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引导舆论是党报诸多功能中最重要的功能.现在,各级党报都在这方面下功夫、费脑筋.为什么?因为遇到了许多新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其中,人们谈论比较多的是网络舆论的影响和冲击.中国社科院<社会蓝皮书>称: "2009年,约三成的社会舆论因互联网而兴起,互联网成为新闻舆论的独立源头."网络舆论场逐渐强大,而且不满足于"网上来网...  相似文献   

2.
舆论是显示社会整体知觉和集合意识、具有权威性的多数人的共同意见。④网络舆论则是公众以网络媒介为平台的一种舆论类型。近年来,伴随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通过互联网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其中不少观点和意见迅速聚集、发酵并形成网上舆论,对社会产生较大影响。可以说,网络舆论在社会舆论中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作为舆论的一种类型,网络舆论的形成机制具备舆论的一般特点.但也有其独特之处。网络舆论的形成过程一般是由网络媒介发挥其特殊功能将个人反应机制进行汇集、有机融合并最终形成聚合效应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媒介,不仅改变了以往的新闻和信息传播格局,而且为公众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讨论公共事务的空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舆论正逐渐成为舆论的重要形式之一.本文的网络舆论就是指,众多网民以互联网为载体对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中的某些现象、问题所表达出来的倾向性相对一致的信念、愿望、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舆论的作用日益凸显。从重庆“钉子户”事件到厦门“PX项目”事件,从山西“黑砖窑”事件到陕西“华南虎照”事件等,表明强势网络舆论对诸多社会公共事件所发挥的作用不可忽视。然而,由于互联网空间的特征性,如果网民缺乏自律,尤其是网络舆论缺乏权威的声音,很容易形成误导的舆论潮,  相似文献   

5.
网络舆论八个易爆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媒》2008,(4)
现实社会中的矛盾几乎都能在网上形成舆论热点,网上舆论开始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有关部门对网络舆论的专题调研发现,互联网热点话题比较容易集中在八个方面爆发:  相似文献   

6.
张姝  璩静 《中国出版》2012,(20):37-39
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舆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从技术特征看,网络传播具有传播形态多样化、交互性和实时性三大特点。在此基础上,网络舆论也具有议题设置的平民化及舆论演化蝴蝶效应的特点。在网络舆论引导上,应注意网络信息的透明化、公开化,提高各级政府舆情研判和应对能力,与传统媒体形成合力,有效引导网络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7.
校园网络舆论的特征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自诞生以来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信息传播技术的根本性变革,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由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引起的高校校园网络舆论引起了教育界和其他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校园网络舆论  相似文献   

8.
舆论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互联网时代的舆论具有传统媒体时代不具备的新特征.在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成为整个社会的操作系统.它不仅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同时还改变着整个社会媒体生态和舆论格局.互联网时代的舆论格局和传统媒体时代相比,显得更为复杂,更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动员力,它能够渗透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相似文献   

9.
网络舆论的特点互联网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生活必需,从普通百姓到高层领导人,都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互联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网络传播具有自由性、交互性、开放性、匿名性和即时性等特点,传统传媒上无法实现的个人表达自由和言论自由在网络上得到空前的展现,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上畅所欲言。  相似文献   

10.
在新的形势下,网络舆论引导越来越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在互联网日益发展的今天,它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认识上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它的导向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对人们的思想有着很大的影响。本文从网络舆论的定义、网络舆论特征和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的措施三个方面来对网络舆论引导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1.
马静 《中国传媒科技》2012,(22):116-117
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当公共事件发生时,网民就会通过QQ、微博、SNS社区等互联网平台行进意见的表达以及情绪的宣泄,通过转发和评论功能将事件实行爆炸性的传播,便会在网络上形成一场巨大的舆论风暴.作为网上民意最为明显、集中反映的网络热点舆论具有不可小觑的影响力,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网络舆论是把双刃剑,主导着网民的价值判断乃至互联网环境的发展.近年来,网络舆论负面作用逐渐显现,煽风点火、混淆视听、影响网民价值判断的现象越来越多,对个人及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本文从网络热点舆论的形成和传播规律入手,找到网络热点舆论传播过程中的可控环节,因势利导,探讨网络舆论的控制机制,掌握其引导策略,对保证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和谐健康的网络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立纲 《青年记者》2009,(15):23-24
从1994年4月20日全功能接人互联网算起,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有15年的历史。可以说,网络对中国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这一点可能与一些西方国家有所不同。最明显的是网络舆论在中国的发展和兴盛及其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现在,网络舆论在中国的影响力很大,可以让高官下台、让一些案件重审、让贫困的病人得到求助、让芙蓉姐姐等平凡的个人走红成名……  相似文献   

13.
从地方网络论坛舆情生成看网络问政的新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互联网使用的普及与渗透,网络论坛已经成为覆盖面极其广的资讯传播和公开讨论的独特平台.网民结构合理化及社会参与热情高使得网络论坛中的舆论状况已经能够反映出社会的真实舆论情况.本文即从地方论坛网舆情产生的三种模式出发,分析地方论坛在反映舆论、提供民生新闻方面的重要价值,进而提出将地方论坛建设成为网络问政的窗口和网络发言的场所.  相似文献   

14.
高珊 《青年记者》2017,(3):84-85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和互联网普及程度的提高,信息的传播载体、传播方式和传播规律产生巨大变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关系到社会稳定,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能否把握网络舆论的易燃点、规律来应对复杂多变的网络舆情,反映出政府的执政能力和领导干部政治素质的高低.  相似文献   

15.
网媒时评:让舆论监督在网络腾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苟德培 《今传媒》2009,(8):24-25
胡锦涛同志在<人民日报>创刊60周年视察报社时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这对传播媒介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舆论引导与社会监督即将由新技术、新媒介步入新方式、新阶段!  相似文献   

16.
"两个舆论场"现象产生于大众传媒主导的传统媒介生态之下。在社会转型和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共同作用下,网络社会初步成型。"两个舆论场"被吸收、融合,形成主体多元、场域统一的网络社会舆论场。社会结构变化带来的多元力量在新舆论场中意图通过改变公众的心理场,即物理事实、社会事实和概念事实来争夺话语权,以占据社会资源分配的有利位置。  相似文献   

17.
刘荣 《新闻世界》2016,(1):55-57
"两个舆论场"现象产生于大众传媒主导的传统媒介生态之下。在社会转型和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共同作用下,网络社会初步成型。"两个舆论场"被吸收、融合,形成主体多元、场域统一的网络社会舆论场。社会结构变化带来的多元力量在新舆论场中意图通过改变公众的心理场,即物理事实、社会事实和概念事实来争夺话语权,以占据社会资源分配的有利位置。  相似文献   

18.
徐勇 《网络传播》2009,(9):38-39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网民的剧增,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主流媒体。由于网络媒体快速性、延展性、即时性、互动性等特点,使得现实中的社会问题“投射”到网上,很容易在网上集中爆发,形成强大舆论声势,如果引导不及时或处置不当,很快就会造成舆论危机事件。正确运用危机管理原理和机制,及时预防和处理网路舆论危机,对于提高政府或其他组织网络舆论管理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易康辉 《大观周刊》2012,(17):56-57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民人数的增加,网络舆论的力量逐渐增强,社会影响力也日益增大,并成为政府了解民意的重要平台和影响政府决策的新兴力量。网络舆论对政府决策的影响是通过一定的渠道完成的,认清这些渠道并对其加以利用,有利于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20.
网络舆论的兴起给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对地方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舆论已成为社会舆论的发源地和放大器,正深刻地改变着社会舆论环境和舆论格局,日益展示着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互联网为党委和政府提升执政能力、推动执政风格的开放带来全新的模式,科学应对网络舆情正在成为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