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农业秸杆综合利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农业秸秆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全国年产各类农作物秸秆达5.7亿吨,其数量相当于北方草原打草量的50多倍,其中90%被焚烧。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资料表明,在美国约有73%的肉类由草转化而来,澳大利亚为90%,而我国仅有6%~8%的肉食由草秆转化而来。国家2010年远景规划中提出:养殖业要主攻食草型和非粮耗型饲料。大力提倡秸秆还田和推进城郊秸杆利用,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每年农作物的秸杆产量非常巨大。目前少数地区实行了秸杆还田,农村中也有的农家将秸秆当做家畜饲料或作燃料,个别家庭还自制了沼气池(或用沼气炉)生产沼气,但总体来讲农作物秸秆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每逢到了夏收秋收季节许多地方的农民都是把秸杆在农田里晒干,放一把火,一烧了事,许多地方政府也进行了干预,但收效不大。这样焚烧秸杆既浪费了资源又严重地污染了空气,全国许多地方造成飞机不能正常起飞,交通不能正常运行,个别地方甚至酿成火灾。为了解决这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除了在制度上加以有效控制外,我认…  相似文献   

3.
金秋时节,到处是喜人的丰收景象,但随之而来的秸秆焚烧现象则引起了人们深深的忧虑。随着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作物秸秆过剩的问题日益突出。由秸秆露天焚烧而带来的大气污染使机场关闭、高速公路交通受阻现象时有发生,产生了严重的后果。秸秆问题已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秸秆燃起祸害生全国每年产出秸秆6亿吨,其中42%直接或过腹还田,30%作为农用燃料,8%作工业或其他用途,20%被露天焚烧。  相似文献   

4.
农作物秸秆除做为燃料直接利用外,本文秸秆还田的角度阐述农作物秸秆的利用可行性及作用机制的意义,并详细地说明是农作物秸秆的直接还田和间接还田的主要方法,客观的分析了秸秆还田的经济效益,提出秸秆还田是当前我国农村节约能源,利用生物能源的必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5.
<正>生物质固体燃料概况简介生物质即一切能够利用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所形成的有机化合物。生物质资源的利用方式包括多种,其中以能源化为最主要方式。生物质能源化利用方式包括多种,主要为直接燃烧或制成燃料,如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固体燃料是指在常温下物理状态为固体的能提供能量的物质。生物质资源作为量大的可再生资源,将其作为固体燃料利用有助于治理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并解决能源和资源短缺问题。  相似文献   

6.
生物质气化多联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生物质气化技术的历史沿革 生物质气化是指生物质在高温、无氧或缺氧条件下,发生热分解,产生可燃气体的过程.农林生物质包括各种秸秆、稻壳、果壳、果树枝条及林业三剩物等,具有来源广、数量多、可再生、零排放及环境友好等优点,是一种十分宝贵的可持续获得的绿色资源. 生物质气化技术早在上上个世纪1883年就问世于欧洲,上世纪的40、50年代,中国的汽车也曾利用过这项技术,将木炭在缺氧条件下高温气化产生可燃气,代替柴油、汽油作为汽车的燃料.应该说,气化技术是一项古老的传统技术.但是,在便捷、廉价的油、气年代里,由于气化技术中的某些缺陷,这项技术被人们忘却和冷落了一个多世纪,未被很好的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7.
蒋冬梅  诸培新  李效顺 《资源科学》2008,30(9):1307-1312
人口多,资源短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如何利用可再生能源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生物质秸秆资源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分支,以此为原料进行发电的研究和探索一直进行着,并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利用生物质秸秆资源发电的综合效益尚无定量结论,本研究以此为切入点,试图在秸秆资源发电的综合效益量化上取得突破.首先分析我国生物质秸秆资源现状及利用情况,然后从经济、生态、社会3个视角分析了生物质秸秆资源发电的综合效益,进而构建秸秆发电的综合效益模型对其量化,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我国生物质秸秆资源发电的前景十分广阔,长远看综合效益可观,但其综合效益具有滞后性,近期综合效益不太明显;②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装机容量为1×25MW、每年燃烧棉花秸秆12.31 ×104t、年供电量1.37×108kWh的秸秆发电厂一般6.23年后才能取得明显的综合效益,长期来看其综合效益可达46 277.50×104元,由此推论若将全国的生物质秸秆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发电的综合效益可高达11 822.72×108元.  相似文献   

8.
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限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农作物秸秆的资源量非常巨大,从其组成成分来看,秸秆的利用可分为:秸秆还田(肥料化)、秸秆饲料化、秸秆燃料化和作为工业生产原料四个方面。秸秆的资源化利用不但能够减少以至消除农业废弃物危害,而且其本身的回收和资源化利用会对农业生产过程提供丰富的能源和物质投入,从而减少农业生产过程的外部投入,达到节约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业收入,形成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在作物秸秆利用过程中存在着政策、意识、资金和技术上的问题,本文就其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正项目概况生物质能资源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燃烧发电是大规模利用的主要形式之一。采用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的生物质锅炉具有燃料适应性广,CO_2近零排放、污染物排放少、燃烧效率高、单台设备处理量大、燃烧后的生物质灰可还田等突出的优点。应用前景该技术适用于具有生物质资源的地区。适用行业有电力、供热以及有条件利用生物质能的企业。适用于能源、动力、供热和环保等领域。根据我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生物质能发电装机达到3000万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应用光合细菌,可将稻草等农作物秸秆制成高效鱼类生物饲料。该饲料综合营养好,营养成分比玉米还要高,并且由于该饲料体积大,比重小,在水中的悬浮时间长达1小时左右,利于鱼类的摄食和消化吸收,是鱼虾的理想饲料。另外,加工该饲料方法简单,可使丰富的秸秆资源得到利用。制作方法用粉碎机将作物秸秆粉碎,将秸秆粉放进发酵池内,加入秸秆粉重量  相似文献   

11.
根据我国的生物质资源条件,利用农林剩余物作为锅炉燃料使用则具有环境友好、可以再生的特点,研究工业锅炉生物质燃烧技术,开发生物质燃料锅炉,对节约常规能源、优化我国能源结构,减轻环境污染有着积极意义。由于本厂内燃料结构单一,配烧的湿树皮量多,而热值高的干燃料少,造成锅炉NOX指标偏高,调整困难,容易涉及环保排放事故。为了控制NOX指标正常,予以运行人员调整操作技术指导,杜绝环保事故的发生,针对NOX指标控制制定本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正项目概况生物质能资源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燃烧发电是大规模利用的主要形式之一。采用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的生物质锅炉具有燃料适应性广,CO2近零排放、污染物排放少、燃烧效率高、单台设备处理量大、燃烧后的生物质灰可还田等突出的优点。应用前景研究所已与多家锅炉制造企业建立了合作开发关系,包括与鞍山锅炉厂有限公司、济南锅炉集团、长沙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锅炉厂合作开发了14MW燃玉米芯热水锅炉,35t/h(6MW)、75t/h(12MW)、130t/h(25MW)容量等级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产品,燃料种类涉及林业生物质、农业秸秆类生物质、薪材等。以上开发的锅炉产品均已完成工业示范,其中14MW燃玉米芯热水锅炉已实现产业化推广。  相似文献   

13.
太行山前平原秸秆资源高效利用途径与技术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秸秆是太行山前平原的重要农业资源,可还田、饲用、制沼气以及作为食用菌生产和化工原料,其中还田和饲用是主要利用途径。秸秆还田表现出显著的水分、培肥和增产增质效应。覆盖能提高水分利用率约10%;小麦-玉米两熟制的50%-60%秸秆还田加施化肥能够实现土壤养分平衡;秸秆覆盖的作物增产约10%,果树增产约20%。秸秆还田采取覆盖、留茬和翻压等方式,实施配套技术。秸秆利用技术应纳入到整个农事操作技术体系之中,实施秸秆还田、饲用处理以及沼气技术、发展秸秆多级利用技术,提高秸秆转化效率,发挥秸秆在农牧结合中的重要作用。从战略层次上调整秸秆利用结构,如可调整为直接还田、饲用、制沼气、食用菌生产、化工原料、其比例分别为:60:25:10:3:2。  相似文献   

14.
随着化石能源价格日益高涨,高煤价给农民日常生活用能消费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与民用燃煤炉相比,直燃式生物炉以农作物秸秆为燃料,经济环保,属可再生能源利用,发展前景广阔。为提高农村生物质能开发利用,促进民用生物质炊事采暖炉具行业发展,作者对生物质燃料直燃特点及燃烧过程进行了分析,针对其特性提出了民用生物质炊事采暖炉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5.
西藏农牧民住户的能源资源和燃料资源主要有水力、地热、太阳能、风力、秸秆、薪柴、畜粪和煤炭等。西藏农牧民能源供应因能源在区域上分布不均匀、开发条件差、优质能源较少、能源供给困难和能源总体开发利用程度较低等因素的制约,使农牧民群众的日常能源供给仍以传统燃料为主,尤其是西藏农牧区燃料短缺、能源匮乏,农牧民群众一直以薪柴、牛粪等生物质能源作为燃料。  相似文献   

16.
作为生命活动产生的天然有机物质,生物质可以生产能源和各种化工产品与生物质材料。据估计,世界上每年生物质产量大约1460亿吨,主要以木材、竹藤材、灌木、森林抚育和木材加工剩余物、农作物秸秆等形式存在。生物质资源丰富、可再生,被认为是21世纪可被人类利用的最丰富的绿色资源。而在我国,由于目前生物质材料工业采用直接转化的模式,生产过程存在效率低、能耗高、产物类型少等问题,因此,如何将生物质进行高附加值的综合开发利用是生物质产业面临的瓶颈之一。  相似文献   

17.
生物质能分布式利用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布式生物质能源技术对原料种类适应性强,项目规模灵活、可满足特殊用户的需求,在小规模下具有更好的经济性,更易于商业化发展,符合生物质资源特点和我国国情。生物质能分布式利用方式主要包括生物质成型燃料和生物燃气两方面,关键技术包括生物质成型燃料加工及燃烧、大中型沼气工程技术、生物质气化热解及燃气利用等。我国分布式生物质能源技术目前主要处于进行技术完善和应用示范阶段,预计到2030年前大部分关键技术将基本成熟,具备产业化的条件。我国分布式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是传统燃煤燃气替代、城镇/农村清洁生活能源供应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发展重点是服务节能减排战略,利用生物质实现部分替代工业燃料,减少燃煤/燃油带来的污染,同时围绕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可持续的清洁能源,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水平。目前制约分布式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最主要瓶颈是经济性和可靠性,国家应在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方面增加投入,将生物质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转化为成本效益,推动生物质能分布式利用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东三省新型秸秆炭化技术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7年吉林省玉米秸秆干物质量约2200万吨,以往主要将秸秆用作农村取暖燃料、牲畜饲料等用途,但是该使用量不足总秸秆量的15%,大部分被农民在田间进行焚烧处理。秸秆在田间随意焚烧,产生的烟尘不仅污染了环境,还危害了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更严重的是容易引起火灾以及交通事故。秸秆碳化不仅可以解决传统方法的秸秆存放以及大量焚烧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还可以带领当地农民变废为宝,发家致富,为"脱贫"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生物质能发展中几个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能源目前存在三个主要问题,一是矿物能源资源量不足,二是生物能源等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程度太低,三是浪费严重。本文重点研究生物能资源开发利用中需要解决的几个共性问题,中国每年可生产生物质资源8亿多吨(不包括畜禽粪便和海洋生物质),其中作物秸秆类6亿多吨,林木残余及加工剩余物2亿多吨。目前国内外高品位利用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生物柴油、生物乙醇、成型燃料。文章以此为中心研究了合理利用这些能源资源需要解决的政策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我国南方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具有种类多、数量大、质量高、分布广的特点;目前,南方作物秸秆资源主要用作燃料、饲料、肥料和工业原料等多种用途,但其利用上明显存在“三低一重”的特点(即利用率低、转化率低、经济效益低和环境污染严重)。今后,开发利用南方作物秸秆资源,必须做到:①充分提高认识,切实转变观念;②扩大秸秆生产,增加秸秆来源;③充分利用秸秆,避免一切浪费;④合理利用秸秆,提高转化效率;⑤综合开发利用,提高三大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