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7月8日,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播出了《纸馅做的包子》节目,被许多媒体转载,产生了不小的“轰动效应”。经有关部门调查,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京城“纸馅包子”,是彻头彻尾自我炮制的虚假新闻。导演这起“闹剧”的北京电视台稿用记者訾北佳目前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处罚金1000元。2007年上半年,从所谓“蕉癌”、“毒香蕉”事件的发生,到《纸馅做的包子》粉墨登场,虚假新闻的产生,正如中国记协通报所言,“严重败坏了国家的声誉,严重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严重违背了新闻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严重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形象和社会公信力”。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人民日报时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无论是“毒香蕉”假新闻的传播,还是“纸馅包子”登台,除了新闻媒体内部管理制度、审稿制度不健全或执行力度尚有欠缺外,  相似文献   

2.
宋淑敏  赵铭 《新闻知识》2007,(10):94-94
北京电视台某些人炮制的假新闻"纸馅包子"被曝光后,中宣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即发出制止虚假新闻的《通报》,要求广大新闻从业人员从中引以为戒,汲取教训,坚决制止虚假报道的发生。反对假新闻的目的是确保媒体的公信力,媒体的公信力是无形而强大的。对于传媒来说,公信力是  相似文献   

3.
“纸馅包子”事件是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播出的一则报道,后经多家媒体转载转播,引起国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后经证实是一则精心策划的假新闻。这起虚假新闻不仅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还败坏了国家声誉,严重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形象和社会公信力。“纸馅包子”事件使我们不能不正视当前我国广电行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并思考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4.
网络时代虚假新闻的传播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前哨》2010,(5):29-31
虚假新闻是人民群众最反感的新闻界消极腐败现象之一。近年来,全国新闻界为纠正和防范虚假新闻作了大量工作.但虚假新闻仍然在公众视野里频频出现,如“纸馅包子”事件、“索马里护航舰队逼退潜艇”事件,以及引起全国各种媒体广泛关注、情节跌宕起伏的陕西“周老虎”事件。等等。当这些虚假新闻被揭露时,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受到极大损害,我们传媒界背负更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5.
一直以来,人们虔诚地相信官方媒体,以为来自主流权威媒体的信息就是天籁之音不可亵渎。但是,陆续发生的若干假新闻事件,极大地考问着主流权威媒体的公信力。一是北京电视台“纸馅包子”假新闻;另一是“后妈虐童事件”,江西电视台首报后,报纸和网络都参与报道传播,结果却被证实乃人为捏造策划的结果。这些虚假新闻严重败坏了国家声誉,  相似文献   

6.
李俊 《新闻窗》2007,(6):37-38
北京电视台“纸馅包子”事件成了虚假新闻的代名词,也为新闻界树立了一个警示牌,一些媒体称他是新闻界的一大耻辱,影响深远。对于新闻从业人员来说,“纸馅包子”事件有许多的经验教训可取。笔者从事新闻采访工作有10年,对如何杜绝假新闻,在采访中有—些教训和经验。  相似文献   

7.
据新华社北京7月23日电,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23日就北京电视台播发虚假新闻发出通报:《(纸馅做的包子)责任人被严处》。应该说,对《纸馅做的包子》责任人处理是严的、得当的、必要的,现在的问题是,曾如中宣部等三部门在通报中所说,《纸馅做的包子》“消息播出后,经多家媒体转载转播,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这就是说这些转载转播的媒体,对这条虚假新闻在国内外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起了掮风点火、助纣为虐的极坏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度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京城“纸馅包子”事件最终以“虚假新闻”收场,导演这起“闹剧”的北京电视台聘用记者訾北佳等6人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7月18日晚,北京电视台为此在“北京新闻”中公开向社会道歉。北京市政府有关部门19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披露了“纸馅包子”的出笼前后。  相似文献   

9.
2007年北京电视台播放的"纸馅包子"虚假新闻,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对媒体的公信力和舆论环境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制造"该新闻的记者訾北佳也因此而获刑。这件事情应该成为我国众多传媒机构和广大新闻工作者的一个深  相似文献   

10.
媒体的担当     
最近传媒的负面新闻接二连三。先是海南香蕉致癌、"纸馅包子"虚假新闻事件,后有《第一次心动》、数家电台"涉性"节目被叫停,不一而足。一些媒体的道德水准如此低下令传媒公信力受损,令传媒人汗颜。  相似文献   

11.
"纸馅包子"恶性事件再次引爆了针砭虚假新闻及借"监督"之名造假、炒作行为的话题。加强媒体责任意识、依法开展舆论监督(P35)、媒体重树公信力(P37)、颂扬性造假也不能放过(P52)以及舆论监督实施者也应接受监督等论述有的放矢,很有见地。  相似文献   

12.
曾经轰动全国的“纸箱馅包子”虚假新闻的炮制者訾北佳因犯损害商品声誉罪,已于2007年8月12日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年。虽然时隔两年,但是“纸箱馅包子”忽悠全国人民的记忆却是抹不去的,变换形式的“纸馅包子”依旧令读者大跌眼镜。  相似文献   

13.
7月8日.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披露了所谓“纸馅包子”的社会丑闻.援引“业内人士”爆的猛料:废纸箱搅碎连同肥猪肉一起制成“肉包馅”.为强化“真实性”.播出中有记者暗访的“制作过程”。许多网站、报纸和电视台纷纷刊播.海外传媒也抓住此事大做中国“食品问题”的文章。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在抽检全市23家早点摊的包子后.未发现“纸馅包子”。后经北京市各有关部门联手调查,认定“纸馅包子”新闻为虚假报道.是北京电视台聘用人员訾北佳一手策划自编自导的。  相似文献   

14.
2007年,北京电视台一名记者杜撰的"纸馅包子事件"令新闻界为之蒙羞,其恶劣影响严重伤害了媒体的公信力。假新闻始终与媒体如影随形,"纸馅包子作为有良知的新闻人,我们在为此  相似文献   

15.
“史上最毒后妈”、“纸馅包子”、“中国将抛售美元”……最近一段时间,一条条具有“轰动”效应的假新闻频频见诸报端,向新闻真实性和媒体的权威性、公信力发起了严峻的挑战。制止和防范新闻失实,成为摆在新闻界一项刻不容缓的严肃任务。  相似文献   

16.
<正>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就是要在新闻工作中坚持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近年来,由于受各种利益的诱惑,加之新闻编采队伍的飞速庞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新闻的真实性受到了严峻的考验,虚假失实新闻层出不穷,如千年木乃伊出土后怀孕、华南虎事件、纸馅包子、金庸去世、陈永洲事件等等,这些虚假失实报道不仅对媒体自身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也影响到了我们社会的健康发展。新闻报道失实的后果一、新闻报道失实,严重损害媒体的公信力和新闻工  相似文献   

17.
2007年7月8日,率京电视台《透明度》栏目以“纸做的包子”为题,播出了记者訾北佳暗访北京朝阳区一无照加工“纸箱馅包子”的节目,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一时间,北京电视台以及负责报道该新闻的记者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然而,不久有关部门便发现该新闻纯粹是记者自编自演的新闻,形势急转直下,北京电视台成为风口浪尖上的批评对象,有关领导被处理,而始作俑者因犯损害商品声誉罪,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年,并处罚金1000元。“纸馅包子”对媒体的公信力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害,污染了中国纯洁的传媒生态,引发我们对中国新闻业激烈竞争和市场效益的反思。[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2007年北京电视台"纸馅包子"事件的出现,让虚假新闻成为众矢之的。消除虚假新闻,最重要的就是要完善媒体内部管理机制及相关的新闻立法,让新闻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有法可依;此外,还必须重新树起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伟大旗帜,提高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质。总之,消除虚假新闻,提高媒体公信力,是新闻工作者当前的重要任务。一、虚假新闻报道概述虚假新闻,顾名思义,就是指新闻工作者在违反职业道德,违背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下,捏造、歪曲、夸大事实本身,通过大众媒介传播,以牟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虚假新闻存在着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其主要表现在以  相似文献   

19.
罗建华 《新闻记者》2007,(12):38-41
2007年夏天,北京电视台聘用人员炮制的一个“纸包子”新闻露了“馅”,引发新闻界对现有媒体用工体制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20.
孙肖波 《青年记者》2007,(22):44-45
七月一度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京城"纸馅包子"事件最终以"虚假新闻"收场。国内外一片哗然,关于新闻真实性原则和记者职业道德操守的讨论再次沸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