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永权 《阅读》2007,(10):4-5
作为一名作家,我写了一些书,但却经历了从撕书、读书到写书的过程。我出生在四川一个叫石桥溪的贫困山乡。父亲毕业于上海南洋医科大学,有较高的文学修养。一天,父亲外出巡医,我就约了几个小朋友到家里玩。我们打开  相似文献   

2.
坐车     
父亲好不容易进一次城,我陪他看过高楼大厦后,又打的去一处风景区玩。下车时,父亲看见我给了司机20元,就说:“坐一阵车怎么要这么多钱?”我说:“不多,这已经是最便宜的了。”从风景区出来后,父亲不肯坐车了。从风景区到家有10公里,走回家那还不得累死?我还是叫了一辆的士。父亲见我不听他的话,就生气地自己走了。我问司机要多少钱,司机说最少要25元。我预先付钱给司机说:“等一会儿见到我父亲,你就说只要两块五毛。”司机问我为什么要骗父亲,我说:“我父亲刚从乡下来,他心疼钱,死活不肯坐车。”司机愣了一下才说:“好吧。”司机把车停到父亲…  相似文献   

3.
父亲是个戏迷。那时候,我们全家住在大山里。从我家瓦片沟到黄龙县城石堡镇,要翻过一座大山,步行三十五里。父亲到县城赶会,如遇上有灯戏,父亲便一定会听。等戏散场,大约在夜里12点左右。父亲再步行三十五里,从县城赶回家,常常要到天麻麻亮的时候。有一次,父亲在县城听灯戏,家里却遭了贼。山里的穷人家,家里没有一丁点儿值钱的东西,贼只好作罢。东西虽未丢什么,可把母亲和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吓了一大跳。受了这场虚惊,父亲便很少听灯戏了。可父亲爱戏的兴趣并没有减。他常常从县城的书店里,买回一大摞剧本。什么《铡美案》《三滴血》《玉堂春》《穆桂英挂帅》等唱本,父亲都让我读给他听。那时候,我才上小学。唱本上有些字,我还认不全。但父亲让我读,我却不敢违抗,只好读给他听。遇到不认识的字,只好支吾过去。父亲不识字,也不追根问究。那时,父亲只知道剧本的大意就行了。剧本越读越多,剧本的情节紧紧地吸引住我,特别是那些唱词,大多经过千锤百炼,言极简而意深长,每读到这里,我都激动不已。这时候,我会一连读数遍,直至背下来。后来,我能述说许多剧本故事,背诵许多剧本唱段。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开始让学生写作文。我由于从小受戏剧文学的熏陶,编写故事和描写事物...  相似文献   

4.
幸福的换算     
黄孩儿 《阅读》2008,(11):11-12
我有一个朋友.13岁,正是花季的年龄,不幸双目失明.后来他父亲送他去了一所盲校,没想到,盲童都很羡慕他,因为毕竟有13年的时间他曾亲眼看到过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他知道花朵如何美丽,太阳如何明亮,白云如何飘逸,天空如何蔚蓝。他更知道爸爸、妈妈的笑脸。很多盲童都说,假如能让他们知道其中一件,就是最大的幸福。正因为如此,他懂得了满足,  相似文献   

5.
李逸 《阅读》2023,(34):22-27
<正>“泽泽,你让我想起了一个人。那是很久以前的一个书生,他非常勤奋,从早到晚都在练字,练完字后就在家门前的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后来……”“我知道,后来他就成为了有名的大书法家!”他一激动,身后的尾巴拍起了一片水花。  相似文献   

6.
辛任 《阅读》2012,(5):14
去年春天,在新西兰我跟一位朋友开车去罗陀罗瓦风景区玩。没料到,朋友的车子中途抛锚,开不动了。我一看就急了。朋友却不慌不忙,说,没事,找AA的人来拖车。所谓AA,其实是一家汽车服务公司,在新西兰没有谁不知道这家公司的。我们的车子都是这家公司的会员,公司有  相似文献   

7.
大铁桥     
简平 《阅读》2010,(12):4-5
大铁桥是我童年时代的深刻记忆。 那时,不知为什么,我老想去大铁桥那边玩。其实,大铁桥离我家很远的,若是走路过去,最少得走上两个小时,要不是那天小黑皮说带我去一个地方玩玩,我还从来不知道会有这么一座大铁桥。  相似文献   

8.
驯龙高手2     
小飞蛾 《阅读》2015,(Z2):79-80
I know that I’m not my father.我知道我不是我父亲。场景一:五年后的Berk(博克岛)已然成为Vikings与Dragons和平共存的天堂,原先的pest成了可爱的pet(宠物)。Hiccup虽然积极向上,但他一直不知道自己要成为怎样的人,像父亲那样成为  相似文献   

9.
曹明法 《阅读》2010,(4):13-14
台湾作家林清玄生长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小时候家里很穷,很小就跟着父亲下地干活儿。有一次,干活累了.他跟父亲坐在田埂上休息。他一言不发,呆呆地望着远处出神。父亲看见他这个样子,问他想什么。他说:“等我长大了,不种地。也不上班。”“那你干什么?”父亲问。  相似文献   

10.
王妍 《阅读》2012,(11):25
人们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可是有些人却能战胜,有些人却不知所措。李时珍从小就立志学医,他花了一生时间写了《本草纲木》一书,但又有谁知道李时珍付出了多少心血呢?每一种药草,李时珍都要四处打听,上山采摘,还要亲自尝试,随时都有生命危险,这是一种多么难能可贵的精神啊。记得在小学三年级,我开始学习拉二胡。一开始,我总是拉不好,就想放弃学二胡。后来爸爸对我  相似文献   

11.
于飞 《阅读》2006,(12)
今天中午我很想出去和小伙伴们玩一玩,可妈妈非要让我睡午觉,还对我说:“我随时会到你房间看你睡觉的情况。”真没劲!睡吧,又不甘心;不睡吧,又害怕被妈妈惩罚。怎么办呢?我突然想出一条妙计:做个假人放在被子里当我的替身,应付妈妈一次吧。说干就干,我找来了自己的帽子做“头”。可怎么看也不像,太扁了,对了,要鼓一点才行。于是,我在帽子里面塞上了报纸,帽子慢慢“长”了起来,“头”终于做好了。该做“身子”了。我从衣柜里抱出了几件衣服塞进被子中,看了看,正好和我的身体差不多大。呀,真棒!我看着被子中的假人,为自己的杰作暗暗得意,这下可以瞒天过海了。我悄悄地溜出了房间,玩得可真痛快。等我玩累了,气喘吁吁地跑回家,妈妈正站在房间门口等我呢。一看妈妈的脸色,我就知道完了,全露馅了。真没想到我的“杰作”还是难逃妈妈的“法眼”。妈妈大声对我说:“想在我的眼皮下耍花招,你还嫩点!”说着伸过手来想要打我,我连忙讨饶:“妈妈,放我一次吧,我下次再也不敢了!”妈妈看着我的样子忍不住笑了,我也大胆地笑了起来,屋子里充满了我和妈妈的笑声。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读罢此文,我们仿佛看到小作者那童真、机智的面孔。小作者“扮假人”,却难逃妈妈的“法眼”,妈妈...  相似文献   

12.
孙占军 《阅读》2011,(6):11-12
我出生在甘肃陇南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在我三四岁的时候,姥姥就下地劳动了.只把我自己扔在家里。饿了,我就上锅里拿块大饼,渴了,就在大缸里喝瓢凉水,困了,不知道依偎在什么地方就睡一觉。那时也没有好玩的,除了追狗打就是和泥玩。  相似文献   

13.
    
巴金 《阅读》2007,(3):10-10
小时候我害怕狗。记得有一回在新年里,我到二伯父家去玩。在他那个花园内,一条大黑狗追赶我,跑过几块花圃。后来我上了洋楼,才躲过这一场灾难,没有让狗嘴咬坏我的腿。以后见着狗,我总是逃,它也总是追,而且屡屡望着我的影子狺狺狂吠。我愈怕,狗愈凶。怕狗成了我的一种病。  相似文献   

14.
叶小沫 《阅读》2023,(Z7):4-13
<正>幼年和童年1894年10月28日,爷爷出生在苏州城悬桥巷一个平民的家里,他的父亲叶钟济是账房先生。爷爷出生的时候其母亲30岁,父亲已经47岁了,后来又有了两个妹妹。家里的生活清苦,常有衣食之忧。然而父母心地善良,为人忠厚,家庭温馨,为爷爷幼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一块优良的土壤。爷爷说他从懂事起就很佩服父亲的为人,佩服父亲的“孝道”和“仁心”。  相似文献   

15.
读不足而写     
刘东 《阅读》2008,(6):4-5
我从小就喜欢看书,但我看书有一种习惯:平时因为不敢耽误上学不舍得耽误玩,所以没时间也没心思看书,只有到了节假日,有了整块时间了,又没有了能够玩到一起的玩伴(我的两个“铁哥们”一到节假日就要去他们在效外的亲戚家),  相似文献   

16.
小狗迷     
王瀚琦 《阅读》2012,(6):27-28
“等你有了小狗,你就知道它有多麻烦了!我是不会同意你买小狗的。”妈妈经常这样打击我要养小狗的梦想。小狗是那么机灵、那么善良、那么聪明,比懒惰的猫好多了!这就是我为什么喜欢小狗的原因。有一次,舅舅打电话来:  相似文献   

17.
学贵有疑     
孙老师走进了课堂。他转身在黑板写了课题:天游峰的扫路人。“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问题想问自己、问老师?”孙老师说。“我想知道天游峰的扫路人是谁?作者为什么要写天游峰的扫路人?”“天游峰扫路人有什么特点?”“我想知道天游峰在什么地方?”……同学们七嘴八舌说开了。“同学们根据课题提了这么多去年寒冬的一个下午,我很不情愿地去商店给姐姐买墨水。忽然我发现我们班的李小文竟在小区广场背着课文。我问他怎么回事,他告诉我家里来了客人,没地方背书了,就到外边来了。后来,我就和李小文一同来到他家,互相背起来,很快就背…  相似文献   

18.
精彩点播     
《阅读》2009,(1):13-13
有一次,我回家度假,发现妹妹有点不开心,快要哭了。原来她隶属的女童军团要办父女会,但是父亲出差去了。于是我说我以大哥的身分带她去。  相似文献   

19.
礼貌的力量     
周冒灵茜 《阅读》2015,(14):24-25
“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这是孔子教育世人要讲文明、懂礼貌。可是,在经历了一次打电话的事件后,我才真正明白了礼貌的重要。那是一个星期天,我打电话约同桌出来玩,“喂,小老鼠,下午三点来我家玩。别迟到,不然有你好看的!”电话一接通我就大喊起来。“谁啊?怎么这么说话?”一个女人的声音。“喂,叫‘小老鼠’接电话,我找他有事。”“他不在!”电话被用力挂断了。“不在?怎么可能?‘小老鼠’不是说他会在家等我电话的吗?”我嘀咕着,“再试一次,如果还不在,星期一我非找他算  相似文献   

20.
错读字音     
在日常生活中,读错字音的现象比较普遍,而且读错的人往往浑然不觉,甚至理直气壮地一错就是几十年。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从小就把"厕(cè)所"读成"cuò所",很多年后才知道自己读错了,后来又发觉好几个小学同学也都这么读,去年,我们找到了失去联系多年的启蒙老师,最终很搞笑地发现,她就是"cuò所"的始作俑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