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孤东油田七区西馆6^3+4为正韵律厚油层油藏,大孔道发育。通过应用多种技术手段对大孔道进行识别判断,从平面和纵向两个方面论述了大孔道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提出大孔道控制剩余油分布的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孤东油田七区西馆6^3+4平面上主河道易形成大孔道且水淹严重,纵向上受韵律性影响,油层底部易形成大孔道,油层顶部剩余油富集。  相似文献   

2.
孤东油田七区西馆6^3+4为正韵律厚油层油藏,大孔道发育。通过应用多种技术手段对大孔道进行识别判断,从平面和纵向两个方面论述了大孔道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提出大孔道控制剩余油分布的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孤东油田七区西馆6^3+4平面上主河道易形成大孔道且水淹严重,纵向上受韵律性影响,油层底部易形成大孔道,油层顶部剩余油富集。  相似文献   

3.
孤东油气田地处黄河入海口北侧新淤积的海滩上,构造位置处于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东北部。桩西-孤东披覆构造带南端,三面临洼,处于十分有利的油气富集带上,到目前为止,已在该地区发现了大量的天然气藏。应用地质、地震勘探及钻井资料,对该区浅层气成藏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深部天然气沿断层向上运移,形成古生新储型气藏;储集层主要由馆陶组辫状河沉积砂体和明化镇组曲流河沉积砂体组成;发育有馆陶组上段、明化镇组两套盖层,成藏和保存条件优越,因此孤东地区天然气的勘探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胜利油田孤东采油厂是胜利油田下属的以原油开采为主的二级生产单位,下辖三级单位27个,全厂千名职工担负着270多万吨原油生产任务,连续10多年的高产稳产使孤东油田进人特高含水开发期,一批新技  相似文献   

5.
我们是这样强化技术等级培训的经验交流●于万里胜利石油管理局孤东作业一大队现有职工932人,其中工人785人,占职工总数的842%,有20个作业队和7个后勤辅助生产单位,担负着孤东油田部分油井、水井的维修任务,固定资产总值2612万元,1996年生产...  相似文献   

6.
孤东油田七区中馆4-6单元为整装多层油藏,纵向叠合性较差,层间差异明显,处于特高含水期后期,流线长期固定,井网未控制及弱驱区域剩余油较为富集,制约了油藏采收率进一步提高。因此,有必要开展井网调整技术研究,以指导孤东油田等整装多层油藏剩余油挖潜。通过建立数值模拟模型,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和取心井及监测资料,研究区平面、层间、层内剩余油分布状况。并在目前生产条件下,设计2套井网调整变流线方案,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其进行指标预测,从而优选井网调整方案,预计方案实施后提高采收率1.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涠洲11-X油田属低渗低产能储层。平面上非均质性强,储层砂体展布规律复杂,制约着油田的实施挖潜工作。围绕涠洲11-X油田流沙港组一段砂体边界认识不清及平面上非均质性强等核心问题,开展基于地震沉积学的储层精细描述研究,通过优选合理的属性分析技术,结合地震相特征,划分沉积微相类型以及明确储层砂体展布特征,最后应用地层切片技术,确定研究区沉积演化规律,精细描述储层砂体,有效提高低渗油藏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搞清油水井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编制原油开采方案,提出采用同位素井间自动监测技术,对油田剩余油分布情况开展应用研究,介绍研究方法、井间监测施工工艺以及在孤东油田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用来判断油水井的连通情况及水驱方向、推进速度,检验大孔道和管外窜槽的存在,是研究剩余油分布的一种比较新的方法,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介绍了在应用VSEPR法确定分子几何构型时,还必须考虑到孤对效应、重键的存在、元素电负性以及相邻价电子对的数目等因素对分子的几何构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只有从小刻苦勤奋,长大才能接受种种挑战。中石化胜利油田孤东采油四矿是一个集稠油热采、常规采油和新滩试采为一体的综合型采油矿。五年多来,采油四矿积极应对油田开发的诸多矛盾,把开展"创建学习型采油矿、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有效载体,通过构建实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油田热采过程中井口H_2S的生成机理,建立了三嗪类液体脱硫剂脱硫效率的快速测定方法,选用孤东油田和临盘油田原油进行了H_2S生成室内热模拟实验和三嗪类脱硫剂脱除H_2S实验。结果证明,H_2S主要来自原油的水热裂解反应以及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比较胜利油田5种三嗪类脱硫剂的脱硫效率,发现4~#脱硫剂脱硫效率最高达92.4%,脱硫容量最低为4.16 mg/mL,最佳反应温度为45℃,最佳脱硫时间为60 min。重复性实验结果的平均标准差为1.77%,相对标准偏差为2.32%,与分光光度法、离子色谱法的偏差相当,说明硫化氢快速检测管对三嗪类脱硫剂脱硫效率的评价方法较为稳定,精密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叙述了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基础规则;计算出价层电子对数,得到了电子几何排布,从而判断出分子的几何2构型;还介绍了孤电子对存在对分子构型及键角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孤东海堤坝身稳定性评价方法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其场地资料和坝身资料,对6至9度地震烈度下可能发生的坝身滑坡进行了计算,给出了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4.
辽东东地区胜顺油田馆陶组获得高产工业油流,展现较大的勘探潜力,但对于其储层发育规律及有利储层展布特征等的研究尚不深入.结合渤海海域新近系馆陶组沉积体系宏观展布规律与研究区实际,将区内馆陶组沉积体系发育演化过程划分为馆陶组下段早期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沉积、馆陶组下段沉积晚期三角洲—滨浅湖沉积及馆陶组上段三角洲沉积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孤东南部地区处在生油洼陷向东部凸起过渡的斜坡带上,具有孤南、富林多方位油源供给。沙河街组是该区主要的含油层系,探井密度较低,具有较大的勘探空间。通过对该区沉积层序、沉积体系的研究,掌握研究区有利储层发育区,进行有效储层的预测描述,结合对已发现油藏的分析解剖,研究沙河街组油气成藏规律,明确油藏的主控因素,对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传瑞,男,现年38岁,中共党员,现在胜利油田孤东采油厂工作。1992年毕业于胜利石油开发技校,1998至2000年脱产学习并毕业于胜利石油高级技工学校。现聘任胜利油田采油高级技师、孤东采油厂首席技师。  相似文献   

17.
孤东南部地区处在生油洼陷向东部凸起过渡的斜坡带上,具有孤南、富林多方位油源供给。沙河街组是该区主要的含油层系,探井密度较低,具有较大的勘探空间。通过对该区沉积层序、沉积体系的研究,掌握研究区有利储层发育区,进行有效储层的预测描述,结合对已发现油藏的分析解剖,研究沙河街组油气成藏规律,明确油藏的主控因素,对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利津西坡沿凸起带广泛发育近岸扇体,但对沉积展布特征及成藏规律认识不清,导致该区勘探工作停滞不前.通过分析测井、录井、地震资料,对利津西坡沙四上亚段沉积特征、成藏规律进行精细解剖,研究发现重力流近岸扇体前端存在牵引流沉积体现象,提出近岸水下扇和扇三角洲共同控制下的沉积模式;在此基础上分析成藏特征为从洼陷带向凸起带油藏类型...  相似文献   

19.
垦东凸起位于郯庐断裂带北端,为前第三系潜山背景上发育起来的浅层披覆构造。由于潜山带内部不同潜山的雁行式排列而使其潜山披覆构造呈沟、梁相间排列;地层自下而上依次为古生界、中生界、古近系、新近系。通过对垦东西部主体带新近系油气藏形成的区域地质背景、油气成藏条件及主要控制因素分析表明,研究区新近系主要发育他源构造岩性油气藏,具有以曲流河沉积为主的相模式,油源主要来自黄河口凹陷,其次为孤南—富林洼陷及莱州湾凹陷,控边断层及区内小断层、不整合面、渗透性砂体为其主要运移通道。构造和岩性共同控制油气分布范围,曲流河砂体发育情况影响油藏的展布方式。研究对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 我们从纸面上去观察立体异构体的构型,一般很难看出某几种立体构型是相同的,或是对映体,或是非对映体的关系。特别是对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手性碳原子的立体构型,更难于辨别。如果在没有具体模型的情况下,我们怎样才能很容易地区分清楚呢?一般教材和参考书只对含一个手性碳的立体构型进行了讨论,而对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手性碳的构型讨论较少,这里,作者从讨论含一个手性碳立体构型的构型变换出发,对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