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理念下学校心理教育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课程改革提出“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与“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思想内核一脉相承,将“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合理、有效地渗透于当前学校心理教育中。探讨当前学校心理教育的出发点、动力机制、核心功能、根本途径与最终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易灿辉 《现代语文》2006,(11):12-13
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及其基本内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我国古已有之,孔子、孟子、苟子、董仲舒所倡导的仁义礼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一。直成为了我国封建时期教育的理想追求。在西方,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最重要的体现是在艺复兴时代,人主义教育思想是西方近代人本教育观念和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石。夸美纽斯、卢梭、康德、裴斯泰洛齐等许多教育家,尽管各持其说、各成一派。“但贯穿近现代两方教育思想的依然是自艺复兴延续而来的人本观念”。人本主义教育观念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  相似文献   

3.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内在潜能的充分发挥,鼓励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以达到自我实现;这些思想对于今天所倡导的大学生自我教育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内在潜能的充分发挥,鼓励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以达到自我实现;这些思想对于今天所倡导的大学生自我教育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波 《考试周刊》2012,(88):144-145
面对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本文从人本主义教育观的有关视角阐述了高校应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在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指导思想.进而指导和优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是当今各国基础教育的共同取向,其理论依据是西方的人本主义思想和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将教育的重心位移到对人的生命关怀、对人格的尊重上来,这是教育理念的伟大进步。然而,许多时候“以人为本”的理念没有成为我们的思想,却成了装点门面的工具。环顾我们的校园,“以人为本”已经泛滥成一种随处呼喊的口号,成为一种随处张贴的标签,那么,如何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呢?  相似文献   

7.
人本主义--构建网络教育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技术手段与教育思想理念是教育发展的基础 ,网络教育应当建立在先进的教育思想之上。人本主义的哲学思想与知识经济的价值取向不谋而合 ,“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是网络教育的精华所在。网络技术为人本主义在教育领域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网络教育的建设应当紧紧围绕人本主义教育观。  相似文献   

8.
当前,以人为本的思想似乎成为了教育界以及社会各界进行改革和建设的口头语,特别是在教育实践和企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泛人本主义可谓比比皆是。十年来(1997-2006年),从中国知网(CNKI)中搜索的以“以人为本”为篇名的学术论文就有8283条。其中既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以人为本,构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以人为本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等当前国家和高校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有“差异化营销,重在以人为本;浅谈以人为本,解决宿舍矛盾”等具体而微的解决工作中问题和矛盾的经验与方法总结。  相似文献   

9.
宋琼 《文教资料》2006,(24):16-17
本文把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有关理念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提供新的切入点。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的多种合理需要,调动其积极性,逐步提高其需要层次,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的“民本主义系‘以人为本’思想的一种初始形态”。西方的人本主义思潮是“以人为本”思想在西方国寥的表达形式。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超越以往人本主义的抽象性、虚幻性,科学地指出了实现人文关怀的现实途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传承着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思想在中国的最新表达。  相似文献   

11.
夸美纽斯(1592—1670)是17世纪捷克伟大的爱国者、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论家,被誉为“现代教育之父”。他首次提出分科教学法和班级授课制。他对教师职业给予了极高的称赞,他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他提出了泛智教育、教育适应自然等理论,在这些理论中无处不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可以说人本主义思想是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灵魂和主旋律。  相似文献   

12.
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管理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高校管理“以人为本”理念的渊源和内涵 “人本主义”是资产阶级为了推翻封建专制和神权统治的产物。费尔巴哈在他的《哲学原理》中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和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人文主义、人道主义的思想内核,第一次提出了“人本主义”的哲学口号。费尔巴哈人本哲学与后来的人本主义思潮虽然有其差异,但基本内涵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在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也可寻见“以人为本”思想的痕迹,儒家的教育思想中.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明确地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对人本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的吸收,也是对人类的全面发展思想的丰富和延伸。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国家教育方针必须遵守的教育方向,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客观要求。而美术课堂教学改革,如何开展美术课的创新教学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4.
“人化”理念要求从人本主义思想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上把握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内涵,主要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自身三个方面关系的合理解决。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要从人的自然性、社会性、精神性三个方面展开工作视角,由此把握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思路,包括在教育实施中对全员的组织、计划、协调以及教育内容上的分层实施等工作措施。  相似文献   

15.
人本主义教育是现代西方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潮,它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相结合,阐发了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学生自我潜能和价值为目标的人本主义教育观。自20世纪末期以来,一些坚持人本主义教育观点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经过不断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现代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旨在澄清人们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某些误解,倡导创新教育所具有的启示性的理论内涵。 一、西方现代人本主义教育的理论内涵 以人性为本位是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核心。这种理论以“完整的人”(Wbole man)的发展为最基本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而在教育中精细化管理则是“用心工作,爱心育人,真心服务”的教育思想在管理中的具体体现,其目的就是将学校管理引向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以人为本”教育观来自于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作为一种教育思潮,对整个世界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精细化管理”和“以人为本”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精细化管理是规范办学行为的基础,必须依托于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创建和谐校园的前提,必须服务于精细化管理。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范围内盛行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在中西方教育传统中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在特定时空条件下形成的中西方文化决定了中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差异性与相通性并存。两者不同之处在于:历史渊源不同;在对“人”的理解上,中国意指“集体人”,西方视为“个体人”;在教师角色定位上,中国当成“引导者”,西方则为“促进者”。两者相通之处在于:坚持性善论;强调人具有贵于动物的独特价值观;倡导教师尊重、理解、平等地对待学生。在梳理中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历史脉络的基础上,探析二者的异同之处,可以让我们在汲取中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长处的同时,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本主义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8.
人本主义思潮发轫于古希腊的理性人本主义传统,经由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世俗人本主义和费尔巴哈生物学人本主义的补充,发展成为现代西方非理性人本主义。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是人本主义思潮与心理学、教育学相结合的产物,是对“科学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教育观的批判与抗争。人本主义以独特的视角审视教育,提出了富有时代特色的教育理念、教育目的、教育原则、教育内容、教育过程、教育方法等,对西方乃至世界多国的教育观念、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产生了积极影响。然而,人本主义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认识缺陷,引发了诸多教育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9.
人本主义思想源远流长,一直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人本主义教育管理理论认为,管理的根本任务是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强调人的价值和潜能,满足个体的社会需要,达到组织和个人目标的统一。近年来,我们积极研讨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以人为本地进行教育教学管理,取得了可喜的成  相似文献   

20.
颇具革命性的新一轮课改,显现了许多崭新的教育理念,其中最为核心的就是“以人为本”。这正是新课程昭示其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一、“以人为本”的确立是课改的重大突破“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发端于上世纪中叶的美国。50多年来,形成了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涌现出的终生教育、合作教育、后现代主义和建构主义等现代教育思想无不凸显“以人为本”的理念。可是,我国也正于人本主义产生之时,因政治的需要,课程的理念及模式也随之“全盘苏化”了。虽然进行了七次课改,但都因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而滞留于调整学科内容的小改小革,始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