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表明我们的语文教学由以前的强制灌输“一元解读”到现在倡导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基础上的“多元解读”的变化,这是可喜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富于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 一、问题的提出新课标对阅读教学强调个性化。在"基本理念"里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强调"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  相似文献   

4.
孟默 《广东教育》2011,(10):27-27
导读 何谓个性化阅读?顾名思义,就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的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熏陶感染作用,同时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近几年的阅读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个性化阅读。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表明语文新课程发生了由过去强制灌输“一元解读”到现在倡导在师、生以及文本对话基础上的“多元解读”的变化。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对“多元解读”的过热追捧,对“独特体验”的过分珍视,导致了对文本价值取向的曲解或误解。  相似文献   

6.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语文课程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注重学生阅读实践,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个性化阅读教学新理念伴随新课程改革步入了我们的语文课堂。语文教学个性化阅读风靡课堂,且异彩纷呈。但诸多教师在教学中无视学生的阅读需求,使学生处于被动阅读状态,让语文教学个性化阅读"有失个性"。笔者认为,阅读教学中,在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多元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加强阅读方式的指导,注重学生阅读实践,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语文个性化教学是实践语文教学目的和语文课程标准的需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思能力的关键是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在“前言”中强调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 ,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确实 ,在“生本”教育理念指导下 ,关爱学生的生命发展 ,使今天的语文教学在落实“课标”和深化改革的进程中特别关注学生“对语文材料”“反应”的“多元”特点 ,格外“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种重视“多元反应”和“独特体验”无疑是对学生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尊…  相似文献   

9.
武宪 《文学教育(上)》2008,(24):125-12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实际操作中,有的教师顾此失彼,没有把“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与“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统一起来,致使语文教学出现了“价值取向”与“独特体验”不和谐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相似文献   

11.
《教育》2007,(6)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文章在营造开放个性氛围,提倡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注重个性化的质疑问难,尊重学生独特感受,尊重学生选择性学习等五个方面来让学生的个性在阅读教学中得到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在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确实,这种重视“多元反应”和“独特体验”无疑是对学生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尊重和关爱。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多元反应”,又如何对待学生的“反常”思考呢?它成了一个令教师普遍关注、亟需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表明语文新课程在解读作品的策略上,由过去按照教参的“定论”强制灌输的“一元解读”到如今倡导的在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的“多元解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一“多元理念”的提出可以说是对我国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盛行的“标准化”的强大冲击。确实.多元解读能让学生拥有独特的感悟.进发多彩的灵性.唤醒潜具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以“对话”来界定语文阅读教学,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其实质就是说阅读教学特别需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那么,如何让阅读教学走向“对话”,如何让学生通过“对话”凸显个性呢?一、与文本“对话”文本是学习语文的依据。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让学生有宽裕的时间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离开文本的阅读教学,没有与文本进行充分“对话”的阅读教学,就不是真正的阅读教学,就没有所谓的学生个性的培养。要让阅读教学走向“对话”,真正成为“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  相似文献   

16.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语文课程标勘中指出阅读是人能动的认识客观世界的精神活动。“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通过个性化的自主学习、个性化的提问、个性化的阅读积累、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正缘于此,我认为我们的阅读教学应重视学生熟读精思的训练,在熟读中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受到感染熏陶,在精思中了解文章表达方式、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完成课程目标。一、关于熟读我国古今教育家、文学家都很重视熟读。朱熹提出“熟读精思…  相似文献   

18.
阅读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表明语文新课程发生了由过去强制灌输“一元解读”到现在倡导在师生、文本对话基础上的“多元解读”的变化。新课标为“多元解读”提供了科学根据和重要的前提。对大部分文学作品都可以进行多元解读,“作者未必然,读者未必不然”,关键是如何确定“界”,  相似文献   

19.
陈玲琴 《考试周刊》2009,(17):69-70
如何正确认识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并有效进行文本多元解读是个棘手的课题。本文从尊重学生体验,也要尊重文本;尊重学生体验,也要兼顾文本的价值取向;抓住文本切入点,有效进行多元解读等方面阐述了语文阅读教学指导学生进行多元理解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也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足多元的。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