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年,美国《技术评论》杂志都会公布本年度10大新兴技术,并预计这些技术将在未来几年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产生重大影响。2008年评选出的这些即将走出实验室、迈向实践的10大新兴技术涵盖了能源、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以及生物成像等领域。其中纤维素酶和原子磁力计2项技术是顶尖科学家正在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异常”建模、神经连接学、概率芯片、现实挖掘和离线网络应用5项技术代表了观察问题的全新方式,石墨晶体管、纳米收音机和无线电源3项技术是已经创造的了不起的工程壮举。  相似文献   

2.
《金秋科苑》2012,(3):113-113
澳大利亚科学家表示,他们研制出一种单原子晶体管,其由蚀刻在硅晶体内的单个磷原子组成,拥有控制电流的门电路和原子层级的金属接触,有望成为下一代量子计算机的基础元件。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I0019-I0020
<正>[导读]美国科学家称,使用新型纳米材料,将催生一种新型的计算机芯片,将有助于减少未来芯片的制造成本。美国科学家称,使用新型纳米材料,将催生一种新型的计算机芯片,将有助于减少未来芯片的制造成本。科学家戈登·E·摩尔(Gordon E.Moore)曾在1965年时提出,大约每过18个月,硅芯片上蚀刻的晶体管数量就会增加一倍。之后不久,评论家就开始预言"摩尔定律"(Moore’s Law)的时代将接近尾声。  相似文献   

4.
据美国每日科学网7月3日报道,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的科学家在原子内部发现了一种新的三体原子束缚态,在这种状态下,三个一模一样的原子松散地依附在一起,这一量子态与以前发现的三体束缚态不同,其既存在于玻色子中又存在于费米子中,因此,有助于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物质及其组成。  相似文献   

5.
传真海外     
<正>碳纳米管晶体管迈出商用关键一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科学家日前在碳纳米管晶体管制造技术上获得突破。由他们开发的新型高性能碳纳米管晶体管成功突破了纯度和阵列控制两大难题,在开关速度上获得了比普通硅晶体管快1000倍、比此前最快的碳纳米管晶体管快100倍的成绩,这意味着碳纳米管晶体管向正式商用  相似文献   

6.
《大众科技》2010,(8):9-10
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的科学家近期表示,他们利用光能首次成功获得一种罕见的铀氮(U-N)分子合成物,该合成物带有独立的铀氮结构末端,末端上氮原子仅与一个铀原子结合。在过去完成的研究中,氮原子总是同两个或更多的铀原子相连。  相似文献   

7.
自从真空电子管发展到晶体管以来,电子器件变得越来越精巧,灵敏度越来越高。近年来,随着微细加工技术的发展,晶体管的灵敏度已达到了能对一个电子的电压起反应的程度。据称,这种“单电子晶体管”是最初在1988年由美国电报电话公司贝尔实验室的二位科学家研制成功的。从那时起,这种器件及其特性的研究引起人们的兴趣,并不断取得新进展。 在单电子晶体管中,有一个极窄的一维导电沟道。在沟道内,人为地引入两个隧道结,两个隧道结被一个仅几百个原子宽“金属岛”(库仑岛)分开。在隧道结中,两个超导电极则被仅几个原子的绝缘垒分开,电流以量子力学在导电体上方的绝缘体上。加在绝缘体上的电压形成门,控制两个结之间的电流否导通。 在极低的温度下(接近绝对零度),只要在“库仑岛”内加进一个电子,器件就可以导通(接通)和截止(关断)一次,即电导完成一次周期性的振荡胃趣的是,该振荡周期还可能被细分,使该晶体近对小至1%电子量的变化了有反应。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2):I0007-I0007
美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性能稳定的新型“超原子”,是由1个铁原子和8个镁原子集结而成的原子簇,具有令人不可思议的磁性。科学家们认为,电性和磁性兼备的这种超原子可用来组装分子电子设备,从而为下一代处理器、存储器和量子计算机的研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美国朗讯公司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最近研制成功沟道长度只有一个分子大小的有机晶体管,为发展新一代廉价而易装配的、基于碳的化合物的分子电子原件做好了准备。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普通硅晶体管的替代品,因为他们预计大约10年后硅集成电路将因为本身的物理局限而无法进一步缩小。对多学科进行研究的贝尔实验室研究小组用体积只有一颗沙粒的一百万分之一的有机晶体管制成了电压倒相器———一种把“0”和“1”相互转化的电子电路。电压倒相器是所有计算机芯片的标准构件。研究人员几十年来一直在努力制造分子大小的晶体管,使得单个分子…  相似文献   

10.
1月17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美国《原子科学家公报》杂志执行主任肯尼特·本尼迪克特为拨快后的“末日之钟”揭幕。2007年1月17日,美国《原子科学家公报》杂志宣布,将世界“末日之钟”拨快2分钟。现在,这个时钟指示的时间为晚上11时55分。这次拨快该时钟的  相似文献   

11.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科学家们正在研制一种新的计算机存储设备——铁电晶体管随机存取存储器(FeTRAM),其将比现在的商用存储设备更快捷.且比占主流的闪存能耗更低。研究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的《纳米快报》杂志上。  相似文献   

12.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近期发表公报称,该校科学家制成了世界上迄今为止最薄的超导金属层——超导铅薄层,其薄厚仅与两个原子的厚度相当。这一成果将为未来超导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相关文章发表在近期的《科学》杂志上。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60年代,美国化学家比勒发现大气圈中二氧化碳中的碳原子有些异样,大约一万亿个碳原子中有一个原子与众不同。它的原子核由6个质子和8个中子构成,原子量不是12而是14。这是一种不稳定的原子,大约每过5700年数量会减少一半,科学家们称它为碳14。一些想象力丰富的科学家提出一种方案,用它来测定远古动植物遗骸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5):I0001-I0001
美国北伊利诺伊大学的科学家在6月出版的《材料化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发现了一种可大规模生产石墨烯的简单方法:通过在干冰中燃烧纯金属镁的方式就能够直接将二氧化碳转化成多层石墨烯(厚度小于10个原子)。  相似文献   

15.
对全世界的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界朋友来说,2006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在这一年,各国科学家将纪念电子信息领域的三个重大历史事件:一个是三极电子管诞生100周年;另一个是通用电子计算机公开]示60周年;第三个是电话公开]示130周年。进入21世纪,电子信息技术在人类生活与社会里,扮]着更加重要的角色。不久前,美国《福布斯》杂志评出2005年最流行的9个科技新产品,全部都是电子信息产品,便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这里回顾与电子器件有关的一些历史事件,展示电子器件历史映射出的科学人文美,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不少启发。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的发明创…  相似文献   

16.
介子的诞生昨天(1948年3月9日),全世界的科学家们都在注视着波克莱(Berkeley),这美国的西岸的小城。在这里,一位二十三岁的巴西青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巨型回旋加速器中解决了这第二次大战以来绞尽了全世界科学家们的脑汁的困难问题“介子(meson)的制造”,他把它制造成功了。作者目前在此地虽然与波克莱近在咫尺,但是还没有得到详细的报道,不过这是一件轰动全世界的大事,所以不得不急急先向国人作一个简单的介绍。介子(meson,mesotron)是一种使原子本身连在一起的东西,普通称为原子胶(atomic glue  相似文献   

17.
张微 《金秋科苑》2012,(9):110-111
据报道,美国圣母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科学家们表示,他们借用量子隧穿效应,研制出了性能可与目前晶体管相媲美的隧穿场效应晶体管(TFET)。最新技术有望解决目前芯片上晶体管生热过多的问题,在一块芯片上集成更多晶体管,从而提高电子设备的计算能力。晶体管是电子设备的基本组成元件,在过去40年间,科学家们主要通过将更多晶体管集成到一块芯片上来提高电子设备的计算能力,但目前这条道路似乎已快走到尽头。  相似文献   

18.
世知 《科学生活》2008,(4):86-86
不久前,美国科学家通过对芽殖酵母和线虫的基因分析,鉴别出两种生物所共有的25个负责调控寿命长短的基因。2008年3月13日,美国华盛顿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在《基因组研究》杂志上报告说,在这25  相似文献   

19.
美首次制造出不使用半导体的晶体管科技日报讯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6月21日报道,美国科学家首次利用纳米尺度的绝缘体氮化硼以及金量子点,实现量子隧穿效应,制造出了没有半导体的晶体管。该成果有望开启新的电子设备时代。  相似文献   

20.
2000年诺贝尔获奖名单于10月9日起陆续揭晓。今年是诺贝尔奖创立100周年,备受关注的6项奖获奖情况如下。物 理  俄罗斯科学家泽罗斯·阿尔费罗夫、美国科学家赫伯特·克勒默和杰克·基尔比,因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基础性工作”而获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发布的新闻公报说,3位科学家“通过发明快速晶体管、激光二极管和集成电路”,为现代信息技术奠定了坚实基础。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必须具备两个简单但又是基本的先决条件:一是快速,即短时间里传输大量信息;二是体积小,携带起来方便,在任何场合都能使用。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