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知识链的角度对产学研合作中的知识产权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产学研知识链中知识搜寻、知识转移、知识吸收再创新、知识市场应用等4个环节的知识流动特征,然后研究产学研知识链的各个环节引发知识产权冲突的原因,最后提出应制定相对完备的合作契约、加强企业和学研方之间的诚信培植、建立有利于知识流动的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以及进一步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才能更好地化解知识产权冲突,提高知识流动效率。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知识链组织之间创新界面的概念,分析了知识链组织之间创新界面的知识流动障碍的原因,包括知识的隐含特性、知识冲突因素、关系因素以及价值观差异与文化冲突等多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消除知识流动障碍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知识链组织之间合作的知识协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知识链组织之间的知识协同是一个知识流动的过程,其协同效应来源于知识协同的规模经济效应、范围经济效应与学习经济效应.知识链组织通过协同识别机制,寻找到合适的企业组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知识协同过程中,组织之间通过知识共享、知识转移与组织学习等互动过程而实现知识创造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知识链组织间的关系不协调将会引起知识链组织之间的冲突.由于知识链组织之间冲突的复杂性、非线性、不确定性等特性,导致无法用精确的数学模型来表述.而专家系统作为人工智能的一种方法,在处理这类问题上具有优势,为此设计了以案例推理和理论规则推理两级推理机制为主体的冲突管理专家系统,以期为知识链组织之间冲突管理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基于第三方管理的知识链组织之间的冲突协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链组织引入第三方管理机构对冲突协调有重要作用,它可以保证知识链的利益的合理分配,冲突协调中信息的顺利沟通以及知识链成员的公正选择.知识链的第三方管理机构的建立必须要有相关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公正性与权威性等条件.第三方管理机构的职能主要是冲突评价、冲突水平控制、冲突消解、冲突预防,在冲突协调中可以采取过程干预型、结果干预型与混合干预型等策略.  相似文献   

6.
知识链组织之间的合作契约不仅具有传统经济学意义上的防范机会主义行为的激励功能,还具有促进组织之间知识流动的认知功能和弱化成员利益冲突的协调功能.由于这三种功能对于合作效率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所以传统的交易成本经济学把契约功能限定在激励功能之上具有重大缺陷.为此,在知识链的合作契约的设计过程中绝不能仅仅局限于激励功能的设计,同时也要考虑实现认知功能和协调功能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基于嵌入视角下知识网络中的知识流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知识嵌入特性入手,分析了知识网络中知识流动的主要类型:关系嵌入型知识流动、结构嵌入型知识流动和文化嵌入型知识流动.这些抽象的知识流动类型主要通过技术合作、人才流动、专利、技术秘诀的转让、市场调查以及非正式交流等具体的方式进行.由此,提出建议:要促进知识网络组织内的知识流动,政府应提供政策与制度支持,企业应该加强自身的知识接受能力并与企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等组织展开多层次合作互动.  相似文献   

8.
胡园园  顾新  王涛 《科研管理》2018,39(10):128-137
本文以知识链为研究对象,探究关系治理对知识链中组织成员合作的影响。构建了知识链关系治理机制体系,包括:关系行为治理机制、关系控制治理机制和关系激励治理机制,并提出相关研究假设,研究其对组织合作绩效的影响。结合调查问卷数据,运用结构方程对本文相关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知识链关系治理机制对组织合作绩效以及组织间知识流动存在正向影响,知识流动作为中介变量,在知识链关系行为治理机制与知识链组织合作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而在关系控制治理机制、关系激励治理机制与知识链组织合作绩效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知识链组织之间知识流动的原因、本质、方式、特征等因素,研究了知识链组织之间的知识流动过程,构建了包含五步骤的知识链组织之间知识流动模型,提出了促进知识链组织之间知识流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各相关组织间的知识流动形成了知识链。知识链往往由多个不同类型的组织构成,各组织间存在着各种类型的冲突。依据知识链所具有的特征以及所依靠的环境来界定知识链组织之间的冲突类型,并浅析了知识链组织之间这几类冲突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1.
知识距离与知识定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搏 《科学学研究》2007,25(1):14-18
认为商品化的知识在交换中需要确定一个价格才能顺利成交。决定交换价值的因素不仅仅是知识本身的价值大小,还包括买卖双方之间的信任关系、知识的编码和抽象化方式以及买方的知识基础等等。引入“知识距离”的概念来替代知识编码和抽象化程度以及买方的知识基础等因素,用数学模型分析隐性知识转移的动态过程,并建立隐性知识交易的定价模型。  相似文献   

12.
13.
隐性知识和编码知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吕卫文 《科研管理》2007,28(6):31-35,11
本文从隐性知识和编码知识的内涵入手,对二者进行了详尽的对比。论述了隐性知识和编码知识之间在静态存在和动态应用时均有不可分性。探讨了这种不可分性在理解和处理知识转移和共享、隐性知识存储和搜索以及知识编码等问题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知识管理策略与知识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创造过程是揭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在个体或组织中相互转化和作用从而产生新的知识的重要模型和理论。本文在分析、归纳了知识创造过程与知识管理策略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应于不同的知识创造过程所应采用的知识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5.
叶红  战洪飞  余军合 《科技与管理》2015,17(1):40-44,51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作为一种资源在知识市场中进行交易已成为可能。以企业内及企业间知识市场理论为指导,提出面向社会知识资源配置的网络知识市场,试图在市场机制的推动下,促进社会知识资源在企业创新过程中得到优化配置,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同时调动社会知识资源主体的积极性。提出知识市场的结构框架,研究不同类型知识产品的信息模型及交易过程,提出基于知识市场的知识资源配置服务框架,进而阐述各类知识产品如何在企业创新中实现配置服务。  相似文献   

16.
关于知识工作者与知识性工作的实证解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三个渐进的子研究及对中国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000多名被试样本的统计分析,系统地揭示了中国人关于知识工作者的认知图式,知识性工作的重要判别标准以及知识性工作的特点,研究结论为:(1)中国人认为知识工作者是有别于脑力劳动者、知识分子、白领工人及蓝领工人的一个独立的、有所特指的概念;(2)知识工作者可以按照形式逻辑中类与种差的方式定义为"从事知识性工作的人";(3)中国人在判断一项工作是否是知识性工作时,依据的主要标准是对专业技术知识的要求、知识技能的更新速度、对创新的要求、对最低学历的要求以及对质量的要求;(4)中国人认为知识性工作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更高的专业化、更快的更新、更高的创新、更高的入门学历以及更高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企业知识管理中的知识获取“瓶颈”问题,对其产生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以知识本身为导向,对企业知识源做出界定;在此基础上,从集成化视角给出了解决知识获取“瓶颈”的若干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This position paper refines the familiar distinction between tacit and explicit knowledge by the addition of a further category: implicit knowledge. It goes on to consider the implications of implicit knowledge for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organizations.  相似文献   

19.
20.
知识的生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围绕技术创新 ,从进化论角度 ,讨论了可靠的知识是怎样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