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在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是以升学为主要目标,以基础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主要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世界各国普遍推行双轨制教育制度,两种教育相互隔离。这种“双轨制”其主要的弊端是,学生缺乏重新选择的机会,普通中学中不能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往往不能适应社会生活,但自美国诞生“综合中学”,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公民需求,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许多地区正在进行综合中学实验,有的省份已决定大规模举办综合中学,对综合中学的热情很高。有人甚至认为综合中学是解决目前我国中等教育许多问题的金钥匙。笔者认为对这个问题应慎重思考。一、综合中学产生的背景及特征综合中学最早出现在美国,在英国、德国、法国等西方国家扎根则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事情。其政治背景是教育民主化呼声的高涨,要求改变分轨制教育,代之以综合中学。可见综合中学主要是教育民主化的产物。这一目标决定了综合中学的办学模式:教育的综合化。因此,综合中学是一种打破教育分工,把普通教育与…  相似文献   

3.
论综合中学     
一、建立综合中学是一种国际现象1美国综合中学的发展20世纪初,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美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面对这种变化,美国“全国教育协会”(NEA)于1913年成立了“中等教育改革委员会”,专门研究中等教育如何适应这种变化。该委员会于1918年发表了题为《中等教育基本原则》的重要报告,为中等教育提出了七大目标:保持身心健康、掌握基本知识技能、成为家庭有效成员、养成就业知能、胜任公民职责、善于利用闲暇的时间和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构成美国中等教育的基本准则。报告着重强调,将所有的课程包容在一个统一…  相似文献   

4.
我校从1989年开始综合高中“合格 特色”模式的教改实践,1996年开设美术特色班,迄今已逾十年。学校现已取得初步成效,形成了以抓高中美术班素质教育为特色,带动普通班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综合教学模式。一、实施“合格 特色”教育的背景当今世界各国的中等教育改革,十分关注体制的改造和结构的调整,形成了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的中等教育综合化趋势。美国的中学以综合中学为主体,兼施普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法国、英国在二战之后也相继开展了中等教育综合化运动。长期以来,我国普通高中实行的是以升学为目的的办学模…  相似文献   

5.
《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被公认为20世纪美国中等教育的"大宪章"。报告的发布直接推动了美国中等教育的全面改革和综合中学这种全新的中学模式的创立。作为该报告主要执笔人,卡拉伦斯·达尔文·金斯利的思想和实践对20世纪20-30年代美国中等教育的革新和综合中学模式的确立作出了巨大贡献。国内学界鲜有关于金斯利在该报告形成和综合中学模式建立过程中所扮演角色的研究。本文基于较为充分的文献史料,从金斯利与综合中学创立之间关系的角度,探究他是如何通过一生的努力去推动综合中学模式在美国的建立和发展,以期弥补这位综合中学模式奠基者被人"遗忘"的缺憾。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社会对教育的重视,一些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县镇和农村中学也逐步将图书馆建设提上日程,但由于缺少一个相对统一的评价标准、比较依据和工作尺度,中学图书馆建设一直难以取得较大进展。为构建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的全面科学的评估普通中等学校办学水平的机制,进一步优化普通中等教育结构,改革普通中学办学模式,促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7.
70年代中期以前,南斯拉夫的中等教育结构及教学教育工作的组织基本上与我国目前的情况相同。1974年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根据日益深入的社会改革和广大人民的要求,提出彻底改革中等教育。要求消除中等教育阶段双轨制残余(即完全中学毕业生在进入高等学校中享有各方面的特权),实现中等教育的民主化;消除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生产劳动脱节的状况。要求在全南斯拉夫建立统一的中等定向教育学校,以便使全体青年都享有继续升学和就业的同等  相似文献   

8.
综合高中的建立是一种国际现象。二次大战前,欧洲大多数国家的教育制度都是典型的双轨制,中等学校分为水平较高、准备升学的文法中学和水平较低、毕业后就业的现代中学两类。二次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的现代生产的发展,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以及战后政治民主运动的高涨,劳动人民为争取教育权利的斗争促使了中等教育的改革。许多国家先后建立起综合中学,把不同类型的学校合在一起,把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放在同一  相似文献   

9.
林潼 《教育与职业》2000,(10):17-19
兴办农科教结合、“三教”合一的农村综合中学,是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一项有益尝试,也将是农村中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必然趋势。   一、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必须适应农业、农村的发展和满足农民的需要   1.正确判断农村现状和预测农业发展前景,是确定农村中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依据。   准确预测农业的未来,才能正确估计农村对劳动力的需求规格。纵规世界各国,农业发展都无一例外地经历了温饱型、综合型、专业型与超集约型四个阶段。温饱型农业主要生产粮食,是劳动集约型农业;综合型农业主要发展商品生产与多种经营,实行综合农业生…  相似文献   

10.
中等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奠基工程,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各类人员和为培养专门人才打基础的教育。中等教育的方向、质量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所需各类人才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与道德素质。办好中等教育需要国家对中等教育事业做出科学的决策;需要对中学教育的投资,切实改善中学教育的办学条件;需要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的、结构合理的、质量合格的中学教师队伍;同时又需要一支懂管  相似文献   

11.
一 联邦德国六、七十年代的全面教育改革计划由于种种原因许多部分未能兑现,但在中等教育方面,仍大致有如下变化: 第一,在教育结构上,出现了带有实验性质的综合中学与完全中学的不同变种,显示政府为实现教育机会均等,避免过早分流,充分开掘个人潜力,实现“教育民主化”所作出的努力;主要学校和完全中学高年级阶段的组织改造,使主要学校少数优秀学生有可能进入完全中学,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双轨制的桎梏。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我国教育史的中等教育阶段曾出现两次综合中学的设置,都因种种原因昙花一现。21世纪初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至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战略目标,由此,比较历史实践经验及西方国家实行综合中学制的得失,再次思考我国综合中学的进一步发展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期间我国中等教育出现重大变化,国立中学的大量兴办成为一个突出特点,国立中学在接纳战区流亡师生,稳定后方,发展中等教育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因抗战对技术人才的紧急需要,国立中学适应这一特殊的时代要求,兼办职业教育,在技术人员的培养和养成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在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史上具有浓重的一笔,也为后世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双轨制,是指在高等教育内部实行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同时并举,平行发展的教育制度。这方面我国中等教育结构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5.
教会中学教育是中国近代教会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办学类型与中国近代历史相伴随。教会中学在办学宗旨、课程、教材、教学方法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既带有殖民教育的宗教传播及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强行渗透,但同时也对中国传统教育向近代新式教育的转型、人才的培养以及中等教育课程结构、办学模式的探索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职业教育是城乡中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举办职(农)业中学,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改变中等教育结构单一状况,建立社会主义教育体制,适应四化建设需要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我国当前教育事业调整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近两年多来,我省一些市、县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指示,试办了一批职(农)业中学(班)。初步统计,全省已有  相似文献   

17.
西欧在21世纪初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中等教育改革包括重新制定教育目标、目的和政策,增设职业内容,更新中等教育课程、教学与学习模式、评价体系等。西欧进行的中等教育改革给我国教育发展以启示。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初期,新生政权的依靠力量,即工人和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甚至大部分是文盲,这无疑成为国家建设的阻力。为此,工农速成中学作为中等教育的一种尝试性措施孕育而生。工农速成中学建设的思想整合了苏联经验、边区模式和民国教育三种教育模式,带有强烈的时代色彩。  相似文献   

19.
徐健 《职教论坛》2000,(1):48-48
一、统筹协作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中等教育改革是教育改革重点,而我国的中等学校教育的发展,在体制上,长期以来实行的是双轨制,即一轨主要为升入普通高校为目标的普通教育,另一轨是以就业为目标的职业教育。两类教育,两种目标,必会有两种不同的前途。另外,中国人传统思想中有“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故接受高等教育被视为学校教育的最高目标;只有升学失败者和无力升学者才到职业学校接受职业教育,这就使中等教育双轨制的天平总倾向于普通教育一侧,虽然在中等教育体制改革之后,这种现象有所改变,职教事业…  相似文献   

20.
菲律宾教育体制与我国最大的区别在于中等教育部分,其中等教育没有划分成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此外,由于受过西班牙和美国殖民统治,其教育秉承了西方的教育特征。其理科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同时强调为国家培养高科技人才。菲律宾的普通公立中学(General Public Hiigh School,简称GPHS)、菲律宾科学中学(Philippines ScienceHighSchool,简称PSHS)和地方科学中学(Regional Science High School,简称RSHS)都设有理科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