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机械设计》课是制造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承担本课程教学的教师,不但要有广博的基础理论,更要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历,还要有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特有的心理品质。本文将其概之为“爱、博、实、研、新、勤”六个方面,予以论述。一、爱 ——热爱专业和学生高职教师——其实也是每一位教师应具有的第一个品质就是:要“爱”。他们必须有强烈的责任心,热爱本专业,热爱学生。只有对专业的热爱,才会有执着的探究钻研精神,才会有“十桶”的知识沉积而授学生“一桶”真知。只有对学生的爱,才能诚心做到诲人不倦,才能甘做人梯,把教书当…  相似文献   

2.
刘维天 《宁夏教育》2006,(10):27-28
管理者应该具备怎样的精神品质,才具有感召力,才能带出凝聚力比较强的教师队伍,才能带好一所学校。“实”“、爱”“、勤”“、理”“、智”是不是它的实质,我愿和大家研讨。“实”,就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我党的优良传统,百年来中国革命的实践和无穷尽的不幸事件说明,不实事  相似文献   

3.
如何做好班级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责任感是班主任工作的灵魂 班主任工作虽然是一项既艰苦又繁杂的工作.但却是负有深远意义的工作.班主任担负着既管理又育人的责任。班主任工作可用“宽、严、细、实、勤、爱、等、尊”八个字来概括。“宽”即给学生以宽容的心态;“严”即严格的管理;“细”即工作细致人微;“实”即踏实的工作作风;“勤”即勤跟、勤督、勤查;“爱”即关爱学生;“等”即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尊”即尊重学生人格。要做好班主任工作。最主要的是要明确责任.班主任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爱岗敬业的精神去面对学生、面对家长、面对学校、面对社会.才能不负于教师这一光荣的职业。不负于党交给的这份工作。  相似文献   

4.
2006年高考博白县中学又是一个丰收年!在这一年里,博白县中学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学校提出的“牢固两种意识,树立三种形象,提倡一种精神,落实两个‘实’字,做到两个同步提高”的工作思路,发扬“育人至上,负重坚韧,苦中求乐,奋发争先”的博中人的精神,坚持“让每一位学生都成才”的办学理念,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严管、优教、勤学,走内涵发展道路,高考再创新辉煌。[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杨善洲精神是杨善洲“勤严细实恒”实践党的宗旨取得的思想成果,我们时代“‘党心民意共鸣’的时代资源”.从1951年参加工作到2010年的60年间,他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赢得了党和人民的充分认可.杨善洲精神的形成,勤严细实恒贯穿始终:“勤”是杨善洲精神的基本色调,“严”是杨善洲走向崇高的品格保证,“细”是杨善洲致远致大的重要法宝,“实”是杨善洲精神形成的重要核心,“恒”是杨善洲“勤严细实”成果实现飞跃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本从一名新教师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本人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两点体会:“爱”字当头,即爱班级、爱学生,“严”字为主,从“严”的原则性,迅速性、灵活性三个方面来阐述“严”字。  相似文献   

7.
黄晓英 《湖南教育》2003,(17):52-52
良好的启蒙教育,是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关键,是形成优良思想品质的基础。启蒙教师的“三勤”对学生的身心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一是勤用心。启蒙教师首先要用心去体验学生的精神世界,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面对幼稚活泼的学生,启蒙教师要有“爱  相似文献   

8.
《湖北教育》2005,(6):1-1
教师职业是一个播撒“爱”的职业.如果要用一个字概括,教育的全部秘诀就是一个字——“爱”.爱每一个孩子,让孩子们在被爱中学会爱,学会做人。今天,“爱”的丰富内涵,被郑琦同志用42年的无私奉献和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做出了完美的诠释。他把对事业的热爱,化为对青少年的关爱。“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他几十年如一日,以学生为本,以德育为先,爱别人的孩子胜过爱自己的孩子:郑琦是一面我们弘扬高尚职业精神的旗帜:  相似文献   

9.
遵化一中     
《河北自学考试》2011,(6):M0001-M0001
河北省遵化市第一中学始建于1902年,是我国清末首批公立学堂之一。学校现有高级教师99人,一级教师206人,占地260亩,环境优雅,设施齐全,是莘莘学子理想的求学场所。多年来,遵化一中始终以“从严治校,从严执教,建一流校风,创一流业绩”为治校思想,以“爱国、守纪、勤奋、创新”为校训;以“艰苦奋斗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和团队精神”为学校精神;以“教育学生三年,关注学生一生”为育人理念,以“严管、实干、苦学”为备考原则,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东台中学选择一个"勤"字作为校训,围绕"勤"字建设学校文化,创建了具有丰富艺术内涵和文化价值的校园环境,从学生、教师和管理者三方面,有力推进勤学、勤业和勤政,进而有进取地学习、有思想地教学和有水平地管理,全校师生在多视角、多层面参与"勤"文化建设、弘扬"勤"文化精神的过程中获得共同的发展和成功。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东台中学选择一个"勤"字作为校训,围绕"勤"字建设学校文化,创建了具有丰富艺术内涵和文化价值的校园环境,从学生、教师和管理者三方面,有力推进勤学、勤业和勤政,进而有进取地学习、有思想地教学和有水平地管理,全校师生在多视角、多层面参与"勤"文化建设、弘扬"勤"文化精神的过程中获得共同的发展和成功。  相似文献   

12.
个别教育是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 ,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我们在教育中所遇到的个别学生可分为三类 ,即 :智力较低、干教不会的“笨”学生 ;生活贫困或缺少温暖的苦学生 ;生性顽皮、惹事生非的淘学生。这三种学生像三把转动不灵的铁锁。你越是暴跳如雷 ,他越是“冥顽不化” ;你越是急于求成 ,他越是沉默以对。教师只有用爱为原料 ,用心去打造 ,用时间去推敲三把对症的钥匙 ,才能开启他们的心灵之门。一、用耐心引导“笨学生”“勤能补拙”。对“笨学生”几乎所有教师都下了超乎正常同学数倍的苦功 ,力求以教师的“勤”补学生…  相似文献   

13.
刘鸿 《课外阅读》2007,(4):62-63
长征苦,最苦是雪山草地。提到雪山草地,几乎每一位经历过长征的老人,都用了一个“苦”字。爬雪山、过草地,今天已成为人们体验长征精神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4.
教参中对《送东阳马生序》课文内容条理的梳理只用了“作者是怎样写自己的求学经历的”这样一个问题来“简析”。而且“简析”中从头至尾只是顺着内容泛泛而谈,使人感觉支离破碎。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照“教参”讲解,学生也将一头雾水,无法理清头绪。其实,这篇文章不仅内容坚实,而且文理缜密——就写了两个字“:勤”和“苦”。为此,我设计了如下板书:板书说明:第一段写求学之“勤”。由于无书而“勤”借书,借了书后“勤”抄书、“勤”看书,变“无书”胜有书;从无师到“勤”寻师、“勤”问师,使“无师”超有师。“勤”中有苦“,勤”中有“足乐者…  相似文献   

15.
这学期初,我被聘任为机制5011和5012两班的班主任。这两个班是原机械六个班分流后剩下学生重新组合的班级,成员复杂,人心涣散,学风不正。经过两个多月的整治,基本上刹住了歪风邪气,学习风气也由淡变浓,好人好事不断涌现。一个团结奋进,心齐风正的班集体开始形成。我的基本做法是,“爱”字入手,“严”字当头,“细”贯其中,“勤”中结果,以“活”为贵,以“信”取胜。一、“爱”字入手爱是教师的天职、爱是教育的灵魂,有爱才会倾注满腔热忱,有爱才能叩响学生的心灵。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在…  相似文献   

16.
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迫切需要教师公共精神的力量。教师公共精神由教师公共利益、教师公共责任、教师公共参与三个维度构成,经历了蛰伏期、萌芽期、徘徊期、回归期的发展阶段。当代教师公共精神体现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的公共利益、以培养“公共人”为己任的公共责任、以公民自由和自治为吁求的公共参与。现实中教师公共精神存在“公共责任模糊、公共利益单向和公共参与意识淡薄”等问题。因此,新时代教师公共精神的培育应重视“公共利益价值取向的时代化与生活化、公共责任培育实践的在地化与场域化、公共参与渠道的多元化与一体化”。  相似文献   

17.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工作的直接管理者和第一责任人,是搞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关键和核心,因而其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爱”,做好班主任工作,首先要突出一个“爱”字。即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热爱教书工作,热爱自己从教的学校,热爱班主任这个岗位,热爱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学生,只要有一颗爱心,才会有爱的奉献,只有作出爱的奉献,才能干好自己所爱的事业和工作。“勤”,做好班主任工作,要体现一个“勤”字。即勤了解、勤观察、勤发现、勤解决。这就要求班主任应做到腿勤、眼勤、嘴勤。要…  相似文献   

18.
从事班主任工作多年,越来越感到拥有一颗真诚的爱心在班主任工作中所能起到的作用。在认真贯彻我校提出的班主任工作五字方针“细、实、勤、巧、融”中,我也越发坚信,管好你的班级,请从爱你的学生开始吧!  相似文献   

19.
从事班主任工作多年,越来越感到拥有一颗真诚的爱心在班主任工作中所能起到的作用。在认真贯彻我校提出的班主任工作五字方针“细、实、勤、巧、融”中,我也越发坚信,管好你的班级,请从爱你的学生开始吧!  相似文献   

20.
狭义而言,“教师哲学”指教师本体论,回答“教师本质是什么”的问题,关注教师逻辑主体“在”的本性与具有各种规定性的“在者”之间的关系。教师本体是一种以实现生命为目的善的逻辑主体,需要在与他者相对应的关系中界定自身性质,同时作为人的逻辑主体亦有着复杂的内在意识世界,因此教师“在”的本性包含三重基本维度,即实践、关系与精神。这三种本体存在如果要在现实世界中显现为“在者”,需要满足三种具体规定性,即意识基础、行动逻辑和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