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2 毫秒
1.
网络热词"屌丝"爆红网络,极受80后、90后年轻人的追捧。"屌丝"不仅是一个新兴的网络词汇,更代表着一种文化现象。"屌丝"一词强势模因形成的原因是其具有经济性、时尚性、合理性等特征。语言模因是网络热词得以复制和传播的潜在动力,利用语言模因论,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发展和变迁。  相似文献   

2.
屌丝精神     
《初中生》2012,(28)
屌丝精神网络词"屌丝"获得许多年轻族群特别是宅男的青睐.普通网友、IT精英自称屌丝,白领之间互称屌丝,文化名流也戏说屌丝.大家畅聊"勇于娱人更勇于娱己"的屌丝精神,旨在激发屌丝们的创见与斗志.毫无疑问,这个盛产屌丝的时代,终将被屌丝逆袭.  相似文献   

3.
从精神胜利到自我矮化 2012年,一个新词在网络流行——屌丝. 普通网友自称屌丝,IT精英也自称屌丝.白领之间互称屌丝,文化名流也戏说屌丝. 它更多是一种自嘲,在自我精神的维度放下精英姿态与体面身段,谦恭得甚至到了自我矮化的层面. 在"成功学"盛行多年后的今天,"成功"也在被解构,现实也变得越发骨感.面对普通和平庸的自我,接受还是拒绝,顺从还是反抗?他们付之一笑:我是屌丝.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一些网络新词不断出现,并成为年轻群体中广为流传的用语,如"草根""房奴""屌丝""蚁族"等。其中"屌丝"是使用频率最高、同时也是最具有争议的一个词汇。其实,"屌丝"的产生应该不属于偶然。早在多年前,"屌"字已见平反的迹象,只是那个时候还没有引起太多人注意而已。  相似文献   

5.
养生是<庄子>一书的主旨.庄子所处的时代,外有战乱刑戮之患,内有情欲智识之忧,内忧外患促使了庄子养生思想的发展.庄子的养生理论系统而完备,其养生态度是"以天合天",其养生途径是"离形去知",其养生宗旨是"养神为主".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屌丝"族是典型的网络亚文化群体,呈现出鲜明的心理、行为与思想特征。"屌丝"文化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它的产生是社会文化心理、网络文化环境及各种社会思潮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网络文化价值理念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只有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要素的社会、学校、家庭、大学生自身的作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当代大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才能真正消除大学生"屌丝"现象。  相似文献   

7.
王峰 《考试周刊》2013,(16):26-27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语言作为一种开发性的动态系统突出体现在词汇上,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浏览网页,人们随处都可以看到现在较之前发生变化的词汇。"屌丝"这一词汇,作为2012年最火爆的流行语已经形成了大面积的影响,同时作为网络热词,它更代表着一种文化现象。本文对"屌丝"这一网络词汇的起源、定义、应用、影响等作一般性的分析,以社会语言学理论为依托就"屌丝"一词的产生和发展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8.
鲜语录     
"一朝考试带小抄,终生难成高帅富。"——考试期间,为了劝诫学生凭自己的实力考试,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学工部在学校挂出了这样的"潮"横幅。近来"高帅富"、"白富美"、"屌丝"等词走红网络,大量"80后"、"90后"年轻人用"屌丝"一词自嘲,也突显出"高帅富"、"白富美"的有利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9.
吴萍 《海外英语》2013,(15):149-151
网络流行语"屌丝"常被译为"underdog"。该文论述了对"屌丝"的文化内涵误读的原因,指出了目前英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和相应的翻译原则。  相似文献   

10.
2012年,"屌丝"一词在网络上爆红,如今,在青年群体当中广为流行,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独特的文化现象。本文从"屌丝"文化这一独特现象着手分析,探究当今青年群体的价值观,更好的认识当代青年群体,这对于引导青年的健康成长,加强与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王国维与庄子有深刻的渊源。这种渊源不仅表现在王国维在其文章中直接袭用《庄子》的语言以成其文化肌理,还表现在其诗词经常化用《庄子》语汇所呈现出的庄子式的"逍遥"理想,而庄子"无用之用"的观念也在王国维这里滋生了价值评判功能,为其建构现代学理提供了借鉴。这些事实上的关系乃是庄子在王国维这里切入现代文化语境,参与现代文化建设之的据。  相似文献   

12.
《庄子》寓言里有众多的畸人形象,分析其成因,一是《庄子》作者深受上古文化观念的影响;二是当时刑网广张,诛戮惨重;畸人们形体不类常人,而德性完足,正好可以用来表现庄子学派的哲学观念,阐述其高深莫测的"道"。  相似文献   

13.
《庄子》一书中的"梦"有着丰富的内涵,揭示出庄子的人生哲学。庄子擅长于虚构梦境,借助托梦者的神秘与权威说理。庄子在作品中的梦觉观表现出了其对人生的迷惘及对"人生如梦"的悲哀,而齐物精神的阐发对处理物我关系意义非凡。庄子通过对"其梦不寝"的真人塑造,折射出在物欲横流之社会保持理智清醒眼光的必要。  相似文献   

14.
庄子人生哲学的价值核心是"道",其人生理想的生命旨归是"逍遥游",二者互为表里且始终贯穿于《庄子》全书,并成为庄子思想理论体系之精神内核。通过对庄子"逍遥游"的解读,品味庄子"逍遥游"境界的生命情愫和美感韵味,分析庄子从生命的本原、自然的本性来思考人的本质、人格理想和人生归宿,从而悟化到庄子始终以"道"作为生命的自由皈依和审美的最佳境界。  相似文献   

15.
赵羽 《文教资料》2007,(23):143-145
庄子哲学有一个核心概念,这就是"道"。在《庄子》中,"道"既是代表宇宙、自然、天地、万物本体的最高范畴,也是代表一切物质、精神、客观的、主观的概念的本源。庄子"道"论,是其哲学思想的核心和基础,庄子丰富的美学思想也多缘"道"而来,其艺术精神体现着"道"的特征。在庄子的美学体系中,美与丑并不是最高范畴,我们只有深入地理解和把握庄子之"道",才能够真正领会庄子的超越性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16.
庄子“内圣外王”思想的三种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通过评判诸子百家之学重提了古代"内圣外王"的思想,并通过转换"圣""、王"之义将其发展为具有庄子思想特色的"内圣外王"思想。它有三种表现形态,一是作为学问形态,二是作为帝王统治术,三是作为独立个体的人格精神境界。这三种表现形态最终要归结为独立个体人格精神境界这一点上,这也是其为庄子思想之特色所在。  相似文献   

17.
《庄子》是一部奇书,它那博大精深的思想,超然物外的人生观,潇洒悠然的处世态度,构成古代知识分子维护人格尊严的一道精神防线。而庄子用以承载其思想的语言也极具艺术魅力。本文拟对《庄子》"三言"中尚无定论的"卮言"试做探讨。  相似文献   

18.
试论庄子的人生哲学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庄子的人生哲学是庄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而"超脱"是其人生哲学的主旨,通过从自然、社会和欲望给自己造成的人生困境中超脱出来,庄子要达到他"逍遥游"的绝对精神自由的人生最高境界,实现其"达人""至人"的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19.
《庄子》是一本故事集,它的一个个故事就是一件件教育叙事研究,今天的教育叙事研究难与其媲美。其名篇《庖丁解牛》仅短短的366个字,就蕴含着"经验之塔"、"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等视听理论和学习理论。庄子教育叙事结构与方式,包含着多种教育技术的实践模式和新教育技术方法。对教育技术与教育目的的关系,庄子阐述得也相当深刻。《庄子》是一处未开垦的教育技术处女地,包含着丰富的教育技术思想,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庄子》一书中刻画了多位残疾人的形象,他们为文章增添瑰奇色彩的同时更是成为庄子阐释其残全思想的重要载体。除了阐释精神与形骸的残全轻重外,庄子还提出了可以从"天"与"命"两个角度理解"残"与"全"。在解读中,要注意《庄子》语言背后传达和遮蔽的信息,不可处处落实,应从庄子的思想核心"道"的角度进行剖析,这样可能更有利于接近庄子残全思想的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