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天     
同学们 ,你们认识春天吗 ?有一回 ,我不经意地和妈妈一起去干活。走到半路 ,我很 ,惊奇 ,为什么一下子大自然变化这么快。妈妈说 :“孩子 ,是因为春天来了。”“它是什么时候来的 ?”我问妈妈。她说 :“好几天了。”“那么 ,它为什么不给我们打个招呼 ,让我们也有一个好的准备呢 ?”“它不需要给谁打招呼 ,也不需要谁有个什么准备。”我说 :“它还真怪的呢 !那么 ,它是什么样的 ,它的性格如何 ?”妈妈回答说 :“它看不见 ,摸不着 ,谁知它长得怎样 ?不过 ,它的性格很不错的。”我又说 :“那么 ,春天作何用呢 ?”妈妈说 :“农村不是有一句‘一…  相似文献   

2.
也许出生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的人会认为,我们这个年代出生的人的童年,是幸福而又快乐的。就如同一条彩色带子般,镶嵌着许许多多的好玩事,值得我们以后回忆。但在我眼里,童年虽是条带子,却只有黑白两色,枯燥而乏味。虽说现在的生活富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可这些对于我们孩子来说有什么用呢?无非是提供了让我们成天学这个学那个的机会,却灭杀了让我们快乐的时光。父亲常说羡慕我们,可我们有什么好值得羡慕的呢?我心里暗笑。是羡慕现在所谓舒适的学习环境?还是父母对我们所谓的爱?哎……这些都只不过是用来困住我们的“枷锁”罢了。其实,应该是…  相似文献   

3.
“爸爸,你说家长打自己的孩子违法不违法?”一天,我下班刚进家就被读小学的孩子拦住了。“你说呢?”我反问孩子。“当然违法!”孩子似乎理直气壮。“违反什么法呢?”我又问。孩子笑了:“我也说不明白。”父母打自己的孩子也是违法的。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八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教育法》第四十九条也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配合学校  相似文献   

4.
问:我的儿子今年11岁,脾气特别犟,老是和我们对着干。交待他做完家庭作业后再去玩耍,他偏说:“我不嘛!”孩子损坏了邻居家的东西,我们命令他去道歉赔偿,他也说:“我不!”孩子为什么总是与我们作时、顶牛呢?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答:首先,家长不要轻易说“不”字。当孩子对你提出某种要求  相似文献   

5.
小蜗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着: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妈妈“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需要这个壳的保护。”小蜗牛“:毛虫姐姐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她却不用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妈妈“因为毛虫姐姐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啊。”:小蜗牛“可是蚯蚓弟弟也没有骨头,爬不快,也不会变:成蝴蝶,他为什么不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妈妈“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大地会保护他啊。”:小蜗牛哭了起来“我们好可怜,天空不保护我们,大:地也不保护我们。”蜗牛妈妈安慰他“我们有壳啊!我们不靠天,也:不靠地…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儿童健康所副所长刘兰香说:“50年代健康的标准就一条:结结实实,没毛病。60年代变成了三条:吃得好,睡得好,玩得好。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认识在不断完善。现在健康的内涵是: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交往上保持健全的状态。”刘兰香指出:“在孩子的培养上,现在存在不少问题……小胖子太多。为什么呢?有的家长不懂得科学喂养的知识,孩子吃饱饭后,巧克力、牛肉干、奶油蛋糕还一个劲儿往孩子嘴里塞,生怕营养不够,再加上锻炼又少,摄入和消耗不平衡,哪能不超重?也有的孩子很瘦弱,主要原因是没养成好的饮食习惯,孩子要什么给什么,使孩子脾胃受到影响。”刘兰香还  相似文献   

7.
沉默的人     
最近几天,成成走进走出不说一句话。妈妈说:“成成,放学啦?”成成点点头,管自走进小房间做作业去了。爸爸说:“今天学校里有什么好玩的事没有?”成成摇摇头。成成吃饭时,飞快地扒拉着饭菜,不说一句话,吃完一抹嘴又躲进自己的小房间。妈妈说:“这孩子怎么啦?变哑巴啦,不肯说一句话。”爸爸说:“是生病了吧?”爸爸妈妈着急了,连忙打电话给老师,想了解成成在学校里是不是也这么沉默,不说一句话。老师在电话那头笑起来:“成成在学校一点也不沉默,上课发言很积极,前些天开六一联欢会,他还上台表演节目呢!”“那他怎么在家里会一句话都不讲呢?真让…  相似文献   

8.
当我们大声疾呼关爱孩子、走近孩子时 ,您是否意识到与孩子一起创作正是了解孩子的大好时机?“妈妈 ,我们一起画画好吗?”“妈有事正忙着呢。”……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事情出现 :孩子欢天喜地请求妈妈和自己一块儿创作 ,却遭妈妈婉言拒绝 ,孩子的失望心情可想而知。若妈妈偶尔有事 ,没有兴致参加到孩子的游戏创作中去倒也无妨 ,问题在于有些家长总是寻找这样那样的借口不愿给孩子以共同创作的快乐。童心同样有强烈的自尊 ,三两次之后 ,孩子就不愿请求父母做他们不愿做的事 ,去讨父母的嫌。父母不愿意陪孩子一起创作或共同游戏的心态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9.
“他有小红花,为什么我就没有呢?我也要……”“他在比赛里赢了我,其实,我也玩得很好的,为什么我就会输呢?我也要赢……”“她今天的衣服好漂亮,一朵一朵粉粉的花,我也要穿……”你的孩子是否也会常常这样哭着对你说:“亮亮的新玩具很漂亮,我也要。大家为了玩亮亮的新玩具,都对他可好了。我也要大家对我一样好,我也要新玩具!”接下来,你的孩子可能会对亮亮不太搭理,总是有意无意地躲着他。但如果你给孩子买了新玩具,他就会对亮亮又友好起来。所以,孩子针对的并不是亮亮这个人,而是嫉妒他的新玩具。是的,孩子也会嫉妒!别人有小红花他没有,别…  相似文献   

10.
孩子不是魔术师,但是却可以趁你还没来得及注意时,给你变个大魔术:由一个礼貌、体贴的乖孩子变成了一个好斗、粗俗的小魔王。这是怎么了?才几天的工夫,孩子怎么像变了个人似的?这时候,你如果看看孩子身边的玩伴,也许就会找到答案了:原来,孩子是在学隔壁的小灵呢!小灵打人,孩子也跟着打;小灵说脏话,孩子也跟着说;甚至连小灵不吃饭,孩子也跟着不吃饭。真是奇怪,为什么一旦碰到这些玩伴,孩子平时养成的好习惯就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孩子遇到了“坏”玩伴时,他都学了些什么,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粗野的行为小米原本是一个安静懂事…  相似文献   

11.
试卷中有一道题:用“不是……就是……”造句。有一位优生这样造句“:这些天复习考试,因为我考试成绩不好,爸爸不是打我就是骂我。”这让我很是惊讶:这位学生在班上的成绩是优秀的,他不可能考不及格。他的家长,我是了解的,是一位很民主的家长,应该不会对他的孩子有这样的行为。怀着疑问,我在课余询问了这位学生“:这些天你的爸爸真的对你不是打就是骂?”“不是。”“那你为什么在造句的时候那样写呢?”“这不是造句嘛!”孩子一脸无辜地看着我。“造句不就是编吗?”孩子又说道。凑巧的是,晚上回到家里,我看到二年级的女儿的试卷上面也有这样…  相似文献   

12.
我们在寻找什么?故乡?家园?出生在海边的东山魁夷(日本画翘楚),他找到的家乡却是北部的森林。我们总是不断怀旧,然而《柏林苍穹下》的导演维姆·文德斯告诉我们:“如果我当时不是带上摄影机(去拍摄东京),我对东京的印象会更加明晰吧。”我们寻找的是真实的故乡,还是记忆中被异化的过去?穿越了时间和真相,让我们不断去追寻,到底是什么?到底是谁呢? ——(大仓某日梦呓,仓晔记录)  相似文献   

13.
靠自己     
小蜗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妈妈:“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这个壳的保护!”小蜗牛:“那毛虫姊姊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她却不用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妈妈:“因为毛虫姊姊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啊。”小蜗牛:“可是蚯蚓弟弟也没骨头爬不快,也不会变成蝴蝶,他什么不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妈妈:“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 大地会保护他啊。”小蜗牛哭了起来:“我们好可怜,天空不保护,大地也不保护。”蜗牛妈妈安慰他:“所以我们有壳啊!”我们不靠天,也不靠地,我们…  相似文献   

14.
开心乐园     
七块蛋糕和一根蜡烛母亲:“你已经7岁了,祝你生日快乐,杰克。”杰克:“谢谢您,妈妈。”母亲:“给你一块生日蛋糕,上面插上7支蜡烛,好吗?”杰克:“妈妈,我愿意要7块蛋糕和一支蜡烛。”怎么会在一起杰尼从学校回来后,向母亲了解家世。杰尼:“妈妈,我是在哪儿出生的?”妈妈:“伦敦。”杰尼:“妈妈,您是在哪儿出生的?”妈妈:“我出生在法国巴黎。”杰尼:“爸爸呢?”妈妈:“你爸爸出生在罗马。”杰尼:“真奇怪!我们出生在三个不同的地方,后来怎么会在一起呢?”鲍比十分淘气,整天缠着妈妈不是要这,就是要那,嘴里也不停地叫着:“妈妈,妈妈!”有一次…  相似文献   

15.
“文贵出新”。孩子的考试作文如果“出了新”,那作文成绩也就随之提高。我们做家长的怎佯指导孩子“出新”呢?一般可采用以下方法: 一要故事明理。家长可以通过  相似文献   

16.
生日礼物     
贝贝的生日快到了。这几天,她一直追着我问:“妈妈,你送我什么生日礼物呀?”我想往年孩子过生日.我们不是给她买玩具就是买图书,可她却一点也不知道爱惜,损坏的和丢失的不知有多少。今年孩子的生日该给她什么好呢? 那天,我和贝贝一起收拾房间,看见许多废旧纸盒。我灵机一动:何不用这些纸盒做些动物壁饰送给孩子呢!这样既可满足孩子的愿望,又能培养她动手、动脑的能力,还能使她也知道要爱护玩具,岂不一举数得。于是,我问贝贝:“你想要什么生日礼物?”“一只熊猫。”“好,妈妈就和你一起做一只熊猫壁饰好吗?”“太好了!”孩子爽快地回答。  相似文献   

17.
鉴赏座谈会     
读书正如吃饭。如果我们只是匆匆浏览一遍就万事大吉,就会如猪八戒吃人参果一样,还没品出味儿,人参果就已下肚了,根本感觉不到“吃”的乐趣。读书也需要“细嚼慢咽”,咂摸其中的滋味,这种“咂摸”的过程就是“鉴赏”。鉴赏文章有什么意义呢?我们又应抱什么样的态度去鉴赏文章呢?鉴赏需要什么样的“预备知识”呢?“鉴赏”和“想像”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坏的文章也值得鉴赏吗?……如果想了解这一系列问题,还是请看看志青、大文、锦华、慧修、乐华这几个三十年代的年轻人就“鉴赏”一词所做的座谈吧。  相似文献   

18.
女儿的疑惑     
一天,女儿问我她是从哪里生出来的,正巧被我母亲听到了,母亲立即制止说:“小孩子不要问!”女儿一脸的疑惑和不服:“为什么?为什么?”大有一副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架势。 很显然,制止女儿提问是行不通的,既然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孩子又有所发现,为什么要禁止谈论呢?其实女儿的这种好奇与问“天为什么要下雨”又有什么两样呢?我认为,在孩子提出这类问题时,家长不  相似文献   

19.
李俊 《学前教育》2005,(5):32-33
《学前教育》2004年第5期“管理纵横”栏目刊登的《录音笔事件》使我园教师深受触动,我们就此问题征询了部分家长和教师的看法,并展开了讨论。家长的话明明的妈妈:“其实,这真的是家长没办法,我们很理解老师要照顾的孩子多,比较辛苦,我们不怪老师,但是我们又特别想了解一下孩子到底为什么不愿意上幼儿园,是因为有小朋友抢他玩具还是没有人和他玩,或是因为其他的原因呢?所以只好把录音笔放在孩子的身上了。”  相似文献   

20.
蜗牛的启示     
记得小时候大人给我讲过一个关于蜗牛的寓言——有一天,小蜗牛问他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一生下来就要背这个又重又硬的壳呢?真是累死了人!”“因为我们的身体需要保护。”妈妈说。“毛虫姐姐也需要保护,为什么她们不用背这个又重又硬的壳呢?”“因为毛虫姐姐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可是蚯蚓弟弟不会变成蝴蝶,他为什么不背这个又重又硬的壳呢?”“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大地会保护他。”小蜗牛哭了起来,“我们好可怜,天空不保护,大地也不保护。”0“所以我们有壳啊!”蜗牛妈妈安慰他说,“我们不靠天、不靠地,我们靠自己!”我是在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