”为0.52,推测该属应发生在晚白垩纪到古新世。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形态学和植物化学的比较研究探讨了鹅绒藤类群的分类等级问题。  化学资料表明,广义鹅绒藤属的地梢瓜组含有萝藦科中甚为独特的黄酮醇成分,而未检出普遍存在于这一类群的C21甾体化合物。  作者认为黄酮醇是新等级地梢瓜属的特征成分。  通过对狭义鹅绒藤属、白前属、地梢瓜属、隔山消属和杯冠藤属的分析,认为隔山消组和杯冠藤组也应恢复其属级地位。  相似文献   

15.
根据瓦韦属植物根状茎上的鳞片及隔丝的形状、结构、颜色,参考叶片的形状、质地及根状茎、叶柄的横切面等特征,把瓦韦属植物划分为6个组,分别为瓦韦组Sect.Lepisorus、扭瓦韦组Sect.Pleioomma S.L. Yu、革质叶组Sect.Sclerophyllon S.L. Yu、大叶瓦韦组Sect.MacrophyllonS.L.Yu、纸质叶组Sect.Pachyphyllon S.L.Yu和薄叶组Sect.Hymenophyton Ching。  相似文献   

16.
本文收集了国内曼陀罗属(Datura L.)  11个不同的生态型,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进行了花粉粒形态的比较观察。该属花粉粒均为球形或稍扁,具3孔沟型。花粉粒外壁表面的纹饰可作为分属、分组、分种的依据之一。可分为三个类型,与植物形态分类基本一 致,即:具皱波-细网状纹饰(曼陀罗组); 具网状条纹或条纹,条脊表面有细颗粒或粗糙(洋金花组); 具条纹,条脊表面有蚕体状环纹及细颗粒(木本曼陀罗组)。种以下的变种或栽培变种,花粉粒的形态特征不足以作为分类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3,31(5):425-431
本文描述了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的三尖杉科花粉特征,并 对三尖杉属种间的花粉特征进行了对比。据此,笔者支持在三尖杉属内建立篦子三尖杉组Sect. Pectinatae L.K.Fu和三尖杉组Sect.Cephalotaxus的意见。根据花粉形态特征,本文讨论了三尖杉 科的范围和分类位置,同时对比了三尖杉科和红豆杉科花粉的异同。花粉形态特征说明两科之间有密切的亲缘关系,三尖杉科似乎比红豆杉科稍原始。  相似文献   

18.
本文借助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豹子花属Nomocharis 6种植物和百合属Lilium 4   种植物的花粉形态与外部特征作了较系统的比较研究,其结果如下:  1.豹子花属植物花粉的   萌发孔均为单沟(远极)型,根据其外壁结构及表面纹饰的特点,可分为基柱网纹型和网纹   型,结合外部形态特征推断,可能存在由基柱网纹→网纹的进化趋势。 2.百合属植物花粉   的萌发孔多为单沟(远极)型,稀为2一3孔型,然而,其中外部形态极为相近的小百合集合群与   尖被百合在花粉形态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这一事实为研究百合科花粉的演化提供了线索。豹   子花属与百合属花粉虽在表面纹饰上存在区别,但从外部形态上,该属的一些种类与百合属极  为相近,反映出二属之间存在着较为紧密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