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防范和化解侵权责任风险是图书馆制作与传播有声书必须高度重视的法律问题之一。立法不健全对图书馆开展有声书版权管理构成了制约,而有声书的版权链条较长、涉及的权利主体众多、授权环节冗杂和用户易于侵权等问题,同样给图书馆规避侵权责任风险带来了困难。本文通过对我国立法现状的介绍和典型有声书版权案件的诉由与审判要点的分析,有利于图书馆明晰引发直接侵权和间接侵权的原因,正确理解归责原则和法律法规的适用条件,从而助力图书馆针对履行法律义务、完善授权模式、约束用户行为等关键问题采取更有效的侵权风险规避策略,不断提高图书馆科学治理版权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数字技术环境中,图书馆文库建设与服务中的版权问题呈现出复杂性,法律风险较大,如果发生侵权,图书馆可能会因其不同的版权角色承担直接侵权或间接侵权责任。图书馆应针对数字文库建设与服务的特殊性,采取以下版权管理措施:学习和领会法律法规、开展版权风险评估、从事科学的版权实践、保证服务的公益性等。  相似文献   

3.
北京三面向版权代理有限公司诉重庆市涪陵区图书馆网站因链接侵犯著作财产权纠纷一案以涉案图书馆败诉结案,反映出司法机构对图书馆如何合理使用他人作品方面态度的差异。图书馆版权侵权责任包括直接侵权、间接侵权和共同侵权。网站链接侵权适用间接侵权规则,深度链接等同于内容服务而被认定为直接侵权。对涪陵图书馆链接侵权案的责任分配、法律适用提出看法,探究该案对图书馆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对基于信息网络传播权引发的间接侵权的三种类型,即搜索引擎服务导致的侵权行为、链接服务导致的侵权行为和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导致的侵权行为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导致间接侵权的原因,最后提出对信息网络传播权间接侵权问题的一些政策法规建议.  相似文献   

5.
刘勇 《出版广角》2016,(14):61-63
出版业正在进入云时代,云存储出版服务是云出版的主要应用之一.由于云存储出版服务商掌握着数量庞大的用户和版权资源,因而成为云出版产业利益链条的核心节点之一,对利益平衡关系的维系与重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仅就云存储出版服务商的法律地位以及提供存储服务涉及的直接侵权与间接侵权风险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服务中的著作权间接侵权行为呈不断上升趋势。在图书馆网络服务过程中,也出现了相关的诉讼案件,但目前关于图书馆网络服务著作权间接侵权的相关研究,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在立法实务中,还没有针对性的研究成果。依托现行著作权法间接侵权规则,结合图书馆提供的具体网络服务模式,通过分析研究图书馆构成著作权间接侵权行为的主客观要件,提出了介于主体的特殊性应当享受一定的权利空间的论断。  相似文献   

7.
张锐坤 《东南传播》2021,(1):138-140
新媒体是指大众通过网络等媒介向外发布他们相关新闻的新型媒体传播方式。很多新媒体甚至取代了传统媒体在年轻人生活中的地位,可以一周不看新闻,但是一天看微博、刷微信总觉得少了什么。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其存在的一些民事法律风险也变得日益明显,如:微博上随便转发一些文章或图片被诉侵犯著作权的;所以,在通过新媒体盈利的同时,如何规避相关民事法律风险、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成为了重要的问题。本文从三个部分:新媒体民事侵权的概述、新媒体民事侵权法律风险的成因、新媒体民事侵权法律风险的预防入手,以民法的角度阐述新媒体活动中对于相关民事法律侵权的风险规避。  相似文献   

8.
机构知识库版权现状、风险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高 《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2):108-112
首先分析机构知识库内容资源类型及版权状态,然后指出机构知识库存在的两大版权侵权风险,即机构库软件版权侵权风险和内容资源版权侵权风险,最后从适用法律、版权协议和管理模式三大方面提出解决机构知识库版权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版权侵权和民事侵权既有相似性又有特殊性。在我国法律法规没有对版权侵权行为主观要件进行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借鉴国外和国际立法经验,建立适合我国的版权直接侵权行为的无主观过错要件和间接侵  相似文献   

10.
阐述P2P共享技术下科学交流中的著作权问题,探讨该技术应用于科学交流的著作权法律关系,分析技术应用中的著作权直接侵权责任、间接侵权责任、基于技术中立的非侵权责任等基本理论问题和相关案例,最后提出优化P2P共享环境下科学交流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一、新闻侵权的概念及其构成 (一)新闻侵权的概念.新闻侵权是指行为人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众传播不真实的情况或情况虽然真实但属于法律禁止传播的事项,依法应当承担法律后果的行为和事实.导致新闻侵权的直接原因及其外部特征,简言之是新闻媒体刊播了含有侵害他人权利内容的新闻作品,诸如新闻报道失实、新闻评论不客观不公正从而歪曲了事实损害了他人人格,或蓄意且擅自宣扬他人隐私等情况.新闻侵权和普通民事侵权一样,都侵害了他人的民事权利,其侵权的客体一般为人格权,即会造成他人人格权利的直接或间接损害,适用民法等调整.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主要国家有关网络信息提供者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例外规定,选取较有代表性的法律规定作为分析依据,结合图书馆当前信息服务涉及的网络信息传播行为,剖析图书馆在临时复制、系统缓存、登载有侵权材料及提供信息搜索方面,作为网络信息提供者可以享有的侵权责任例外。在此基础上,将网络侵权责任例外的规定划分为针对网络直接侵权责任例外的规定和针对网络间接侵权责任例外的规定。  相似文献   

13.
李飞 《传媒》2015,(7):61-63
本文以期刊为例,通过探讨“文责自负”这一颇具争议的话题,指明了期刊社和期刊 编辑规避侵权风险的必要性,继而对编辑出版的各个阶段,包括选题策划与组稿、审稿、编辑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的侵权风险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规避策略.  相似文献   

14.
马瑞洁 《出版科学》2012,20(1):58-60
针对不同类型的著作权侵权指控,网络经营者可以提出不同的抗辩事由。对于直接侵权的指控,网络经营者可以证明自己的行为不构成侵权,而对于间接侵权的指控,网络经营者可以主张自己符合法律规定的五项条件,即履行标识义务、未改变相关复制品的信息、主观无过错、未从复制品的上传中直接获得利益以及积极履行删除义务,从而适用"避风港规则"。  相似文献   

15.
蒋玲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1):80-83
结合我国和美国著作权法的规定和实践,阐明高校图书馆如何在网络环境下,规避各种文献传递服务业务中的著作侵权风险。具体包括:数字化馆藏文献的著作侵权风险规避、搜集网络信息资源的著作侵权风险规避、传递较新的信息资源的数量限制规则、限制著作使用者的擅自保存规则、图书馆尽到著作权保护的警示义务、对破解电子文献密码的行为追究侵权责任、“信息授权协议”的签订。  相似文献   

16.
王华 《出版科学》2015,(4):51-53
在大力倡导“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出版行业以融合发展为目标,努力探索数字化道路.在这一过程中,由新技术的应用带来的著作权问题成为出版人实际工作中面临的新困惑.本文结合中外司法实践,浅析作为网络技术基础的网络链接行为在直接侵权和间接侵权方面的认定标准.  相似文献   

17.
从法定的可适用于图书馆的著作权例外、从图书馆面临的数字化网络化环境和从图书馆当前的资源建设与信息服务等三个角度,分析从图书馆可适用的著作权例外角度规避著作权侵权风险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将我国图书馆规避著作权侵权风险的对策建议分为两大方面。一是严格遵循并充分利用可适用于图书馆的著作权例外,包括:图书馆从复制权例外角度开展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对策;图书馆从信息网络传播权例外角度规避著作权侵权风险的对策;图书馆从技术措施规避例外角度规避著作权侵权风险的对策;充分利用可适用于图书馆的声明性著作权例外的对策。二是不作被动地等待,而是主动参与、积极宣传和专门跟踪。包括:积极反映著作权例外立法诉求,参与立法活动;加强可适用于图书馆的著作权例外的宣传推广;设置著作权研究部门或专职研究岗位。  相似文献   

18.
关于数字参考咨询侵权新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数字图书馆在近几年发展中出现的新的侵权问题,即网页链接问题、管辖权问题、BT下载问题及隐私权问题等,提出了规避侵权风险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在第三次修改著作权法背景下,笔者基于近五年13个典型的图书馆侵权案例构建图书馆资源服务风险评价体系,旨在为图书馆提供资源服务建设的理论依据与评价指导。本文以13个典型的图书馆侵权案例的侵权点为基础,结合图书馆著作权风险体系的相关文献以及观察法得出评价指标,从而构建图书馆资源服务风险评价体系,然后运用SPSS得出各项指标的相对权重并对指标体系进行检验,最后选取3所高校图书馆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指标体系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为推动图书馆资源服务风险的量化评估及规避资源服务风险提供了相关参考与指导。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文本数据挖掘存在侵犯著作权的风险,因此需要探索风险和出路。通过分类讨论法将挖掘过程分为采集阶段、输出阶段。采集构成侵权,根据输出内容是否包含原作独创性表达,使用行为分为“作品性使用”和“非作品性使用”,若“作品性使用”的输出内容包含原作少量独创性表达,属于合理使用,“非作品性使用”不侵权。为规避挖掘的侵权风险,可设置著作权例外规则、建立版权补偿机制、允许对未发表的作品实行“非作品性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