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当今,旅游业蓬勃发展,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旅游资源破坏现象普遍。加强旅游资源保护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就娄底市旅游资源破坏现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1)以科学的规划作指导;2)进行环境影响评价;3)估算合理的环境容量;4)实行旅游资源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体制;5)树立新的旅游环境伦理观。  相似文献   

2.
喀斯特洞穴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研究——以织金洞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喀斯特地区自然、人文景观独特,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如何在旅游开发中使旅游地的环境系统免遭不可修复的损坏,实现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的持续、健康发展,是喀斯特风景名胜区面临的难题之一.旅游环境容量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判据之一.目前,我国针对洞穴类风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研究尚属空白.以我国典型的喀斯特风景名胜区--织金洞景区为例,定量研究了该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可知织金洞还可进一步提高旅游开发强度.  相似文献   

3.
马边大风顶生态风景区旅游环境容量体系是一个包含自然、生态、社会、化、经济在内的复合系统;本通过对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的定量计算与分析,说明了限制其旅游环境容量的瓶颈因子要素容量,提出了景区的规划、开发、建设与管理必须以确定的旅游环境容量为前提,从而保证马边大风顶生态风景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旅游业发展是一把“双刃剑”,这就迫使我们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必须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保证当代人的旅游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旅游需要的理念。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甘肃省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魏显阳 《华章》2007,(6):14-14
中国旅游文化与旅游关系紧密,不可分割.旅游文化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基石,是中国旅游业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本文叙述了中国旅游文化的特征,阐述了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对旅游文化与中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目前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尤其是缺乏对资源的系统认识、缺乏对旅游地环境容量的合理评价、缺乏大旅游概念等问题较为突出.因此试结合部分实例,针对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采用分析比较的方法,探求旅游资源合理开发与保护的途径,提出在旅游资源开发实践中,应树立大旅游观念,坚持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合理确定旅游地的环境容量.  相似文献   

7.
从旅游文化开发的角度出发,分析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潍坊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亟需解决的问题,即文化资源开发与区域旅游业发展矛盾凸显,忽视文化旅游开发的战略研究和区域文化内涵没有得到充分重视。文章指出挖掘具有潍坊区域特色的文化内涵是破解旅游文化开发与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性措施,是促进潍坊旅游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在实际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工作中,应当整合区域旅游文化资源,构建以专项文化事件为切入点的目的地旅游形象,加大区域旅游文化宣传力度,培养文化旅游人才,促进潍坊旅游业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首先提出了初步判断旅游经济与环境是否协调、是否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指标--旅游环境承栽力,得出定义、特征,进而提出采用旅游环境容量对旅游环境承栽力进行定量研究.通过从经济学角度探讨旅游环境容量,认为它所具有的公共资源属性导致了资源市场配置的失效,从而引发了旅游环境容量超载.为使旅游环境容量资源能够合理配置,建议代理政府行使旅游资源管理职能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资源配置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9.
浅议循环经济理论下桂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倡导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这种要求与以旅游资源为依托的旅游业发展模式是一致的。该文在对桂林旅游可持续发展面临问题的分析基础上,从企业、政府、社会三个层面提出循环经济理论下桂林旅游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目的就是要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将旅游资源优势转向产品优势、市场优势,充分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海西建设的提出为福建旅游业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契机,福清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势必会成为海西建设的受益者,旅游业必将会得到迅猛的发展,在这种前提下,本文通过对福清市的生态环境承载力、资源空间承载力、居民心理承载力和经济承载力的定量分析,得出了福清市的综合环境承载力,从而找出制约福清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此来促进福清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杨艳 《怀化学院学报》2011,30(10):20-21
从文化变迁的角度,以湖南省湘西凤凰县为个案,采用了田野调查的方法,基于调查数据和深度访谈的结果,阐述了旅游给当地民族传统文化发展带来的影响,认为文化旅游理论的研究、游客正面评价、旅游业对生态的承载和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均对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复兴具有积极作用,从而证明了旅游业对民族文化更重要的作用是促进了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复...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中部旅游区系列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科学的旅游产品开发是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关键。辽宁中部旅游区旅游产品的资源察赋好.市场潜力大,开发综合条件十分优越。针对现阶段旅游产品开发中的问题。必须按照分级开发、主导性开发、市场与资源双重导向及地域综合协调原则.以清代化旅游产品和满族民俗旅游产品开发为重点.综合开发能够满足不同市场需要的不同等级的系列旅游产品,以此确保本区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台湾澎湖县就是否开展旅游博彩业在2009年9月展开的博弈公投中失败,澎湖人"要观光不要赌场"。对此作蝴蝶效应分析,澎湖人要年轻人积极上进、小孩子童年无暇、观光客循规蹈矩,在旅游道德伦理的支撑下,澎湖人要安静的蝴蝶不扇动翅膀,从而避免"龙卷风",遏制了可能会令澎湖道德沦丧的博彩业。这场博弈失败后,澎湖集中精力发展观光业,外婆的澎湖湾、独特的自然离岛环境、淳朴而原始的人文风貌和澎湖美食是大陆观光客对澎湖的看点,澎湖的观光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5.
在推进"桥头堡"战略中,依托云南特色优势和旅游二次创业机遇,加快云南酒店业的发展,是促进云南旅游转型升级,推进云南省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和云南经济腾飞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旅游开发的进一步深入,民间的节庆活动也被当作旅游开发的资源。运用民俗学与旅游人类学的理论方法分析影响文化展示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找到文化展示的方法,对当前旅游环境下民俗文化的保存与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研究、专家访谈、实地考察等方法,借助旅游经济学、区位论、旅游承载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对四川省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提出了开发四川省体育旅游资源的新思路,为有关管理和经营部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关于大连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策略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化旅游作为21世纪增长最快的旅游产品,在弘扬民族化,展现地方风采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大连市化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如何对旅游产品进行化的阐释与包装,使旅游化紧密相连,以求得旅游产业和化事业的双赢,已经成为“大大连”旅游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